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源縣第二中學 新疆 新源 835800)
在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對合作學習積極應用,以該類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實現素養和能力的培養,讓教學獲得良好效果。在物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往往會存在一定問題,例如成員間不愿合作、互相排斥,或者活動形式化嚴重等等。會導致該類問題的原因,是教師未結合學生心理特征、物理學科特征,導致小組合作學習不符合實際。因此,教師應對該方式的應用策略逐步優化,促使其提高應用效果,保障教學質量。
在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在合作學習理解上存在錯誤認識,認為它僅僅是學生間的共同合作討論,這一想法,背離了合作學習的概念目標[1]。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應對學習任務共同完成,并分別承擔各責任和任務,使其獲得獨特學習經驗。在合作學習中,其方式多樣,例如實驗、討論或資料查閱等,教師應鼓勵小組的協調合作,對合作過程真正體驗,并非僅僅是單一的討論。
例如在交變電流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對交變電流有關知識自主探究,并完成探究方案的制定。學生對資料分頭查閱及分享,并利用實驗進行探究,再展示了探究成果。他們的資料查閱及分享、實驗探究活動,均由其在課外時間進行,由各組組長協調組織,并將探究成果展示在課堂上,此環節由筆者組織。這一教學模式的落實,和傳統模式存在明顯差異,強調教學前的學生自主學習。在本次合作學習中,各組學生以課外時間,對交流電產生、概念及應用知識進行了整理。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也在筆者引導下,辨析了更多模糊概念,例如直流電、交流電的區別。在筆者引導下的合作學習,學生以彼此協調和努力,保障了合作學習效果,發展了學生物理核心素養。
在以往物理教學中,學生間有著一定競爭關系,這一狀況,會使其存在兩極分化的嚴重狀況,物理課堂,會成為部分學生的表演舞臺[2]。在合作學習中,若教師仍對學生進行鼓勵,使其持續競爭,則組內學生便無法全面合作,導致小組失去意義。因此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鼓勵組間競爭,給予更多學生參與課堂的機會,在為小組取得勝利的過程中,由各小組成員充分參與,貢獻個人才智。其次,在組間的集體智慧比拼中,組內學生也能取長補短,豐富其學習體驗,提升其學習質量。
例如在自由落體運動教學中,筆者鼓勵學生以小組形式,對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及性質進行探究。各組學生會先進行實驗設計,再從設計出發,利用實驗操作完成探究,以此得出實驗結論。筆者鼓勵各組在課堂積極分享他們的實驗結論和過程,有小組提出以“不同高度下小球的自由掉落,對其落地時間進行測量,以此計算重力加速度”的實驗完成探究,當該組匯報完畢后,筆者也組織班級學生,對其實驗可行性、實驗問題等進行了分析。有學生指出,本實驗在于對自由落體運動的探究,但該組將其視為了勻加速的直線運動,因此實驗存在問題,也有學生提出,秒表計時的方式會存在一定誤差。學生的積極討論,讓該組也了解了探究活動問題,同時加深了班級學生對本節教學重點的理解,在合理的組間競爭下,班級學生均得到了進步,教學效果得到了保障。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是最基礎的實施單位,對小組的良好建設,能促使小組向學習目標堅定出發,若小組運行不暢,則影響其基本探究任務的完成[3]。在物理教學中,部分教師未考慮學生的差異性、互補性,僅僅從座位排列出發創設小組,這一問題,導致部分小組會運行不暢。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從教學實際出發,在分組中重視學生能力互補,保障各小組能力的均衡性,讓組內基礎探究、重點探究活動均能順利進行。
例如在碰撞中的不變量教學中,筆者鼓勵各組成員積極進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在小組中,扮演組織者的學生,應對學習活動合理組織,對小組成員進行協調,帶領組內的合作學習。而本節的探究活動,也能運用不同實驗方式,組織者可組織組員進行實驗的科學設計。扮演操作者的學生,要對實驗器材熟練操作,并能指出其他組員的操作問題,負責實驗中不同突發故障的排除。在實驗活動中,學生應通過其物理思維、動手能力,對實驗問題合理處理。部分學生是組內的數據記錄員,他應準確、迅速的對測量工具讀數,并將實驗數據真實記錄和分析,并通過各碰撞實驗數據,對不變量進行分析。在物理學習中,學生互補的學習能力,為其彼此間的互相進步和發展均提供了條件,在逐步的學習活動中,實現多種能力的不斷發展,保障物理教學質量。
結合以上,在傳統教育影響下,物理教學中學生地位較為被動,無法主動參與課堂,有效發展物理思維能力,這一狀況,急需新型教學手段解決。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小組合作學習等形式被推廣應用進教育事業內,它在物理課堂內的應用,能給予學生自主學習條件,保障其思維活躍度,促使學生在思考探究中,深入理解物理知識,并發展協調合作等綜合能力,教師應靈活運用,以此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