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欽州浦北縣金浦小學 廣西 浦北 535300)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高速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給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既帶來了良好的機遇,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作指導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努力借助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為學生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有效的學習工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對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有效整合,談談我的一些見解。
1.1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活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F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對學生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比如在教學生認識秒的過程中,筆者從學生最感興趣的新年倒計時的情境出發,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初步建立秒的概念。在處理“分”與“秒”的關系時,筆者通過計算機的演示,讓學生感受一分鐘的煙花有多長時間,從而使學生理解和掌握1分=60秒;讓學生觀看了1分鐘時間的flash動畫,在欣賞動畫片段的同時,學生體驗了1分鐘時間的長短,也調節了課堂的氣氛和節奏。
1.2 利用人機對話,可以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處于被動和受教育的客觀地位。運用信息技術之后,教師把學生推向臺前,自己站在幕后,更多地處于協助者和合作者的地位,與學生一起去面對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1.3 信息技術能夠為數學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信息技術具有集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多種信息載體于一體的特點,它可以利用視覺聽覺效果方面的獨特優勢,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這遠比單調的教學手段要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比如在教學《年月日》內容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平年、閏年的含義及閏年形成的原因,我們設計了這樣一個地球繞太陽旋轉同時自轉的動畫,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是可以加強數學與天文學知識的聯系,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價值。
2.1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整合。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們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并且對此更感興趣。我們可以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課外信息,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創新。
2.2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形式整合。目前,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會受教學時間的統一限制。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有機整合將為教學增加新的形式。基于這一點,我們有意識地讓學生帶著目的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課余知識,并且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3 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需遵守的原則。
2.3.1 簡單性原則。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其現有的知識儲備與理解接受新知識的能力都非常有限,所以,我們在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時候務必要遵從簡單性原則。換句話講,也就是要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使用一些簡單的信息技術,以方便小學生的理解與接受。除此之外,對于一些較為復雜的信息技術要盡量舍掉,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保證。
2.3.2 目的性原則。教育工作者在使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的過程中務必要明確將兩者進行結合的目的是為了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即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作用將教學內容用一種全新的、更為簡單的、更容易理解的方式展現在學生眼前,以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違反了這一原則,就有可能使最終的結果南轅北轍。
2.3.3 和諧性原則。和諧性原則也是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過程中所必須遵守的原則。其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在現代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不可缺少的部分;其次,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將信息技術運用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使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傊?,二者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在教學中缺一不可。
2.3.4 全員性原則。所謂全員性原則就是指在使用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的過程中,務必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是針對全體學生而言的,而不是單單針對一部分學生。教師應該做好課前準備,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有特殊情況的學生進行耐心疏導,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其中并獲得知識儲備。
總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將促進學科教學方式的根本轉變,也將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課程學習方式,對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實現信息技術環境下的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我們積極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實現有機整合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