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梓菡 潘佳琦 張 宏 姜 珊
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集合了歷代統治者和思想家以及政治家的廉政建設思想成果,總結了歷代統治者們對廉政建設核心價值的認識與經驗,廉政思想同時也是我國古代構建風清氣正社會生態的主流價值形態。我國傳統的廉政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是不可多得的寶貴精神遺產。其所包含的價值理念和思維邏輯等,具有歷史傳承性,是現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思想文化發展所奠定的基礎。當今時代,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求的廉政建設要以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的科學理論思維為根據,進而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筑牢歷史文化根基。
進一步促進傳統廉政文化傳承體系良性發展,傳統廉政文化的轉化發展要具有創造性思維,其發展的基礎就是科學地理解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首先應全面科學地理清傳統廉政文化,正確評價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廉政思想。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廉政思想文化的成果是極為豐富的。其中蘊含著法治、愛民等廉政的觀點,除此還有進一步對實施仁政、勤政和廉政方法和方式的研究,這些寶貴的成果我們應不斷傳承與發展。
毛澤東同志曾指出,讀懂歷史,才能認清現實。要想不斷創新發展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就需要用歷史的眼光探索廉政思想文化的發展過程,有助于更加全面系統地把握我國傳統的廉政思想文化。我國傳統的廉政思想文化所包含的內容具有獨特性,體系嚴謹,完善的歷史基礎促使自身可以繼續完善發展。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可比較廉政與腐政,全方位厘清以及總結我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歷史過程中的優秀成果,從而得出,廉政理念包含“愛民”“節儉”“勤政”“尚賢”,其存在于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發展的整個過程,各個朝代的統治者更是將這些廉政理念作為興國安邦之道。
縱觀我國整個歷史發展脈絡,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的基本要義就是“廣愛民,施仁政”。以民為本的思想深入歷代統治者的內心。西周的周公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他認為“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從中可以看出,仁政與愛民是古時建設廉政的基石,君順民意,同舟共濟,才可實現國泰民安、繁榮昌盛的盛況。
“節儉”是中國統治階層實行廉政的基礎。孔子和老子特別強調,統治者不應沉迷奢靡,應節儉。孔子的“五美”思想,所提到的惠而不費與欲而不貪,所表達的就是節儉與廉潔思想。《道德經》中的“三寶”思想,儉的位置是第二位,所表達的就是儉以養德。歷朝歷代的優秀思想成果不僅對古代的統治階級極具教育意義,并且對后人來講,也是一份珍貴的思想啟示。
古時留有盛名的賢明君王,之所以可以名垂千古,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統治者勤于政事。先秦的周公思想中,有很大的篇幅都在提及德,積極地倡導明德的廉政思想,其中對統治階級也提出了力戒荒寧,勤于政事的要求。結合中國古代廉政建設的歷史,勤政愛民的君王,國家太平,人民安樂。若背道而馳,國家則會走向衰敗。也因此,勤政很大程度影響著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的建設。
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中關鍵要素還包含尚賢。選賢用賢是古代統治階層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對于國家是否繁榮昌盛有著重要影響。孟子曾提出,官員的選拔任用也是廉政實行的關鍵因素,官員選拔標準應為德才兼備,也就是,無德不貴,無能不官,尚賢使能。可見,惜賢、愛賢、擇賢,尚賢是古代統治階層強國安邦之本。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因此,繼承傳統廉政思想文化,要一分為二地繼承,推動創新性的發展,對于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的傳承,要結合歷史發展的實際需求,從而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建設提供思想基礎。
1.完善廉政體系,推進我國政治道德的法治化進程。在我國源遠流長的傳統廉政思想文化中,蘊含了很多現今可加快推動中國政治道德法制化進程的優秀廉政建設思想文化。首先,古代就已經有了系統嚴謹的官員選拔制度。其次,中國古代的官員監察制度也相對完善。中國共產黨以傳統的廉政思想文化在為基礎,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優化黨內的監督方式,拓寬監督渠道,加大監督力度,系統全面地建設黨內監督制度。另外,中國古代的官員考核制度賞罰分明。統治階層對官員考核的內容標準做出了嚴明細致的規定。我黨繼承了部分古代官員考核的相關制度。例如,德行觀和政績觀等。并進一步完善了賞罰分明的官員考核制度,進一步提高對官員德行約束的程度。
2.完善官德文化,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賢官善吏。傳統的廉政思想文化中包含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有關官德的文化,傳統的廉政建設對于官員的德育十分重視。但深入探討德育的核心可得出,傳統的德的含義為心存正直,行走正道。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吸取了先人“官德彰則民風淳,官德毀則世風降”的思想,提出了“治國先治吏”的理念,再一次提出了官員的治理對治國的意義,明確了官員應成為善吏。特別是領導階層,只做到廉潔而無能只能成為庸官,而有作為卻貪污腐敗是貪官。因此,領導干部要成為善吏,即兼顧廉潔與有作為。我黨在長時間的執政中,積極探索,加深了對于執政理念的把握,穩步推動善吏到善政的轉化過程,從而實現善治到善國的積極轉變。
3.弘揚廉潔風尚,構建清廉高效的黨內政治生態。古人早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的思想感悟,盡顯家國情懷。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吸取了這一寶貴思想成果,積極推動其創新性發展,要求全黨,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習總書記將廉政建設的核心內涵定義為政治生態的凈化,對于廉政文化建設要兼顧社會文化環境和黨內的政治生態,二者同樣重要。
我國的社會面貌和社會結構正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這也就使得傳統的廉政思想文化出現創新性的轉變,我們要傳承中國傳統的廉政思想文化,從中汲取有用的養分,進而推動現今的社會主義廉政建設。以“兩創”方針為指導,選取兩方面加大力度建設:首先,選擇繼承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的優秀成果,進而促進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廉政文化的發展。按照古為今用的原則,區分精華與糟粕,汲取傳統的廉政思想文化的優秀成果,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從而形成符合中國發展需求的先進廉政思想文化成果,實現其創造性的轉化與發展。其次,要創新性發展我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思想。要結合時代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廉政建設要以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的優秀成果為基石,借鑒傳統的廉政制度、文化、智慧,同時還要兼顧當今時代的時代需求以及廉政文化建設的整體形勢,創新性發展我國的傳統廉政思想文化,要全面地思考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并兼顧黨的建設。既要解決現有的問題,也要對未來的發展提前做好準備,要以傳統廉政思想文化優秀成果為發展基礎,創新性傳承傳統廉政思想文化,使其符合新時代的時代特征,同步協調社會發展需求,黨的建設以及人民訴求,豐富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的時代內涵,進一步提高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在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影響力、實效力和感召力,從而實現中國傳統廉政思想文化的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