(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特教中心 河北 高碑店 074000)
弱智兒童的特點是:有意注意時間短、自控能力差。在課上,往往不等老師講完一個問題就轉移了注意力,需要老師不斷提醒、引導。針對他們的這些特點。教師要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由“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興趣是學習的向導,是吸引學生樂學的內在動力,興趣是兒童學習最好的老師,特別是弱智兒童學習數學時,激發其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根據弱智兒童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從建立師生良好感情入手,抓住新穎的學習材料,運用多種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感受數學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本身是一門具有較強的抽象性、邏輯性、嚴謹性和應用廣泛性等特點,它要求認得思維能力偏高。然而我們面對的兒童存在之力缺陷即智障兒童。他們學習數學表現在。感性認識不完全,思維直觀、不連貫,遲鈍、刻板、理解力差,缺乏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更差。概念凌亂模糊,形成過程緩慢,對知識掌握的慢,遺忘得快;學習的注意力不集中,穩定差等特點。在弱智學校數學教學中我們發現有些學生喜歡數學,有些學生不喜歡數學,這固然與弱智兒童的思維特點和實際智力水平的差異有關,但長期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對數學學科是否有興趣則是能否學好該學科的關鍵。在教學中,我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來激發弱智兒童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弱智教學中,由于弱智兒童生理、心理上的缺陷和智力上的障礙,對他們的教育、訓練是項艱巨的任務,盡量利用電化教學圖文并茂、形聲結合可以克服弱智兒童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缺陷,激發他們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實現教學主體對教學對象的有效調控。教學的理性目的與感性手段和材料之間的有機和諧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注意力集中和思維活躍階段,情境的作用在于發揮形象、生動、趣味的長處,提高弱智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發思維動勢。(二)是經過集體激發和教師指導,從情境中發現解題的方法。
興趣是發展學生思維的關鍵,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才會去積極思維,才能保證學習效果的提高。現代教育認為,游戲是超越兒童生活中一切水平的包羅萬象的活動,是智障兒童學習的最有效的手段。根據弱智兒童好動、持久性差的心理,要完成數學課上教與學的任務,使學生學的愉快,積極,主動,必須寓教于趣,寓教于樂,才能使學生興趣盎然,產生樂學、愛學的情緒,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我經常采用主動、直觀的教具,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并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采用愉快的游戲,有趣的故事,生動的語言,形象化的情境,喚起學生愉快之情,使情感和認識活動產生共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元、角、分的認識時,教室布置成了商店,教師的粉筆,學生的文具,書包等都標上了價格,由學生來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的角色,一堂生動的數學情境課就產生了。簡單的小游戲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更重要的是讓那個學生在“玩”中,體驗數的分解與組合,增強了對數與數之間轉換關系的理解,也增強了數感。
在游戲活動中,我以伙伴的關系,平等的地位出現,和學生一起用塑料小動物、雪花片等物品進行加法運算,一起看圖、一起記錄,與學生分享快樂。當學生碰到疑惑時,我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支持,使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感覺到自己是活動的主人。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練習設計應在教學前,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抓住教學內容重點,立足教材中的練習,與教材中的練習對話,領會編者的意圖。同時,認真總結學生在學習中較難理解掌握、易產生混淆的地方以及與上下知識點聯系較強的內容。老師應有意識地針對這些練習進行精心設計和安排,幫助學生領會知識的實質,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學到最必需的數學,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以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練習可以使學生打好扎實的知識基礎,幫助學生真正消化、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課堂練習的設計,除注意從實效出發,對練習的層次、練習的方式等做科學安排外,還要利用小學生的好奇愛動、爭強樂勝的心理,適時安排一些游戲性的練習。
4.1 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識為起點。孩子們的興趣有個共同的趨向,那就是傾向于與自己關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在他們生活常識中學習數學,會引起其極大的興趣,與其產生共鳴。例如,我應該利用生活實踐課帶孩子們一起購物,這樣學生們會很感興趣,學習熱情就被調動起來。然后再告訴孩子一些關于錢的知識,如:各國的錢是不同的,錢的產生及其發展,如何辨認真假等。
可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具有形象性和啟發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數學知識。這不僅使孩子想學、樂學、學會、會學,感受到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4.2 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引導孩子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孩子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比如:在孩子參與處理家務事的過程中,不但能發展智力,還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如:大掃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起計算水費、電費等家庭帳目。讓學生從生活中找數學的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如身臨其境,就會產生親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識的接納心理,如:我布置給我班的學生“觀察教室中的物品,寫出幾道乘法算式或加法算式”。
4.3 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的事物。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如:學生知道了長方形后,讓孩子自己去理解,我就問學生:“家里有哪些東西是正方形的?”“地板磚是正方形的,……”“那怎么樣確定地板磚是正方形呢?”“用尺子量。”……在我和學生的討論下,再對新發現的正方形進行測量。
總之,“興趣是學習的先導”,“興趣是學習的母親”。教師、家長要善于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學生的知識與思維之間架起橋梁,學生就會感到學習充滿了樂趣,就會發現知識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世界。同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的策略是多種多樣的,在選擇的時候要考慮運用策略的必要性,不能為了激發而激發,激發興趣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更重要的是要選擇合適的激發方法,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