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娜 陳聰 房建玲
摘 要:近些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繁發生,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汶川地震,2020年的新冠肺炎等,這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為應對這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級醫院必須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應急預案,建立健全各級應急體系,才能確保及時、有效的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本文從衡水市醫療機構應急體系建設的現狀、以及如何完善應急體系建設來提高應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對策等方面進行研究。
關鍵詞:應急體系建設;公共衛生事件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安全事故、衛生事件等重大突發事件,具有突發性、緊急性、高度不確定性以及廣泛的社會影響等特征。所以一經發生極可能對社會公眾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需要立即采取相應措施予以應對,最大程度上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安全。作為各級醫療機構我們不僅要完成正常的醫療工作,還要承擔起突發衛生事件的緊急救援、應急疏散等任務。每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旦暴發起來,各級醫院就會擔負起患者的救治、轉運等工作,這就需要我們醫療機構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應急體系,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其出現時,能迅速啟動應急預案,確保及時、高效的完成應急救治任務,盡可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將危害降到最低。
一、我市醫療機構應急體系建設的現狀
這些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繁發生,雖然我們在應對這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整體上看,各醫療機構在應急體系建設方面還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具體表現在:
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指揮協調能力不足
大部分醫療機構沒有一個長期的應急管理小組,只有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以后,才臨時成立工作小組。這樣的話,雖然可以節省人力、物力,但在疫情來臨初期無法充分協調各部門、各科室之間的聯防聯動,從而降低了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效率。
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人員缺乏,結構不合理
一旦有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政府會立刻從全國調派各個行業的精英來進行援助,尤其是醫務工作者,而這些醫務人員大部分都是從各個醫院的急診科或重癥科抽調的,因為這些科室的醫務人員在急救和處理危重病人等方面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能夠迅速的參與到患者的救治過程中去。從每次抽調的人員組成可以看出,我市醫療機構在應對突發衛生公共事件已經具備了一定規模和層次的應急隊伍,但是各縣(區)卻存在著明顯差異,從學歷和職稱構成來看,明顯低于省、市級醫療機構。
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不足
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在疫情防控上的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響到救治的最終結果。而每次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爆發的速度都會非常之迅猛,如果我們沒有充足的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根本就無法去應對這些突發的衛生公共事件。據統計我市各醫療機構在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方面,比如呼吸機等。一旦暴發疫情,就會供不應求,從而影響到對患者的日常救治工作。
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醫療設施不健全
突發急性傳染病在短事件內發生,重癥和死亡比例高,早期識別困難,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容易導致大規模暴發流行。對短時間內采取緊急措施的應對能力要求極高。做為醫療機構,面對發展迅猛的疫情,應急床位儲備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各醫院尤其是綜合醫院都沒有專門的感染病房樓,只能在疫情來臨后,臨時對現有病房進行改造,一旦疫情大規模暴發,床位數會與實際需求有很大缺口。
各個醫院的儀器設備,尤其是檢測設備的配置數量也根本無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比如檢測設備的落后、檢測能力的缺乏、實驗室的缺少、開展檢驗項目能力不高等,都會影響突發衛生公共事件應急處置的效果。
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培訓能力有待提高
各醫療機構在應急管理培訓能力開展不足,很少進行應急處置演練,也沒有一套比較完整的培訓和演練計劃,從而導致我市各醫院在應急能力建設方面與其他省市存在較大差異,尤其是經濟落后的各縣(區)醫療機構。
二、提升衡水市醫療機構突發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的策略
1、加強重大疫情應急指揮機制建設
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做到指令清晰、系統有序、執行有力。成立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領導小組,指揮、強化醫院各部門間的聯動反應機制,健全防治結合、聯控聯防的工作制度。
2、全面提高公共衛生應急管理能力
要加強應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合理配置,組成跨度合理、覆蓋全院的應急小組,比如醫療救治組、預防控制和院感管理組、物資保障組、信息管理組等。明確各應急小組的工作職責、制定工作制度,確保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能有條不紊,從容應對。
3、建立專業的應急隊伍,培養專業的應急人才。
技術精湛、反應迅速、保障有力的應急隊伍是醫療機構應急處置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這就需要各醫療機構不僅要加強對現有人員的培養,通過建立應急人才培訓體系,提高現有人員的能力和水平。還要不斷的引進公共衛生和醫療救治高端人才,以高端人才帶動其醫療機構人才素質的提升。
4、加強應急隊伍人才培訓演練機制。
培訓、演練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核心,培訓可以提高員工對應急事件的預警意識,而演練則能從根本上提高員工的應急反應能力,應對技能。所以各醫療機構要設立有關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培訓課程,制定演練計劃,通過定期培訓和演練,提高醫務人員的綜合應急能力,讓所有人員都能更加專業、更有效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5、加強醫療機構應急醫療設施的建立
(1)在綜合醫院內設立感染病房樓,結合發熱門診獨立設置,設立獨立的出入口,在沒有疫情時,可以作為綜合性傳染病房樓或者作為某些科室的床位補充,疫情來臨后,可立即將感染病房作為獨立的隔離病區。
(2)在傳染病醫院對院內區域進行有效規劃設置,設立專門的隔離病房,預留出一定數量的床位,并將隔離病房與普通病房分離,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做好充足的準備。
6、加強醫院應急裝備和物資儲備能力,完善應急保障體系
應急裝備和物資的儲備是實施應急預案的可靠保障,各醫療機構應該設立專項的應急管理工作預算,每年投入固定資金專門用于物資儲備,制定一套完善的應急物資儲備計劃,派專人負責管理,確認應急物資的種類、數量。并對其進行定期維護管理,使應急物資保持良好的待用狀態,來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三、醫療機構應急體系建設的意義
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往往會超過醫院的救治承受能力,如果沒有相關的應急預案及應對措施,醫院必然會陷于異常被動的地位,而只有制定了應急預案,建立健全應急體系,才能做到有備無患。才能使醫院大量有效的救治患者,才能夠更好的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總的來說,我市各醫療機構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時,雖然具備一定的處理能力,但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和疫情的多樣化,我們要做好應急體系建設還任重而道遠。因此,我們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并向其他兄弟省市學習,不斷加強我市各個醫療機構面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能力,更好的履行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職能。
參考文獻:
[1]曹志輝、臧春光、韓彩欣等? 河北省突發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現狀及提升策略[J].統計與管理.2015:52-53
[2]黃豪、黃英、羅鴻宇等? 制定醫院應急預案? 完善醫院應急體系[J].? 西部醫學,2008.4:684-685
[3]陳震宏? 加強機構應急體系建設的方法[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1:88-89
2020年度衡水市社會科學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20015
(衡水市第三人民醫院? 河北? 衡水? 0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