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莉
(韶關學院,廣東韶關,512000)
隨著國際文化的融合發展,我國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既要面對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又要克服國內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困境,給普通高校舞蹈教育造成了巨大影響。所以,普通高校舞蹈教師需要立足于時代發展,認識到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必要性,重視舞蹈教育的價值,結合我國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現狀以及普通高校舞蹈教育面臨的困境,找到有效傳承民間舞蹈藝術的路徑,促進民間舞蹈藝術傳承,推動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
民間舞蹈是一種起源于人們日常勞作,并且由人們創作并表演的藝術形式,具體表現為一個民族或者地區的文化傳統、生活習慣以及精神風貌等,也被稱為“土風舞”。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民間舞蹈的傳承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間舞蹈的內涵與特點,并通過舞蹈交流等途徑去了解一個民族的發展歷程或者一個地區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等,從而促進舞蹈藝術及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1]另外,民間舞蹈通常是展現人們生活、工作以及情感交流的表現形式,經過長期的發展與演變逐漸形成的一種特定的藝術形式。所以,傳承民間舞蹈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各地區的傳統文化,更好地解讀舞蹈藝術,提高其整體的舞蹈藝術涵養。
民間舞蹈相比于當前社會流行的交際舞、街舞等,其民間文化與藝術特性更加突出。同時,民間舞蹈大多數是一個地區的常住居民用來記錄生活、工作實際,抒發個人情感的肢體表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起到陶冶身心、休閑娛樂的作用,并且以即興為主,跟隨音樂的律動隨心所欲地表演。我國地域遼闊,各省份的習俗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差異,民間舞蹈的表演風格各異,學生通過對不同民間舞蹈的學習,可以掌握不同舞蹈風格與舞蹈素材,還能對不同地域的人文、習俗有所了解。而且,各個地域的民間舞具有其自身獨有的著裝搭配和音樂形態,可以最大限度地表現出舞蹈藝術的包容性和融合性,對于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而言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遇到了很多困難,主要原因是民間舞蹈藝術家的數量驟減。民間舞蹈的表現形式多樣,品類眾多,并且各具特色,其中蘊含著大量舞蹈文化。隨著城鎮化的推進,民間舞的生存環境受到制約,民間舞蹈藝術家得不到重視,就業困難、收入不穩定等,使得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受到限制。另外,現代社會的主流舞蹈是與交際舞、街舞有關的現代舞蹈品類,大眾中民間舞蹈的學習減少、后繼無人的現象愈發明顯,造成了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多種問題,影響其持續發展。[2]
現階段國家逐漸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并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可以將其較好地保存并傳承下去,并且與現代文化藝術進行融合。但是,由于缺少相關的文化藝術保護制度,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整體的傳承效果不明顯。我國民族較多,分布較廣,在民族融合的背景下,民間舞蹈藝術的類型也比較豐富,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一些傳統的舞蹈藝術表現形式漸漸失傳,沒有了傳承者,民間舞蹈藝術保護與傳承雖然有明確的制度規范,有一些自發組織或者國家機構在從事民間舞蹈藝術保護工作,但是影響的廣度不夠,短期內作用有限。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與國際的接軌越來越密切,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趨勢逐漸明顯,各種來自不同國家的舞蹈文化進入中國文化領域,對中國現有的文化環境以及文化結構造成了巨大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持續發展。總體上看,我國民間舞蹈藝術的生存空間正在逐漸縮小,國家層面對民間舞蹈藝術的保護和發揚要深入到大眾層面還需要有力的制度保障,在外來舞蹈文化的沖擊下,大眾對民間舞蹈藝術的文化自信不足。另外,在全球經濟與文化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文化融合、思想融合以及藝術融合雖然有助于國家的整體發展,但是也容易導致一些傳統的文化被淡化,使很多優秀的藝術文化湮滅在現代化建設中成為歷史,民間舞蹈就是其中一種。
舞蹈教育作為普通高校素質教育的一個分支,其主要作用是培養學生的舞蹈藝術涵養,傳承并發展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并與眼下的藝術文化進行全面融合,尋求舞蹈藝術文化的創新。但是,從當前各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現實情況來看,大多數的普通高校都沒有給予舞蹈教育足夠的重視,缺乏對舞蹈藝術性的追求,使舞蹈教育流于形式,沒有深入研究和理解舞蹈藝術文化的內涵。民間舞蹈作為我國舞蹈藝術中的一大類別,極具觀賞性和娛樂性,其中不僅包含著舞蹈藝術的美感,還包含著大量民間文化以及勞動人民的智慧,對舞蹈表演者的技術要求較高。學校需要重視民間舞蹈藝術。[3]
從我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現狀來看,高校普遍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尤其是從事民間舞蹈藝術教育的教師不足。一方面,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很難按專業類別引進師資,不能保證舞蹈教師都具備專業的民間舞蹈教學能力和研究背景;另一方面,交際舞、街舞、現代舞成為高校舞蹈文化的主流,民間舞蹈的學習者比較少。如何增強民間舞的課堂吸引力,在傳承民間舞蹈藝術的同時與時俱進,與流行舞蹈文化元素融合發展,對民間舞教師提出了挑戰。再者,在民間舞蹈藝術傳承過程中,從課堂教學到舞臺表演是舞蹈藝術傳承不可缺少的環節,具備較高的教學能力、民間舞蹈創編能力和舞蹈藝術綜合教育能力的師資缺乏,高校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民間舞蹈藝術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不是一項簡單的教學活動,而是一個系統且復雜的工程,需要各普通高校明確舞蹈教育目標,確定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具體方式,創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以保證教育的實效性與有效性。但是,對于大多數普通高校而言,在舞蹈教育方面大多存在投入不足的問題,尤其是民間舞蹈方面,無論是教育設備、場地還是教育活動,都存在明顯的短缺,不利于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發展。另外,高校在教育投入中沒有考慮到多維素質培養方面的投入,即課堂教學資源的開發、實踐教學的平臺搭建以及舞蹈文化浸潤的投入。普通高校既要滿足學生舞蹈人文知識學習的需要,也要滿足學生舞蹈技能學習的需要以及舞臺表演的需求。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脫節嚴重,學校在對學生進行舞蹈教學的過程中,通常只關注到學生舞蹈技能的掌握與提升,忽視了對學生舞蹈人文素養以及舞蹈藝術鑒賞力方面的培養和訓練,導致學生只會跟隨音樂跳一些固定的舞蹈,而在舞蹈創作和即興表演上則表現得比較弱,也不懂得通過舞蹈表演去分析藝術內涵,鑒賞舞蹈的藝術性和美感。民間舞蹈除了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還是民間文化和思想的主要載體,如果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無法契合,那么舞蹈教育的根本目標就無法達成。
當前,雖然普通高校舞蹈教育逐漸提高了對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視程度,也相應地開設了一些有關于民間舞蹈藝術的課程,但是,從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各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中涉及的民間舞蹈課程設置無法發揮出舞蹈教育的真正作用。一方面,民間舞蹈課程通常是選修課,是藝術通識課程的一部分,但是課程內容比較少,對部分有興趣持續學習的學生沒有深入學習的渠道。另一方面,民間舞蹈實踐課程比較少,或者實踐活動方式不當,學生無法獲得實踐練習,理論與實踐脫離,不利于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
當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內容與方式普遍存在不科學的現象,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也比較老套、單一,以“組合教學”為主要教學模式,即先從分解舞蹈動作開始教授,然后學生反復練習,最終形成完整的舞蹈組合。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激發,對民間舞蹈文化的理解不強,對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造成了巨大影響。另外,傳統的舞蹈教育內容與模式與現階段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不相符,兩者無法很好地融合,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不到位,學生的舞蹈素養沒有得到真正的啟發和引導,阻礙了舞蹈教育的發展。死板的舞蹈教育方式會使課堂氛圍變得沉悶,教師單方面地教,學生被動地學,師生互動很少,無法實現學生舞蹈綜合素養提升的培養目標,民間舞蹈藝術無法得到有效的傳承。
要想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有效開展民間舞蹈藝術傳承活動,高校要提高對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視程度,在師生心中樹立正確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理念。首先,普通高校領導以及專業任課教師要給予民間舞蹈藝術足夠的重視,清晰地認識到傳承民間舞蹈藝術的重要性,以及對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和學生素質教學的影響,讓學生意識到如果民間舞蹈藝術不能傳承下去就會造成中國優秀傳統藝術文化的消失,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會越來越少,這對于國家而言是巨大損失。其次,普通高校教師要強化對學生舞蹈藝術價值的教育,讓學生形成自覺的民間舞蹈藝術傳承意識,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主動了解民間文化方面的內容,肩負起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重任,將其融入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
教師的綜合素養以及良好的教學水平是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前提保障,同時也是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主要推動力。為此,為了有效開展民間舞蹈藝術傳承活動,提高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實效性,普通高校需要結合現階段的教育實際,優化資源配置,加快民間舞蹈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舞蹈教師的綜合素養。一方面,普通高校需要優化舞蹈教師的選聘方式以及培養方式,適當提高民間舞蹈教師的薪資待遇,做好校內晉升規劃,以此吸引更多優秀的教育人才進入學校從事民間舞蹈教育工作,提高整體師資水平。[4]另一方面,普通高校需要對在校任職的舞蹈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培訓,包括職業意識教育、專業技能教育以及素質教育,豐富舞蹈教師的民間舞蹈專業知識,提高其舞蹈技能和教學水平,從而保障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以及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發展,提高舞蹈教育質量。
為了促進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和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事業的發展,普通高校需要立足于當下的教育實際,有效整合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加大普通高校舞蹈教育方面的投入,做好基礎教育的設備、軟硬件保障,從而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推動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發展,促進民間舞蹈藝術傳承活動的開展。同時,教師要利用先進的媒體技術等進行教學,優化教學過程,豐富教學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民間舞蹈的認識與理解。與此同時,普通高校還需要投入資金將課堂與舞臺結合起來,將課堂與田野結合起來,組織或者選擇民間舞蹈藝人進入課堂等形式全方位、多維度地加強民間舞的教育功能。此外,還需要將民間舞蹈與現代舞蹈有機結合起來,創新民間舞蹈表演形式,豐富學生的民間舞蹈知識,提升表演技能,提高民間舞的創新性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民間舞蹈的傳承不僅僅是喊口號,也不是通過舞蹈教育就可以簡單實現的,而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實踐過程,需要民間舞蹈愛好者根據現實發展需求,不斷創新民間舞蹈傳承方式,以此適應時代的變化,確保民間舞蹈藝術傳承事業得以穩定發展。為此,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在開展具體活動的過程中,要整合現有的教育資源,使民間舞蹈課程合理化,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聯系,合理設置民間舞蹈課程時間和內容,豐富民間舞蹈藝術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解讀民間舞蹈,認識民間舞蹈,從而愛上民間舞蹈。例如,普通高校可以利用節假日或者寒暑假時間,組織學生參觀藝術文化博物館,了解一些關于民間舞蹈藝術的歷史事件以及代表人物,了解民間舞蹈的起源和傳承歷史,提高學生對民間舞蹈的認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到田野、村寨,參加當地的傳統節日,參與到民間舞蹈的編排、創作以及表演中,增添教學趣味性,豐富實踐教學活動內容。
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要想獲得有效的發展,促進民間舞蹈的傳承,必須在舞蹈教育的內容與方式上進行有效創新。要合理設置民間舞蹈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及時轉變老舊的教育理念,摒棄陳舊的舞蹈教材,將現代舞蹈元素和傳統的民間舞蹈元素融合起來,形成全新的教育框架,豐富學生的學識,開拓學生的眼界。在舞蹈教學方式上,任課教師要靈活運用現有的先進教學技術,通過多媒體、計算機等進行輔助教學,通過提前制作好的舞蹈視頻和藝術文化簡介等導入舞蹈教育內容,利用豐富的內容和優美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將其很好地引入民間舞蹈藝術教學情境中,自覺進行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同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以及舞蹈基礎科學安排課程內容,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照顧到每一個學生,確保整體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民間舞蹈藝術在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僅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而且可以推動普通高校舞蹈教育的創新改革,豐富舞蹈教育內容,開拓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此,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要充分分析影響民間舞蹈藝術傳承的原因,并以此為基礎積極探索有效傳承的策略,在平時的舞蹈教育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總結經驗,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系,進而全面推進民間舞蹈藝術的傳承與發展,促進我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