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國宙
(廣東電網公司清遠英德供電局,廣東 清遠 513000)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市場電力需求量也越來越高,電氣設備的投入使用量也越來越大,為提高電氣設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10 kV配電線路上加裝瓷外套金屬氧化鋅避雷器。但在日常運行中,10 kV氧化鋅避雷器經常由于閥片側面高阻層裂紋、避雷器內部受潮、雷電沖擊電流等原因被擊穿導致線路跳閘,從而導致設備絕緣性能降低,發生故障。因此加強10 kV配電線路避雷器的故障及具體防范措施研究,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有著重要意義。
1)事故分析。在2019年3月20日,望埠供電所接到調度通知,110 kV望埠變電站10 kV青石干出現接地故障。在事故發生后,供電所組織運維人員分組巡視分段試送,發現10 kV青石干#34塔的避雷器被雷電擊穿。通過解體避雷器發現,在其內部未發現金屬銹蝕情況,運維人員在避雷器側面絕緣層發現有細微裂紋,通過對電阻片進行絕緣電阻測量,測試值全部為0 MΩ,故導致避雷器被擊穿。
2)閥片側面高阻層出現裂紋的原因。高阻層的避雷器絕緣釉是由有機材料配制而成的,而側面絕緣層則是通過高溫燒結而成。當閥片與側面高阻層的熱膨脹系數出現較大差異時,會導致避雷器絕緣釉出現細微的裂紋,降低了避雷器絕緣釉的絕緣強度,在過電壓情況下,就會出現閃絡現象。為妥善解決閃絡故障,應在避雷器閥片和外絕緣筒之間的空腔填充溫度比較高的注膠,同時在高溫注膠時,應盡量減小避雷器閥片與側面高阻層熱膨脹系數之間的差異,避免引起避雷器閥片側面高阻層出現裂紋。
1)事故分析。2019年11月,天氣晴朗,環境溫度為24℃,望埠供電所運維人員對110 kV望埠變電站10 kV同心干#2塔進行紅外測溫過程中,發現10 kV同心干#2塔小號側B相避雷器底部瓷套溫度為43.6℃,通常情況下正常相溫度為30.5℃,而避雷器溫差標準應≤0.5℃。從數據分析出10 kV同心干#2塔小號側B相氧化鋅避雷器異常發熱,避雷器底部瓷套存在嚴重缺陷。隨后運維人員安排對其進行更換。該避雷器為瓷外套外絕緣結構,通過對B相避雷器進行解體發現,瓷套底部鐵質抱箍盤內部金屬配件銹蝕嚴重,密封功能失效,B相避雷器內部金屬配件銹蝕和電阻片嚴重受潮,絕緣損壞,對B相避雷器進行絕緣電阻測量數值為0 MΩ,若遇到雷擊B相避雷器將會被擊穿,而引起線路故障。
2)避雷器內部受潮的原因。避雷器內部受潮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避雷器在安裝前,未徹底烘干滯留在閥片及內部零部件上的潮氣。②避雷器瓷套裙邊膠合處有裂縫、密封圈未焊死,易于進入潮氣及水分。③密封墊圈老化開裂后,失去密封作用,潮氣和水分沿螺釘縫滲入內腔等都會造成避雷器內部受潮。
1)事故分析。2019年7月,望埠供電所運維人員在線路巡視時,發現在10 kV青石干線上有1個避雷器發生爆裂,運維人員及時更換避雷器,以保證線路正常運行。稍后通過對該避雷器解體,發現4片閥片,其中2片破碎,2片裂開,并對避雷器的外觀進行詳細檢查,未發現閃絡痕跡,由此說明過電壓是直接作用于避雷器上的。當避雷器閥片耐受雷電沖擊能力較差時,在雷電沖擊電流的作用下,直接導致閥片破裂及相關外套管爆開等問題產生。
2)雷電沖擊的故障原因。根據國家避雷器耐雷水平生產標準,10 kV系統中避雷器能承受2次65 kA(或40 kA)的雷電流沖擊,避雷器中流過雷電流主要分為雷電直擊和沿線路來波2種。當雷直擊桿塔雷電流超過65 kA(或40 kA)時,線路會出現多相閃絡現象,引起相間短路速斷跳閘。但是由于短路速斷跳閘現象是不可能出現在線路單相接地故障中,因此說明雷電直擊產生的雷電流一定是低于65 kA(或40 kA)的,故而雷電直擊不可能造成避雷器故障。
當避雷器遭受雷電沖擊電流過量且電流密度較大時,而閥片上的沖擊電流也沒有均勻分布,導致閥片上局部雷電沖擊電流密度超過其允許極限值,造成避雷器中的閥片破裂,如果閥片電流能量沖擊過大,則會使閥片發生破碎、爆炸。
上述通過幾起避雷器故障案例分析,針對不同故障采取不同應對措施。除上述措施外,在實際運行管理中,為確保避雷
器安全運行,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防范措施。
為提高避雷器安全運行的可靠性,避雷器的檢測水平也是極其重要的。對采購的避雷器應抽樣檢查,檢測關鍵部件、密封性能等,并進行密封試驗;安裝前,檢查避雷器外觀,確保外觀是否保持良好,并對其絕緣電阻值進行測量是否不小于1 000 MΩ;安裝后,要嚴格按照驗收規范做好驗收工作。
首先應直接固定避雷器的接地螺栓與接地線,然后按照橫擔、沿接地引下線進行有效接地,確保各鏈接部位牢固可靠,以確保整個接地系統的完整性,而且要保證其連接的接地地網的電阻值要在4 Ω以下。在焊接中采用螺栓連接,避免出現縫隙或雜物混入,影響避雷器的使用壽命。
為避免避雷器閥片側面高阻層出現裂紋,應將閥片的能量耐受能力提高到65 kA以上。
避雷器是電力運行中不可缺少的設備之一,其運行的穩定性直接關系著電力系統供電的穩定性。因此,在其運行中應加強對避雷器的日常巡視。以“基礎熱像”為根據的紅外診斷方法是當前避雷器常用的故障診斷方法,能有效診斷故障狀態下的熱場,溫度升高變化,以及閥片受潮或者老化缺陷等問題。當檢測避雷器溫差達0.5℃~1℃時,應立即進行停電檢查和試驗;還需對地下連接部位進行檢查,以防發生銹蝕影響接地電阻,使雷擊電流不能快速流入大地,殘余的雷電沖擊電流會導致避雷器發生故障;定期對避雷器的外觀進行檢查,確保是否存在閃絡、破損等,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更換處理。此外,電網檢修運維人員還應不斷提高自身檢修水平,熟練掌握避雷器故障分析及處理方法,積極開展帶電檢測工作,以減輕避雷器故障給電網運行帶來的影響。
在電力運行過程中,提高10 kV配電線路的供電質量,對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上述通過對望埠供電所10 kV青石干、10 kV同心干發生避雷器故障的產生原因及處理措施進行分析,通過實際運行經驗總結出幾種避雷器故障的防范措施,為10 kV配電線路的可靠性、電網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