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聰 劉大勝 郜亞茹 雷舒揚 李玉坤 韓學杰
“辨證論治”是指在認識疾病的過程中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運用中醫學理論進行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及發展趨向,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候的過程[1]。辨證準確是醫生正確判斷病情的核心所在,其中四診信息的采集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難經》言“望而知之謂之神”,中醫望診頗受重視,手診更以其皮肉筋骨脈兼具、形態色澤穩定的特點提高了中醫辨證的準確性。韓學杰主任醫師在其臨床工作中發現不同疾病、不同證類中手部表現各有不同,并提出手掌“三維”診斷法、大魚際“三維”診斷法,善于從手部形態、顏色、手部脈絡及大魚際形態、皺褶、青筋等方面望診,同時切診手部溫度、肌肉彈性、手部贅生物等,豐富了中醫心病、婦科疾病、腫瘤等多種疾病的四診信息[2]。本文以高脂血癥為例,淺析手診在疾病辨治中的應用。
手診應用中醫望診、切診,利用手部信息診察疾病,既是中醫“象思維”的體現[3],也是中醫全息療法的重要體現[4],該理論認為機體的每個組成都是整體的微縮版, 包含著全像信息, 當某一部位或器官出現病變, 便會在相應的穴位上出現明顯的壓痛等異常反映, 因此可以用來預測、診斷和治療疾病。手部循行手三陰、手三陽,左右共計12條正經,通過表里絡屬與體內各臟腑相聯系。
2.1 辨八綱《水鏡圖訣》中小兒食指脈絡診法言:“浮沉分表里,紅紫辨寒熱,淡滯定虛實,三關測輕重”,可謂是中醫手診八綱辨證的典型代表。
2.1.1 辨陰陽八綱總以陰陽為綱,清·汪宏《望診遵經·診手望法提綱》言:“撒手者陽氣外脫,握手者陰氣內伏……手之易伸,病在陽;手之屈者,病在陰;屈不易伸者,伸不易屈者,陰陽交合,陰陽俱病也……汗漏不止,四肢微急者,亡陽之證;小腹急痛,手足拘攣者,將死之容?!标幉《啾憩F為收引、安靜、內陷、寒涼、晦暗等,陽病多表現為煩躁、外張、高凸、煩熱、明亮等。如肢體水腫之“陽水”與“陰水”;手部皮疹之初期紅腫赤痛,后期塌陷暗淡等。
2.1.2 辨表里色斑或局部靜脈隱于皮膚之內者,病在里;斑點、絡脈淺在皮下,容易看清者,表示病在表。手部井穴、滎穴、十宣等治療表證的效穴,其癢痛癥狀多伴隨外感病出現。外感病桂枝湯證中手部汗出,當分病汗和藥汗,病汗常帶有涼意,藥汗則帶熱意,病汗雖久不足以祛病,藥汗出現多預示邪去正復,疾病向愈。
2.1.3 辨寒熱表寒熱:《望診遵經》言:“攣急而轉筋者,邪氣實而傷于寒?!焙爸虏∑ふ疃嗌喟?、溫度較周圍低、痛勢較輕,得溫可緩;熱邪致病皮疹多根盤緊束、色紅痛甚、皮溫較高,易化腐成膿。里寒熱:《黃帝內經·靈樞·衛氣失?!吩唬骸按掷碚呱砗?,細理者身熱”;《靈樞·本臟》曰:“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望診遵經》言:“馳縱不收者,正氣虛而因于熱。”
2.1.4 辨虛實《靈樞·本臟》曰:“皮與肉相果則壽,不相果則夭”“形充而皮膚緩則壽先,即言形體充實而皮膚緩柔者長壽”,先天體質強盛者筋骨強壯,皮肉豐厚富有彈性,色澤紅黃明潤,手心溫暖;先天體質虛弱者筋骨瘦小,皮肉萎縮凹陷,色澤多暗淡、青、白。這為臨床虛實夾雜病情的分析分清了標本虛實。中醫之“虛”特指正氣虛。清·俞根初《通俗傷寒論》曰:“白而消瘦,爪甲鮮赤,氣虛有火也;白而微青,或臂多青脈,氣虛不能統血也”?!锻\遵經》言:“瘈縱不定者,筋脈相引而難療;振搖不定者,血氣俱虧而可療……叉手冒心者,血液大虧?!?而“循衣摸床、撮空理線”為病危欲絕、元氣將脫的表現。手部色斑淺淡或形態改變輕微,多為虛證。中醫之“實”特指邪氣盛。外邪主要指風、寒、暑、濕、燥、火六淫,而其致病各有特點。如:痹證之“著痹”“痛痹”“行痹”分別以濕、寒、風為主因,在手部不止單純表現為手指變形,其癥狀還有沉重、疼痛、走竄之不同。手部皮疹也因致病邪氣不同而各有特色,風邪致病皮疹多游移不定、忽現忽隱;濕邪致病皮疹多含有水皰、潰破后有水液流出。內邪主要有痰、濕、瘀,手掌多表現為困重、形態厚實、色斑深濃,局部可見痰液、皮疹水皰、瘀斑瘀點等。
2.2 辨臟腑部位《望診遵經》言:“大凡望診,先分部位,后觀氣色?!薄鹅`樞·本臟》曰:“脾氣虛則四肢不收”;《靈樞·心痹》曰:“真心痛,手足青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素問·痿論》曰:“肝熱者,色蒼而爪枯”;清代《外科證治全書》提出拇指屬肺,食指屬大腸,中指屬心包絡之脈,無名指屬三焦,小指內側屬心,外側屬小腸。《望診遵經》言:“兩手不舉者,脾實;四肢不收者,脾虛;手不欲動者,脾虧;手足習者,肝絕之形?!表n學杰主任醫師認為手掌大魚際屬心肺,大魚際色青、青筋暴露多見于心脈瘀阻;大魚際扁平凹陷、皺褶增多加深多見于心肺氣虛。掌心屬脾胃,掌心色黃多見于脾胃虛弱、運化失司;掌心色青多見于脾胃虛寒、納呆胃脹;掌心出現索條狀筋節,多提示胃息肉、胃癌等病變?;⒖趯俑?,此處出現筋節、青筋,多提示肝脈不暢,易出現乳腺增生、乳腺癌等疾病。手指屬腎,手指浮腫多見于腎陽虧虛、氣化不利;手指青筋顯露多見于年老腎陽虧虛、下肢怕涼明顯。
2.3 辨三焦基于上述理論以及劉劍鋒的“氣色形態”手診法[5]、蔡洪光手診的3種定位方法[6],韓學杰主任醫師[7]結合自身臨床實踐,首創了手診的三焦縱向定位法,即在食指與中指指縫間向腕橫紋做垂直線,靠近拇指方向的區域為上焦,對應心肺;無名指與小指指縫間向腕橫紋做垂直線,靠近小指方向的區域為下焦,對應腎、膀胱、大小腸及生殖系統;兩線中間的區域為中焦,對應脾、胃、肝、膽等消化器官。
2.4 辨氣血津液氣血不榮為病,多表現為手掌顏色蒼白,手掌麻木、發涼,肌肉萎縮凹陷,手掌皺褶加深、數量增多。氣血不通為病,多表現為手掌出現瘀斑瘀點,或固定不移的結節,按之疼痛,多與部位相結合辨證,提示某些系統疾患。津液虧虛表現為皮膚干燥、脫屑、癢,掌心煩熱、午后和夜間為甚,關節活動不利,伴有隱痛。津液內停表現為肢體困重、浮腫、濕疹等皮疹發作。
2.5 辨病情輕重手掌上異常顏色的面積、贅生物的大小疏密、血管增粗的程度等都是疾病發展變化的表現。韓學杰主任醫師在手“三維”診斷法中提出,手掌大魚際色紅表示熱在上焦,小魚際色紅表示熱在中焦,加上五指即全手掌色紅,表示熱在五臟,隨面積增大,病情逐漸加重,患者口干、咽痛、頭暈、易怒等癥狀也可逐漸加重。色斑瘀點越多、面積越大、分布越密,血管增粗越明顯可見,甚至高出皮膚,病情越重。
2.6 辨疾病爪甲渾濁、增厚或變脆、變色、脫落,可見于甲癬;梭形指多為痹證;杵狀指多見于肺癌、支氣管擴張、先天性心臟病、肺氣腫等心肺疾?。凰闹?、軀干、眼睛、小便黃多見于黃疸;手掌胖大、發亮、腫脹多見于水腫病;“爪形手”見于手前臂的橈神經損傷引起的肌肉萎縮;“肝掌”、蜘蛛痣是肝炎在手部的典型表現。另外中醫各臟腑疾病可參考“2.2辨臟腑部位”內容。
3.1 無明顯致病因素中醫學認為,血脂異常的發病主要與先天稟賦不足、飲食不節、缺乏運動及年老體虛有關,屬于中醫學“痰證”“虛損”“肥胖”“眩暈”“胸痹”等范疇[8,9]。主要病因病機為正氣虧虛,運化不足,引起痰濁內停。
3.2 癥狀體征發生率低 易被忽略血脂異常可見于不同年齡、性別的人群,其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兩大方面:脂質在真皮內沉積所引起的黃色瘤;脂質在血管內皮沉積所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產生冠心病和周圍血管病等。由于高脂血癥時黃色瘤的發生率并不高,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則需要相當長時間,所以多數高脂血癥患者并無任何癥狀和異常體征發現[10],而常常在血液生化檢查時被發現,這在年輕患者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3.3 不良影響多 需要早發現和早預防高脂血癥還可作為代謝綜合征的一部分,在青老年中常與肥胖癥、高血壓、冠心病、糖耐量異?;蛱悄虿〉燃膊⊥瑫r存在或先后發生。故而采用有效方法豐富四診信息,提高辨證準確性尤為重要。
彭某某,男,37歲。飯后打嗝10余天,食納不香,眠淺易醒。頭昏沉,乏力,無惡心嘔吐,二便調暢。體檢結果示,三酰甘油4.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3.5 mmol/L。肝膽B超示中度脂肪肝。給予降脂西藥,規律服用1周。既往體健,平素嗜油膩,缺乏鍛煉,有飲酒史??滔乱姡荷噘|淡,苔白膩,舌下脈絡增粗,脈滑,形體肥胖。手診見大魚際肥厚、大魚際絡脈增粗色青。診斷:高脂血癥;中度脂肪肝(痰濕內盛證)。治則:健脾益氣祛痰化濕。處方:溫膽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竹茹10 g,枳殼10 g,云茯苓10 g,陳皮10 g,石菖蒲10 g,郁金10 g,桑枝10 g,木瓜10 g,生內金10 g,佛手10 g,白蔻仁10 g,車前草10 g,夜交藤15 g,炒棗仁15 g,澤瀉10 g,草決明10 g,雞血藤10 g,赤芍10 g。上方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7劑后,自覺肢體困重減輕,睡眠好轉。上方加生山楂繼服14劑后,患者自覺癥狀減輕,食欲仍差。手診見:大魚際仍肥厚,色紅減輕。予香砂養胃丸口服,每日2次。囑低鹽、低脂、低糖飲食,適量運動。8周后復查血脂,三酰甘油下降為2.57 mmol/L。
按:根據手診辨證方法,大魚際肥厚屬于痰濕內盛表現,大魚際青筋屬于痰瘀互結表現,患者體胖少動,嗜食肥甘,而納差打嗝,苔白膩,脈滑,大魚際肥厚,此為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導致痰濕內盛,困于四肢則身體困重、嗜睡。 病久痰瘀互結而成血脂異常、中度脂肪肝。治療予以溫膽湯健脾祛痰,同時給邪以出路,用車前草、澤瀉、草決明通利二便。并注重痰瘀同治,予以雞血藤、生山楂、赤芍等藥。血脂異?;颊叨酂o明顯病因,故建議調整飲食、加強鍛煉,以加強脾胃運化功能,幫助祛除痰濕。
5.1 手診辨證方法日趨成熟手診具有診法多樣、信息豐富、外化清晰、狀態穩定的特點。在長期發展中,其八綱、臟腑、三焦、氣血津液等多種辨證方法漸趨成熟,其理論認識和臨床經驗頗為豐富。
5.2 手診在疾病辨證論治中的優勢在亞健康狀態下,患者檢查無異常,癥狀輕微,主要表現為疲勞、虛弱、情緒改變、食欲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11];或高脂血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早期等,各項檢查指標異常,患者無明顯不適;或兒科因小兒不能自述病情被稱為“啞科”,這些情況下,四診信息不足,醫生辨證用藥受限,手診都可以提供豐富的四診信息,提高辨證的準確性。
5.3 手診用于臨床還需解決的問題手診用于臨床還需一套完整、確切的辨證體系,另外手診的定性研究有余、定量研究不足,將其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結合將有利于手診客觀化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也將為中醫辨證論治準確性的提高、診療技術的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