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必須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認真貫徹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九大關于解決民生問題的路線、方針、政策,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解決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在“為老百姓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真正了解廣大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愿,了解老百姓的“財米油鹽醬醋茶”,了解他們的呼聲,掌握第一手資料,切實幫助群眾解決他們在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在做細做小做實上下功夫,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讓廣大的老百姓都能夠從自己的生活中體會到改革開放給他們帶來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筆者在本文中擬對此進行分析探討。
改革開放40 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全國各條戰線堅決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階段的最根本任務就是發展生產力”的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經濟快速增長,進一步促進經濟規模的擴大,努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積極減貧脫貧,使中等收入階層得到了快速壯大,建立了覆蓋全社會的保障體系,低收入階層進一步縮小,廣大人民群眾對改革所帶來的紅利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與安全感。筆者在此僅舉例如下:
1.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詩人杜甫曾在詩中感嘆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的優秀品質,也反映了“詩圣”對天下百姓疾苦的凄切關伶之情。詩人為天下窮苦大眾期盼有房住的舐犢之情如今已基本實現。讓更多的貧困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有措施有要求,是全國各地落實貧困群眾脫貧的核心指標與基本要求,也是直接關系到扶貧攻堅戰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住房安全有保障主要是讓貧困人口不住危房”“南方住房要注重通風,北方住房要注重保暖”。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從2013 年起到2019年6 月,中央財政累計支持全國各地貧困家庭1794 萬戶改造危房,同時,幫助5700多萬貧困群眾住上了安全住房,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300 多萬人。預計在2019 年內會將另外的135.2 萬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等重點對象存量危房全部改造完成。
2.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近年來,全國各省市整合優秀年輕干部資源,將精心挑選的數萬名市、區兩級優秀人才分別派駐到貧困村中擔任第一書記。作為農村“領頭雁”,數以幾十萬計的第一書記撲下身子扎根基層,帶領村“兩委”班子抓黨建、抓扶貧、抓發展、抓穩定,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多年來,他們突出黨建領航精選扶貧之“種”;突出特色產業壯實扶貧之“果”;突出民生福祉鞏固扶貧之“根”。以自己的辛勤的汗水,譜寫出一首首令廣大人民群眾拍手稱贊的凱歌。受到習近平總書記表揚的廣西百色市委宣傳部選派的貧困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用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和初心,就是幾十萬第一書記中的杰出代表。實踐表明,選派優秀的年輕干部到農村掛職,不僅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更是鍛煉年輕干部的需要。各省市的村第一書記們以村為家,上找項目、尋資金,下聚人心、帶隊伍,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既要全面掌握全村脫貧攻堅工作的基本狀況、存在問題、工作重點,也要了解每一位困難村民與他們的家庭所面臨的困境與實際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這些第一書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下足了“繡花”功夫,將群眾最前沿的黨支部建強建好,像吸鐵石一樣地凝聚廣大人民群眾,想方設法增強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在農村樹起了一面面鮮紅的旗幟。同時也在扶貧第一線成為了為廣大人民群眾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的最美麗的風景線。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就是為廣大人民群眾謀幸福,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鮮明的品格。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告誡廣大黨員干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必須看到,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生活的城市、農村中,不乏有一些黨員領導干部,身居高位,就忘記了自己是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忘記了自己從村里考上大學時,父老鄉親們的殷切希望和組織上的諄諄教誨,忘記了自己的使命與初心,對廣大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不聞不問,而是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近似瘋狂地貪贓枉法,一意孤行,結果走上了不歸之路。近期被判處極刑的中部某省一位張姓前副市長,在他的仕途中,從鄉長、局長到縣長、副專員、副市長,一路索賄受賄竟然達到10 億多元。這一令人咂舌的活生生的實例,就是不為百姓做事專為自己牟私利的非常典型案件。
因此,作為黨員領導干部必須警鐘長鳴,必須撲下身子,砥礪前行,真正了解自己為官一任“一畝三分地”上的老百姓所思、所想、所愿,了解他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了解老百姓夏天住房是否漏雨,冬天家中是否有暖氣,子女的就業問題是否得到了落實,鰥寡孤獨老人是否有人照顧?等等,一系列民生問題都要能夠如數家珍似地講出來,而不是一問三不知,啥事都得通過秘書才能得到準確的數字,那樣的官員“不如回家種紅薯”。
據湖南某媒體報道,2017 年,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紀委監委干部周哲被派到紅軍烈士家鄉——省級貧困村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雙江鄉新莊村擔任第一書記,這個村是周圍出了名的貧困山村,全村有518 戶、2108 人分為27 個村民小組,分散在各個山溝坡谷。剛開始,周哲面臨著許多難以言表的困難,他下定決心,一定要讓紅軍烈士的家鄉擺脫貧困,走上共同富裕之路。他吃住在村里,每天天不亮就和其他村干部一起鉆山溝,爬峰頂,深入到每一位貧困農戶家中調查了解實際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先后走爛了好幾雙運動鞋。為了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他自己掏錢為鄉親安裝窗戶玻璃,為生病的貧困戶孩子支付檢查費、藥費……用真情實意獲得了新莊村廣大老百姓的信任與擁戴,擰成一股繩與扶貧工作隊為改變山村落后的面貌做出自己的貢獻。扶貧先扶志,兩年多來,周哲帶領扶貧工作隊和“兩委”班子修繕了紅軍烈士故居,建設了烈士廣場,開辟了紅色教育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來參觀學習,通過宣傳革命英烈的英雄事跡,鼓勵廣大人民群眾振奮精神,奮力進取,目前已成為婁底市紅色旅游和黨員教育的一張名片。除此之外,他們還廣開門路,四處求人,將村里盛產的手工紅薯粉、辣椒、糯玉米等原生態農副產品與電商平臺銜接,建立了精準扶貧電商工作站,先后為村里的貧困戶實現銷售收入16 萬多元。在周哲和隊友們的真抓實干下,新莊村先后硬化了村組公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修建了水塔,解決了安全飲水問題,同時還建設了光伏發電站,每年能為村里增收5 萬多元,2017 年底順利地實現了省級貧困村出列。周哲和他的隊友們至今還繼續戰斗在最前線,決心不讓一個貧困戶掉隊,繼續將先烈所開創的事業發揚光大,讓廣大村民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像周哲這樣的“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黨員干部數不勝數,和那位張姓前副市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是他們用心,讓廣大人民群眾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正是他們用情,讓廣大人民群眾同黨和政府的聯系更加緊密起來;正是他們用辛勤汗水與付出,收獲了廣大老百姓的點贊與認同,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近年來,全世界各國都面臨著老齡化問題。特別是老齡化問題日益成為許多國家政府必須面對的實際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衛生條件的提高,我國人口年增長率為1.4%,龐大的人口總量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層,也為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但是,在過去10 多年中,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的深遠影響不斷顯現,日益引起全社會的關注。2016—2021 年中國流動人口消費文化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表明,人口老齡化已成為我國目前人口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與挑戰。2018 年,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0~14 歲人口所占比降到了16.9%,65 歲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達到了11.9%。這就意味著我國人口年齡結構僅僅用了18 年的時間就從成年型轉向了老年型,比發達國家完成這一轉型快了許多年。有關數據表明,到2026 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超過3 億,2050 年將達到4.5 億。我們必須看到,人口的老齡化加速給社會保障與公共服務帶來了非常大的壓力,將進一步影響社會活力、創新動力與經濟增長率,也將減弱人口紅利,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養老已成為嚴重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今后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有眾多的家庭面臨著養老的問題。
1.目前我國老齡化現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醫療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2018 年我國人口平均壽命達到77 歲,比2000 年延長了6.60 歲。老齡化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其一,老年人規模大,發展速度快,如前文所述,我國從成年型國家轉向為老年型國家不發達國家快了許多倍,比如美國用了60 年的時間,瑞士用了85 年的時間,法國用了1 個多世紀——115 年,就連老齡化程度非常高的日本也用了25 年的時間。我國發展為全世界唯一的老齡化人口超過1 億人的國家卻僅僅用了18 年的時間。其二,人口高齡化現象明顯。上世紀80 年代我國80 歲以上高齡人口每年增長速度為5%左右,超過了60 歲及以上老年人人口增長速度,同時還高于全世界的平均速度。其三,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不同步。許多發達國家都是先發展成為發達國家后進入老齡化社會,而我國卻是尚未成為經濟發達國家,就已經步入老齡化國家。其四,人口老齡化發展不均衡。農村老齡化問題比城鎮嚴重;中西部地區比東部沿海地區老齡化問題嚴重。其五,失能老齡人口數量比較多。我國失能老人數量極大,目前已經達到4000 萬左右,給護理工作造成相當大的壓力。
2.應采取的對策。老齡化問題解決不好,將嚴重影響經濟的快速發展,影響社會的安定團結。因此,政府、社會、家庭以及各個層面要將關心和重視老齡化問題,盡快建立高效、有效、專業的社會養老體系與產業,是做好養老工作,打通“堵點”,消除“痛點”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要將養老工作做細做小做實,必須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近期頒發的《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從以下方面抓起:其一,要進一步破除發展障礙,持續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緊密結合的市場化機制的養老服務體系,廣泛開展“一對一”的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大力支持養老機構連鎖化、規模化發展。其二,進一步拓展養老服務投融資渠道。鼓勵和支持社會、外資、民營等多渠道投融資積極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對外資要采取國民待遇,同時擴大養老服務企業債券發行。其三,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業就業創業。特別是要支持大學生積極投身到養老服務產業中就業創業,提升養老產業的知識含量;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對養老護理員開展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護理方式與護理水平,建立養老服務褒揚機制。其四,進一步擴大養老服務消費,讓更多的老年人能夠根據自己的收入確定消費水平,促進老年人消費增長。其五,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高品質發展。根據老年人體質弱、慢性病多的特點,大力提升醫療養護相結合的服務能力,促進機構、社區、居家等多種形式的養老方式融合發展,實施“互聯網+養老”,從吃飯、睡覺、休閑、醫護、學習等方面抓好抓實,切實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其六,進一步促進養老服務基層設施建設。各級黨員領導干部要高度重視養老基層設施建設,從落實養老服務設施供地、敬老院(養老院)改造提升、消防設施安全達標,到建立老年大學、醫護機構等等,都要親自過問,絕不忽視每一個細節,切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健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老有所養”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
“處事不以聰明為先,而以盡心為急。”習近平總書記引用這句古語旨在強調,在脫貧攻堅工作中,黨員領導干部必須強化政治責任,切實履職盡責,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落實。
我們國家僅僅用了70 年的時間就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才走過的工業化歷程,廣大人民群眾正日益感受到“改革所帶來的紅利”,盡管路上還有許多問題、許多困難,但是,筆者相信,只要我們上下齊心,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就一定能夠克服重重困難,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