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陽
當今,經濟全球化正在逐步擴展,企業面臨的市場各方面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新的變化正在商貿領域出現。而商科是一門現代化學科,主要研究商業管理和商業活動,緊密聯系著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和全球化經濟發展趨勢。商貿企業對于商科人才的需要量正在不斷增大,但聘用單位對學生的入崗考核要求越來越嚴格,高職院校商科專業的發展形勢越來越嚴峻。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的時候,不斷改革與創新商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式與模式,向國內商貿組織不斷提供達標人才,顯得十分迫切。
物聯網相關技術、大數據技術與數據的商品化、人工智能技術、量子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的廣泛推廣,促進了商業格局的新變化。不同機構理解新商業格局的程度有差異。2010 年,《新商業文明宣言》由阿里巴巴集團向世人公布,由于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將會促使生產力、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也產生相應的變化與進步,推動著新的文明范式迅速形成。規?;侨祟惖膮f同與個性化創新的發展趨勢,推動著商業文明的升華。公開、陽光、共享、擔當的觀念正成為新商業文明的重要內涵。2017 年11 月兩岸企業家峰會上,網易公司創建人兼CEO 丁磊推出了“新消費”觀念,說到以人為原點成為零售變化的最大特征,在新消費時代,消費已從1.0 版的“買得到”發展到2.0 版的“買得好”。
物聯網技術的推廣和人工智能的快速進步,促進生產力水平獲得極大提高,消費者引導國內消費升級的時間、資源更充裕,借助物聯網、大數據和柔性制造技術促進“單件流”脫離抽象形態變為商業現實。同時,體驗性、性價比、標簽化成為消費者全面追求的目標,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不僅關注物質本身的購買而且更注重消費的綜合解決方案,希望得到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注重人本原理和人本需求變化,有效調整供給側,成為了解未來商業模式變化的中心,而這需要對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重新審視。
1. 分析專業知識需要。現代商業競爭呈現出跨領域和綜合性的特點,不像以前的單一模式?;谛律虡I環境的要求,新商科人才應具備綜合型的知識框架,在商業管理中集成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新技術,在新商業的發展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將這些新內容及時補充到知識框架中,全面培養新商業全能人才。
2.分析專業能力需要。雖然增加了新商科人才的知識內容,但不能缺少核心能力,這種商業專業的核心技術能力一定要讓學生精通,剩下的知識內容只能是附屬,起輔助功能。
3.分析專業素質需要。復合型人才正是新商業發展需求的,這種人才創新意識和能力較強,能得心應手地處理商業管理問題,戰略意識較強,能夠靈活使用商業各環節技術,彼此溝通與協作能力較強,在新商業發展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高職院校是培養商業高級應用人才的基地,應該熟稔時代發展變化的特點,不斷優化課程體系,讓學生學好學精,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
1.提高高職商科教學中哲學占比。當前,知識、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教育者們正不斷努力,盡全力在學生教育上采用最新方法,但往往是結果不太理想。然而,雖然科技進步越來越大,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依然指導著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但甚為遺憾,高職學院商科專業把哲學課程孤立起來,沒有緊密結合專業課程和具備商業邏輯。正是因為商科專業對實踐訓練缺乏指導性,畢業后的學生出現很多緣木求魚的例子。麥肯錫深入普及了金字塔思維等世界觀,造就了長青基業。
2.加強心理學的教學地位。在提高供給能力時,著手調整供給側結構顯得非常緊迫。當前消費者的困惑是如何獲取符合自身需求的效用最大化,而不只是買東西或議價的有效。未來產品首先要實現人體工程學原理,優秀的產品還要落實心理學。正是基于這一點的深刻認識,梁穩根提出了“想盡一切方法,把客戶服務做到無微不至”的管理名言。然而日常教學過程中,心理學的授課過程未能與商科專業主干課程實現有效融合,學生不能在商科實踐中自覺融合心理學知識。
3.職業道德、個人信用方面教育需要強化。未來,大數據日益產品化,不再存在一次性的博弈,若想借助商業規矩的破壞來實施不當得利的任何企圖,都會對自己的信用造成惡劣影響,自己的二次或多次交易成本自然會提升。因此,強化強化商科人才職業道德、個人信用方面教育很有必要。
4.重視情商、逆商教育。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市場競爭壓力逐漸增大,高職院校是為社會提供合格勞動力的供應商,學生的智商教育不僅要得到重視,而且情商、逆商教育也應得到適當培養;使學生的智商、情商和逆商平衡發展,就業后,面對崗位的困難就具有一定的抗壓能力和迎難而上的勇氣。
由于經濟運行機制和思維方式與習慣不同,以德國、丹麥、瑞士等國家為代表,以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為代表,成為世界現代學徒制的兩大類。
戰后為了恢復和發展國家經濟,1969 年《職業教育法》由德國政府制定出來,現代意義的二元制出現了——以學校為主的教育和以企業崗位為主的培訓進行有效結合的新型學徒制度。這種現代學徒制的推廣,造就了德國一代代高技能產業工人,促進國家經濟快速恢復并發展,德國也最終成為歐盟實力最強國家。德國二元制的經驗也隨之推廣到全世界。
德國的二元制的具體做法:學生每周1~2 天進行校內理論知識學習,3~4 天進行企業實崗學習??偨Y起來,具體為:分別以企業學徒和職校學生兩種不同身份在學校和企業兩種不同地點進行學習,分別以專業知識教學和實踐節能培訓兩種不同教學內容實施教育,分別獲得政府財政和企業經費兩種不同渠道資金支持,分別接受學校管理和企業管理兩種不同機制的管理。
美英兩國的現代學徒制立足于政府,強化對企業的經濟激勵,以促使企業能提供學徒崗位供學生實踐;同時,政府也對學生進行參與學徒實踐的鼓勵,借助學徒制上升路徑密切與高等教育間的關系。
澳大利亞的學徒制將社會各類主體進行有效聯合,基于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TAFE 模式)實施,培訓項目和依據標準比較明確,培訓面廣、方式較活、對象可變化且證書樣式多。當然,政府會給予高過行業標準的經費扶持,對參與培訓各方進行有效激勵。廣泛發動社會組織力量,尤其是成立新學徒制培訓服務中心,為企業接收學生作為學徒實施培訓的合同和學生在企業應享受待遇等各項具體項目提供服務,并全過程監督并實施保障,成為職業學校和企業間的聯系橋梁作用。
鑒于人種不同,我國青少年身體發育稍晚于外國,學生階段直接進入企業“干重活”,對學生身體發育不利。因此,在高職院校,低年級仍以學校學習為主,這是我國學徒制的特色。這個階段的教學內容適當優化哲學、心理學在商科專業課程教學比重,以培養學生良好的世界觀和掌握緊密聯系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實用理論,授業教師必須有較好的企業經營管理和市場營銷的經驗以更好地培養學生。
現代學徒制主要靠職業院校和企業的合作來完成。但是,因為雙方屬于不同的系統,在合作過程中肯定會出現利益紛爭、矛盾分歧等等,這時就需要政府發揮其組織協調和監督管理的作用。此外,政府還可以組織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協調會、聯誼會、研討會等,使校企雙方的合作更加順暢。
政府應當建立一個由政府、學校、企業參加的專門從事高等職業教育產學合作教育評估和驗收的機構,主要負責合作教育信息收集、合作教育情況評價、合作教育成果驗收。政府在現代學徒制的推行過程中,也可以成立一個類似的機構,主要發揮以下作用:(1)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雙方提供有益信息;(2)發揮評估作用,促進校企更好合作;(3)發揮推介作用,將成功的經驗進行推廣,促進現代學徒制全面發展。
貼近企業與社會生產是高職院校的本色,積極有針對性地培養高職學生畢業后應具備的相應實踐技能,以較快適應企業崗位并努力成為企業發展的骨干,這要求高職院校應該引入彈性機制,不斷加強校外實踐教學。具體措施如下:
1.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應該不斷走向企業,讓學生親自到企業現場體驗,感受市場競爭的慘烈,同時也將具備“工匠精神”的技術巧匠和“企業家精神”的管理骨干引入到學生培養中。
2.為了更好地推進現代學徒制的實施,高職院校必須進行大幅度的教學改革,包括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改革、評價體系改革等諸多方面。
3.基于教學過程來說,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也是為了更好地轉化為實踐能力,高職院校應該激勵和安排學生親臨企業生產一線,多鍛煉;同時,聘請校外專家任培訓導師,也是教學考核指標之一。
4.基于教學設計,由于知識結構更新迅速,高職院校不僅要確保學生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而且還應強化學生的自學能力;為拓展高職學生視野,高職院校應緊密聯系普通高等院校,強化合作,組建戰略協作體,承認并激勵高職學生跨入普通高校學習并獲學分,逐步實現普通高校觀念、構思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5.高職教師借助自身較多的社會、工作經驗,更加了解企業的運行情況,也非常了解自己的學生,可以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己、適合企業、適合高職教育的個性化發展方案。
這樣,具備實踐能力和一定視野的高職學生,參與觀念、構思向實踐轉化后,到企業就業就能成長為真正的技術或管理骨干,為企業帶來較大的效益。
中高端產品生產離不開高素質人才,擁有充裕的這種人才有助于提升我國中高端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和提升市場競爭力。由于高附加值區域和低附加值區域在國際分工中存在,一國的高素質人才較多能較好促進中高端產品要素集中于高附加值區域,將有利于本國企業和經濟的發展。
未來最重要的管理將是管理好知識員工。為此,中高端產品要素更多地投入到高附加值區域需要高素質人才擁有的更多勞動力素養和企業家才能。而追求勞動力以及企業家才能的不斷提高,應該堅持對(畢業學生)員工的終身化教育。為此,國家應該投入專項資金對高職院校為畢業學生免費終身培訓提供扶持,這也利于強化高職院校與企業間的聯系,促進產學研互轉。
技術的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大力發展,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推進了社會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的加速,商貿活動的規則也實現變革。各行各業的發展迫切需要引入符合需要的新商科人才。為此,高職院校商科專業應積極適應市場對人才培養的需要,著重學生世界觀和對消費者心理學理解的教育,加強學生的情商、逆商教育。結合國情恰當引入現代學徒制。建立高職商科專業學生終身教育體制,不斷探索并創新新商科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更多更好的新商科人才,為國家經濟發展盡力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