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業,吳文龍,周仁強,文明富,彭冬永,楊春強,潘方胤
粵糖 03-373是廣東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廣州甘蔗糖業研究所)育成的甘蔗新品種,其親本是以植株高大、中大莖、豐產、中熟、農藝性狀優良的粵糖92-1287為母本,以特早熟高糖、穩產、農藝性狀優良的粵糖93-159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1]。由于粵糖03-373具有早熟、糖分高,豐產、穩產,宿根性強,農藝性狀優良等特性,已在粵、桂、滇等主產蔗區推廣種植。該品種的育成及推廣對改善蔗區品種結構,降低蔗糖生長成本,提高制糖企業效益,促進蔗糖產業發展將起到重要作用。
甘蔗蔗莖產量是由有效莖數和單莖重構成的,而單莖重是由莖長、莖徑和莖比重構成的。有效莖數、莖長和莖徑決定著蔗莖產量的高低,但有效莖數、莖長和莖徑屬于數量性狀,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2-3],不同品種因種性不同,對蔗莖產量的影響亦不盡相同。劉福業等[4]研究了甘蔗新品種粵糖94-128種性,結果表明,蔗莖產量與有效莖數、莖長、單莖重呈極顯著的正相關,與莖徑呈不顯著正相關;莖長對蔗莖產量直接貢獻最大,其次為有效莖數和莖徑。劉福業等[5]研究了甘蔗新品種粵糖96-86的種性,結果表明,蔗莖產量與有效莖數和莖長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莖徑呈不顯著負相關;有效莖數對蔗莖產量直接貢獻最大,其次為莖長和莖徑。
本研究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研究甘蔗新品種粵糖03-373蔗莖產量與有效莖數、莖長、莖徑的內在遺傳關系,分析總結粵糖03-373種性特點,為生產上推廣種植和擬定栽培技術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試驗材料為甘蔗新品種粵糖03-373。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或雙向隨機區組設計,2~4次重復,6~10行區,行距1~1.1 m,行長6.0~10.0 m,小區面積33.3~133.4 m2。2004~2010年共進行了新植、宿根共47點次試驗。收獲時對各點進行了莖長、莖徑、有效莖數的調查以及測產(稱重)。性狀指標測定按甘蔗性狀調查標準進行[6]。
采用相關分析、多元回歸分析并建立蔗莖產量與莖數、莖長和莖徑3者的多元回歸方程,同時進行通徑分析[7]。數據處理采用 DPS軟件和 EXCEL軟件[8]。
據歷年共47點次試驗所得的4個性狀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出粵糖03-373的有效莖數(x1)、莖長(x2)、莖徑(x3)和蔗莖產量(y)的6個二級偏相關系數,結果見表1。

表1 粵糖03-373主要經濟性狀的二級偏相關系數
從有效莖數、莖長、莖徑3者之間的關系看,在莖徑和蔗莖產量保持一定時,莖數和莖長呈極顯著的中度負相關(r12·y3=-0.6626**),說明有效莖數與莖長關系密切,即莖數多,莖長就短;莖長和蔗莖產量保持一定時,有效莖數和莖徑呈極顯著的高度偏弱的負相關(r13·y2=-0.7389**),說明有效莖數與莖徑關系密切,即莖數多,莖徑就小;當有效莖數與產量保持一定時,莖長和莖徑呈極顯著的中度負相關(r23·y1=-0.6159**),說明莖長與莖徑關系較密切,即莖長越長,莖徑越小。由此可見,有效莖數、莖長、莖徑3者之間是相互制約的。
從有效莖數、莖長、莖徑分別與蔗莖產量的關系看,在莖長和莖徑保持一定時,有效莖數與蔗莖產量呈極顯著的高度正相關(ry1·23=0.9580**),說明有效莖數與蔗莖產量關系極密切,即莖數多,產量就高;在莖數和莖徑保持一定時,莖長與蔗莖產量呈極顯著高度偏弱的正相關(ry2·13=0.7334**),說明莖長與產量關系密切,即莖長較長、產量就高;在莖數和莖長保持一定時,莖徑與蔗莖產量呈極顯著高度偏弱的正相關(ry3·12=0.7349**),說明莖徑與產量關系密切,即莖徑越大,產量就高。由此可見,有效莖數是決定蔗莖產量的主要因素,莖長和莖徑是重要因素。
多元回歸分析結果表明,粵糖03-373公頃蔗莖產量(y)與有效莖數(x1)、莖長(x2)、莖徑(x3)的回歸方程式為:y=-2.8713+1.5497x1+5.8990x2-395.4294x3(R=0.9672**)。經 F 測驗(表 2)得出:F總=10213.509**、F1=139.239**、F2=2.018、F3=1.460。說明蔗莖產量與其構成因子莖數、莖長和莖徑3者之間存在著極顯著的線性回歸關系。對偏回歸平方和進行比較,結果表明,有效莖數對產量的貢獻最大(Up1=9793792.97851),其次是莖長(Up2=141910.80183),莖徑最小(Up3=102664.33612)。有效莖數在 52605~71295條/hm2,莖長在 228.5~270.3 cm、莖徑在2.83~3.15 cm的范圍內,此方程可用來預測蔗莖產量。其估計標準誤Sy/123=3978.195 kg/hm2。蔗莖產量估測準確度在91.69%~99.96%之間。

表2 檢驗回歸方程顯著性方差分析
通徑分析結果表明(表3),有效莖數對蔗莖產量的直接效應最大(0.8802),其次為莖徑(0.2906)和莖長(0.2850)。從效應凈值看,有效莖數對蔗莖產量的效應凈值最大(0.8951),其次為莖長(0.4331),莖徑最小(0.0829)。從效應凈值可知,有效莖數每增加1個標準單位(S1=4525.2條/hm2)可使公頃蔗莖產量凈增7843.22 kg (0.8951×8762.4 kg),可見,隨著有效莖數的增加,增產效果是明顯的。同理,莖長每增加 1個標準單位(S2=8.23 cm),可使公頃蔗莖產量凈增3795.00 kg (0.4331×8762.4 kg)。莖徑每增加1個標準單位(0.056 cm),可使公頃蔗莖產量凈增726.40 kg (0.0829×8762.4 kg)。分析結果與多元回歸分析結果一致。可見,要想提高粵糖03-373的蔗莖產量,莖數是首要,其次是莖長,再次是莖徑。

表3 粵糖03-373產量構成因子對蔗莖產量的通徑效應分析
⑴相關分析結果表明,有效莖數、莖長、莖徑3者之間存在著極顯著中度偏強的負相關,3者之間相互制約。有效莖數與蔗莖產量呈極顯著高度的正相關,是決定蔗莖產量的主要因素;莖長、莖徑與蔗莖產量呈極顯著高度偏弱正相關。
⑵回歸分析結果表明,有效莖數對蔗莖產量的貢獻最大,起主要決定作用。回歸方程:y=-2.8713+1.5497x1+5.8990x2-395.4294x3的復相關系數 R=0.9672,R的平方為決定系數0.9355,說明蔗莖產量的變異有93.55%是由莖數、莖長和莖徑3者共同影響決定的。其余部分6.45%(1-93.55%)與莖數、莖長、莖徑無關,這可能與試驗誤差或其它未考慮到的因素有關。
⑶通徑分析結果表明,有效莖數對蔗莖產量的貢獻最大(直接效應=0.8802,效應凈值=0.8951),其次是莖長(直接效應=0.2850,效應凈值=0.4331),再次是莖徑(直接效應=0.2906,效應凈值=0.0829)。在蔗莖產量構成的3因素中,有效莖數居主要決定地位作用,其次是莖長,再次是莖徑。
⑷粵糖 03-373品種的植株高度中等(一般在240~250 cm之間)。要想獲得較高的產量,應盡可能爭取較多的莖數為主并兼顧莖長來獲得,即應著重考慮如何發揮該品種莖數較多的種性優勢。
⑸粵糖03-373出苗率高、分蘗率力強、宿根性能好,但生長偏慢。栽培上宜早冬植或冬植并留 2年以上宿根。下種量建議45000雙芽苗/hm2為宜。在苗期、分蘗期應加強肥水管理,保證齊苗,壯苗,促進早期有效分蘗,抑制后期無效分蘗提高成莖率[9-10]。目標蔗莖產量為97500 kg/hm2,有效莖數須達到60000條/hm2左右,莖長達250 cm左右。莖徑在一定的莖數、莖長范圍內變化不大。在這個產量水平上,其甘蔗蔗糖分亦達到較高的水平,達到增產增糖增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