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不僅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課本內容知識的傳授,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適當的對所學知識進行實際運用,培養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那么,初中數學教師應當采用什么樣的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審題習慣,提高學生的知識實際運用能力,進而增強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呢?下面文章將提出一些具體解決策略。
1.1 學生的思維形成慣性,教條主義嚴重。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由于沒有對學生的解題行為,給予必要的指引,導致學生出現思維上的慣性,審題不清,沒有弄清楚題意,過早地下結論,而進行盲目地解題,最終造成整個的解題過程都是錯誤的。在解答一元一次方程方案類應用題時,比如有這樣一道題,例一:某公司急需租用車輛若干,但不需要買車,他們需要和一個個體車或國營出租車公司進行洽談,個體車主的收費是5元/米,而國營出租車公司每個的租費為3000元,另外每出行1千米收費2元,在面對個體和國營哪個劃算時,學生通常情況下會,由于行程思維定式,形成習慣,計算出各自所花的費用后,進行比較后,直接出結論,而沒有想到兩者進行搭配的,沒有活學活用數學知識,致使解題時思維受阻。
1.2 理解問題不全面,惰性心理明顯。考慮問題不全面,是目前致使初中生面臨解題困擾的有一大問題。由于學生對數學基礎性的問題掌握不深刻,公式和概念的理解能力缺失,再加上內心的懶惰情緒嚴重,缺乏對知識整體上的邏輯分析,不能合理地把概念、公式與實際解題結合起來,一旦遇到難點,就會退縮,不具備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所以最終造成解題失敗。
2.1 傳授學生解題常識,提升學生審題能力。審題作為解決數學題目的基礎,大多數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誤或者對解題過程感到困難,往往是由于沒有認真審題,難以真正的理解題目意思,或者不善于審題而造成的。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對學生進行審題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仔細認真的審題習慣,幫助學生在解題過程中能夠充分地理解題意、把握題意的本質,進而提升學生的審題能力。
在解決問題之前,學生首先要進行審題,對題目進行判斷。可以說審題是關系學生能否解決數學問題的關鍵。審題作為學生數學學習中的一項必備能力,對學生解決數學問題有重要的影響。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他們的訓練方法,讓他們逐步培養起審題的習慣。教師可以從訓練學生的臨場審題能力開始,讓學生仔細地審題,明白題干,發現隱藏的條件,然后再將了解到的內容運用到解題之中去,最后規范學生的解題。
2.2 強化審題環節,為解題奠定基礎。審題能力是解題能力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學生正確解題的基礎和前提。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指出:要解決問題,首先要弄清題意,教師要不顯眼的幫助學生弄清題意。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在解題上時常出現錯誤,很多時候是審題環節出現了問題,這就要求教師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的審題能力培養。學生只有在審題過程中能夠細致明確題干的條件、結論以及求解問題和關鍵詞,才能理解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并深入挖掘隱含條件,為解題打好基礎。
2.3 注重數學基本思想的提煉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解題的關鍵所在,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重視培養學生提煉數學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能力,在正確認識定義、概念、法則的基礎上掌握其中滲透的數學思想,為解題能力提升奠定基礎。例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的過程中,我在教學活動中給出兩種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法,首先是將平行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和一個矩形,讓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不同求法;此外,我在課前準備了紙質的平行四邊形,應用對折剪裁的方式組成另一個長方形,由于學生對長方形面積求法較為熟悉,因此這部分通過這樣的方式加深學生對轉化思想等常用數學思想的理解,便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實現思維跨越。
2.4 設計開放型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為了讓學生的思維放寬,實現初中數學知識的延伸,需要教師立足教學實際,觸類旁通,引導學生掌握解題的思路,理清解題的脈絡,以達到解題能力的全面提高。對于例一中的問題,教師要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像:個體車需要花費多少錢呢?國營出租車公司又需要多少費用呢?兩者對比一下,到底哪一個更劃算呢?最后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兩種車搭配一下呢?面對最后一個問題,學生就會陷入思考之中,采用合作探究方式,進行深度鉆研,可以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下,成功地解答出此題。這樣學生的解題更新穎、更具特色,能夠促使學生創新思維的開闊,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更加地靈活,課堂更具實效性。
2.5 通過交流分享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是指學生在認識數學問題的時候所運用的思想方法,是學生數學學科的基本能力。不同水平的學生的思維也不同,解題的能力也會出現高低各異的情況,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既要培養學生的基礎數學知識,也要培養他們的數學思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恰當的措施來培養他們的思維。而交流和分享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應該得到教師的重視。在教學初中數學的時候,教師可以讓不同水平的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帶動學生整體上的進步。
總之,對數學的學習是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學生在一步一步的學習當中,需要逐步掌握數學思維和能力,這樣學生在解題的時候也會更加靈活。學生解題的能力需要時間和精力來培養。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注意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讓他們在解題的時候能夠仔細審題,通過分享和交流的方式,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思維方法,促進其解題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