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薛棟棟 楊 霞△
“少陽主骨”理論出自《黃帝內經》,近年來隨著中醫臨床的不斷深入驗證,“少陽主骨”理論越來越得到醫家的重視,對其機理的闡釋亦不一而足。“少陽主骨”是“腎主骨”理論的有益補充,充分理解其機制,對于臨床大有裨益,故筆者不揣鄙陋,將自己的認識分析如下,以就教于大方,開拓臨床思維,提高臨證能力。
范薇等[1]總結“少陽主骨”源于足少陽之脈循行涉及全身絕大部分骨與關節,基于肝膽腎之榮養堅韌骨,少陽升發之氣促進骨的生長發育和功能活動。胡悅等[2]解釋“少陽有余,病筋痹脅滿”,認為少陽者相火之氣也,少陽之邪有余者,當病筋痹脅滿。周震[3]總結足少陽膽經16穴中與筋骨相關的穴位有14穴。楊英昕等[4]認為足少陽主骨所生病側重足少陽主筋傷,臨床治療軟組織損傷會桴鼓相應。王進等[5]認為人體感受風寒濕外邪,停留半表半里,兼肝血不足、經脈不通,導致痹證,提出“和解少陽、養肝活血法”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療效較好。王麗敏等[6]總結痹證辨證,邪客三陽,樞機不利,符合小柴胡湯證;少陽樞機不利,太陽營衛不合,符合柴胡桂枝湯證;少陽膽火內郁,陽明燥熱里實,符合大柴胡湯證;熱入少陽,心神逆亂,符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證。司譽豪等[7]將“少陽主骨”病之骨痿與現代骨質疏松癥進行類比,用來指導骨質疏松癥的治療。
由此可見,對于“少陽主骨”機理的認識,大多學者都認為和足少陽膽經生理循行位置、少陽樞機功能不利、相火邪灼及肝膽功能對腎主骨功能的補充等方面有關。從《黃帝內經》中提到“少陽主骨”的條文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條。《靈樞·經脈》云:“膽足少陽之脈……是主骨所生病者……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素問·厥論》言: “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 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而《靈樞·終始》和《素問 ·診要經終論》均道: “少陽終者,耳聾,百節皆縱。”《靈樞·根結》說:“少陽為樞……樞折,即骨繇而不安于地。故骨繇者取之少陽,視有余不足。骨繇者,節緩而不收也,所謂骨繇者搖故也,當窮其本也。”從這幾個條文中,可以看出“少陽主骨”之病主要集中在關節的疼痛、活動不利上,而其中活動不利又包括兩方面,一是腰項難以轉側,關節收引而僵直;一是關節弛緩而搖動,難以穩固。筆者認為,這些關節癥狀的出現,主要和少陽相火有關,即“少陽主骨”是從相火主骨而來。
“相火”一詞, 首見于《素問·天元紀大論》言:“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相火是人體內存在的兩種生理之“火”,其功能各有不同。君火燭明堂,是人體精氣神的總象,而相火守位,是溫煦臟腑,保證身體機能正常運行的內在動力。宋、金時代醫家對相火的論述較多,陳無鐸在《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君火論》中說:“五行各一,唯火有二者,乃君相之不同,相火則麗于五行,人之日用者是也”;而相火之行,寄于膽腑,而藏于腎,升降出入于三焦也。《四圣心源》言:“暑者,少陽相火之所化也。在天為暑,在地為火,在人為三焦。手少陽以相火主令,足少陽膽以甲木而化氣于相火。”李時珍言:“三焦者,元氣之別使。命門者,三焦之本原。蓋一原一委也……下通二腎,上通心肺,貫屬于腦。為生命之原,相火之主,精氣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處”。徐靈胎在《醫學源流論·君火相火論》中也明確指出:“腎火守于下,心火守于上,而三焦為火之道路能引二火相交。”
相火行于三焦,而受氣于膽。相火之行,隨三焦、膽之氣而升降,期間亦受肝、肺及脾胃之氣的影響。相火運行規律,筆者以為,以《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軸輪理論論述最為貼切:軸則旋轉于內,輪則升降于外,軸輪理論認為脾胃居于中,為軸;肝、膽、心、小腸、肺、大腸、腎、膀胱、心包、三焦位居四維,為輪。脾胃位于中焦,宜脾升胃降;肝位左,宜升泄;心位于上,宜斂降;肺位于右,宜沉降;腎位于下,宜上承。此外,相表里之臟腑亦分升降,膽居于東方,位于右,主潛降;肝居于東方,位于左,主升泄;其余相表里臟腑亦是如此[8]。相火在臟腑的軸輪運動之間升降,無形無象,卻又無處不在。正如朱丹溪所言:“生于虛無,守位稟命,因其動而可見”。
《素問·六微旨大論》言:“帝曰,不生化乎?岐伯曰,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朱丹溪云:“凡動皆屬火”。相火溫煦臟腑,促進臟腑的有序運行,是中醫理論中生命之根本,但在各種因素影響下,相火常運行失常而為病,就前述“少陽主骨”之骨關節疼痛、活動不利來講,筆者認為,主要和相火失常、不循其位而行有關。
2.1 相火失位滑伯仁曰: “相火一擾,能為百病”。相火在其位,正常循行,可溫潤機體內臟,熏蒸濡養經脈、器官、肢節等。若經絡不通、外邪內阻、少陽不利、腎虛失納等,則相火失位,不能正常升發、通行,百病叢生。相火失位之機統而言之,可總結為兩個方面,一為亢盛,一為不足。
2.1.1 相火亢盛《景岳全書》云: “夫相火者,水中之火也。靜而守位則為陽氣,熾而無制則為龍雷,而涸澤燎原無所不至”。相火不安其位而妄行,呈現一種病態亢盛狀態,這和臟腑功能失調、五志不和、經絡氣機阻滯等均有關。相火妄行,以火性炎上為主要表現,可出現不同部位的火熱癥狀。相火引動肝火,上擾清竅,則竅絡受阻,出現頭目不清、口苦咽干等癥狀,甚則四肢震顫、舌謇語澀,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眩暈跌仆、或有吐衄便血等[9]。相火引動心火,則心煩易怒,驚悸不寧;相火引動胃火,胃失和降,則胃中嘈雜、泛酸、腹脹等;相火燔肺,則咳嗽、喘息,肺之宣降功能失常。相火上炎,腎水難以收攝,則腎水寒冷。《四圣心源》云:“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少陽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后通調。”相火上炎,下則易出現遺溺或者癃閉。腎中水火不濟,失于濡潤溫煦,則骨髓難充,而髓海失養。《素問·痿論》云:“骨痿者,生于大熱也”“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腎為水臟,腎陽后天之充,來自少陽相火,相火不入腎水而蒸騰,煎灼骨髓,可引發骨痿,骨骼失于剛強支撐,則可出現“骨繇而不安于地”也。
2.1.2 相火不足相火是生命的本源。劉河間《保命集》說:“右腎屬火,游行三焦,興衰之道由于此,故七節之旁有小心,是命相火也”。張潔古在《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中云:“命門為相火之源”。張景岳《類經·運氣》說:“相火居下, 為原泉之溫,以生養萬物,故于人也屬腎,而元陽蓄焉”。清代趙獻可《相火龍雷論》認為,相火是水中之火,是龍雷之火,寄于肝腎之間。故先賢醫家多認為,相火生于少陽,而居于腎中,是腎行使職能的主要工具。相火不足,則腎之推動、溫煦之力不足,而其生精之力乏源。腎中之精,來自于先天和后天,后天攝入之精微物質,在腎的氣化作用下內化為精,腎中相火不足,氣化不利,則腎精化生不足而骨骼失養。而相火不足,溫煦不力亦可生寒,寒主收引疼痛,故可出現全身諸節疼痛之癥,而關節亦難以屈伸轉側。正如《素問·厥論》所言:“少陽厥逆,機關不利,機關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項不可以顧。”如若少陽之氣終,手少陽不升而足少陽不降,則全身臟腑之氣不和,人體之升降出入氣機失常,各個關節無所規律驅動而“百節縱緩”,難以為用。所以骨之為用,除了和腎關系密切,和少陽關系也很密切,一個主先天之火,一個充后天之火,隨著年歲增加,先天元陽損耗加重,后天的補充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少陽不利,相火失位就難堪其大任,故而在骨病的治療中,應重視少陽,而治療少陽的藥物,主要是以小柴胡為代表。
3.1 小柴胡湯認識源流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是治療邪入少陽的代表方劑,之后醫家在臨床上多有發展,小柴胡湯的應用范圍逐步擴大。古今醫家對小柴胡功效的認識,可以分為主治少陽膽經病證、主治少陽表里之半、主治少陽三焦膜原、疏利手足兩經氣機、通治多經多臟、泛調雜治諸氣等各種學說,按照時間順序歸納,醫家對小柴胡湯功效的認識大概經歷了從和解少陽、半表半里之邪到疏利經腑、轉運少陽樞機,透邪于外這樣一個認識過程,而其中,小柴胡湯和解少陽基礎上可兼理多經多臟的功能,為多數人所認可。現代《傷寒論》大家劉渡舟教授指出,“小柴胡湯擅開肝膽之郁,故能推動氣機而使六腑通暢,五臟安和,陰陽平衡,氣血調諧,故其功甚捷,而其治又甚妙。故無麻桂而能發汗,無硝黃而能通便,無苓術而能利水,無常山、草果而能治瘧。所謂不跡其形,而獨治其因,郁開氣活,其病可愈”。筆者認為小柴胡湯這種治療廣泛的基礎正是在于對相火正常升發、運行的維護上。
3.2 小柴胡湯通調相火氣機小柴胡湯中柴胡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神農本草經》言:“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柴胡既可入肝膽抑妄行之相火,又可消結氣、飲食積聚,降上逆之胃氣,以助相火之降,作用于五行的東方;半夏降氣化痰止嘔,《湯液本草》言:“入足陽明、太陰、少陽經。”半夏辛溫苦降,同時斂降肺、胃及少陽之氣,作用于五行的西方;黃芩清熱降火,《本草綱目》言其:“入手少陰、陽明,手足太陰、少陽六經。”黃芩可清此六經之妄行之相火,清中有降,作用于五行的南方和西方;人參益氣,《神農本草經》言:“主補五臟,安精神,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相火妄行之處為邪,而不到之處則虛,臟腑氣虛則氣機亦難以通利,故而方中用人參補虛,生姜、大棗、甘草固護中州,全方清中有補、升中有降,使相火運行道路通暢、升降有序,則相火循其道而盡其用,腎中陰陽調和,而骨得堅實充養。
3.3 現代臨床研究在現代臨床研究中,湯昌華等[10]在以“少陽為樞”的中醫理論基礎上,通過疏解少陽經的推拿手法來治療 3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結果表明較頸椎病常規推拿手法療效好。扶世杰等[11]將符合標準的膝骨性關節炎合并原發骨質疏松癥患者60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采用中醫和解少陽治療,方劑為柴胡桂枝湯加減;對照組服用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阿侖膦酸鈉片治療。對患者血清中細胞因子含量的改變,膝關節功能改善情況評價。研究組與對照組均能夠降低血清中白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a的含量,改善膝關節功能。崔世奎[12]將106例膝骨關節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給以柴胡健骨湯(小柴胡湯加減)口服,對照組給予鹽酸氨基葡萄糖口服,比較2組患者疼痛VAS評分、Lequesne膝關節功能評分及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結果治療后2組患者各項療效指標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各項療效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1),2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發生。
故而筆者認為,少陽主骨其主要機制在于相火對腎氣的維系、培護,從而對骨起到生發、溫煦和固護作用,而小柴胡湯全方之用,疏通氣機,補相火之虛而清妄行之炎,是通調相火運行的主要方劑,也是“少陽主骨”理論臨床應用中的主要方劑,“少陽主骨”與“腎主骨”理論同源而二歧,共為臨床骨病治療的理論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