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佳寧
摘 要:Persisters是野生型細菌的一種表型變異,對抗生素具有高耐受性的休眠的細胞亞群,通過減少其新陳代謝并進入休眠狀態從而在抗生素治療中存活下來,并在抗生素去除后恢復生長,是造成抗生素治療頑固性和感染性疾病復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將對persisters的生物學特征、產生機制以及清除策略等內容作一綜述。
關鍵詞:persisters;毒素抗毒素系統;抗菌機制
Persisters這個概念是1944年都柏林大學醫學博士bigger首次提出的,他在研究青霉素殺死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細菌都被殺死但總有一小部分細菌培養物(約占細菌種群的1%)存活下來,存活下來的這部分細菌可以重新增殖并對青霉素保持相同的敏感性,為了與傳統意義上的耐藥菌相區分,他將這部分細菌命名為“persisters”。與眾所周知的由基因突變或水平基因轉移引起的抗生素耐藥性不同,persisters并沒有遺傳上的改變,最小抑菌濃度(MIC)不會增大,這種不發生任何抗性基因突變、僅以非增殖小亞群形式耐受抗生素的現象稱為“persistence” [1]。Persisters的特點可概括為低活性、多藥耐受、短暫表型性和生長異質性。休眠的persisters不會影響藥物與相應靶點的結合,但由于其低下的代謝活動,會導致抗菌藥物無法發揮殺菌作用,因而具有多種藥物耐受的特性。
1 Persisters的產生機制
Persisters形成機制不遵循復雜細胞功能的單個線性調節途徑的控制,它的形成機制比較復雜,受多種機制的調控,既可以自發隨機產生,又可以在環境壓力下誘導產生,目前對persisters的形成機制尚無定論,但普遍認為與營養限制、抗生素治療、ppGpp(鳥苷四磷酸)調控、毒素—抗毒素系統(TA系統)、代謝調節等有關系。
1.1? 營養限制
微生物在營養缺乏條件下生理機能將發生相當大的變化,這種變化發生在微生物群體生長的穩定階段。有文獻表明,細菌培養物在進入穩定期后開始積累persisters細胞。營養饑餓會觸發persisters形成,例如,當培養基中的氨基酸或氮缺乏,部分細菌會進入persisters狀態,導致抗生素治療失效[2]。
1.2ppGpp調控
鳥苷四磷酸(alarmone guanosinetetraphosphate,PpGpp)作為胞內信號分子,介導細菌對環境脅迫產生的應激反應,是TA 系統的效應物質,主要參與細菌基因轉錄的調控。響應特定的壓力,SpoT和RelA被激活以合成核苷酸警報蛋白ppGpp。增加的ppGpp水平通過抑制胞外磷酸酶(PPX)導致無機多磷酸鹽(PolyP)的積累,降低PolyP。積累的PolyP與Lon蛋白酶優先結合,以裂解抗毒素HipB,導致過量的毒素HipA。作為回報,游離的活性毒素HipA通過其ATP結合位點Ser239的磷酸化使GltX失活,結果是不帶電荷的tRNA帶有谷氨酸(tRNAGlu)在細胞中積累。不帶電荷的tRNAGlu負載在空的核糖體位點,并觸發RelA激活更多ppGpp合成,從而促進細胞進入休眠狀態形成persisters細胞[3]。
1.3TA系統
毒素 - 抗毒素系統位于質粒上,其編碼能夠抑制細胞生長的毒素蛋白和抵抗毒素的抗毒素。在正常生長條件下,抗毒素有效地抑制毒素的活性;而在應激條件下,抗毒素被選擇性降解,釋放毒素以抑制必需的細胞過程,如DNA復制和蛋白質翻譯,從而導致生長停滯。TA系統在細菌耐藥性和persister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根據它們對應的抗毒素的蛋白質組性質及其不同的調節機制將TA系統分為六類,被稱為I-VI型TA系統。在I型和III型TA系統中,抗毒素是非編碼RNA;在II型,IV型,V型和VI型TA系統中,抗毒素是一種蛋白質。II型TA系統是目前研究最多的,I型,II型和V型,涉及persister的形成[4]。
I型TA系統具有非編碼RNA抗毒素和蛋白質毒素。在這個系統中,小分子反義RNA(sRNA)與毒素的mRNA堿基配對以抑制其翻譯。在正常生長條件下,這種雙鏈體抑制核糖體結合,并且迅速被RNase III降解。然而,在應激條件下,抗毒素sRNA庫減少,導致現在非雙鏈體毒素mRNA的翻譯。II型TA系統是最大和研究最多的TA系統類,在大多數自由生活細菌中鑒定出數千個II型TA基因座。II型TA系統抗毒素和毒素都是蛋白質,抗毒素通常具有兩個結構域,一個結合DNA,另一個結合并抑制同源蛋白毒素的活性。毒素和抗毒素兩個基因的表達是由TA復合物在轉錄水平上調控的,該復合物涉及到啟動子區域與回文序列的結合(抗毒素和大多數情況下TA復合物都結合TA啟動子以抑制轉錄。)。在生長條件下,毒素與抗毒素結合,后者抑制其活性。在應激條件下,活化細胞蛋白酶如Lon和ClpXP,其優先裂解抗毒素,釋放毒素以通過抑制翻譯或復制來抑制生長。V型系統中,抗毒素(GhoS)是一種RNase(核糖核酸內切酶),在生長條件下裂解毒素(GhoT)mRNA。在應激條件下,GhoS的mRNA被II型毒素MqsR降解。
第一個TA基因座tisAB-istR-1參與了SOS對DNA損傷的應答, 該基因座編碼一個有毒的基因tisAB和兩個小RNA,即IstR-1和IstR-2。TisAB受LexA控制,并因此受到SOS反應的激活,但只有TisB對毒性負責。 istR-2的轉錄也受SOS調節,不參與TisB的控制,而抗毒素IstR-1與LexA依賴的啟動子結合,并通過誘導tisB mRNA的RNase III依賴性切割來抑制TisB的表達。在沒有SOS應答的情況下,通過誘導tisB mRNA的RNase III依賴性切割,將istR-1組成性轉錄為滅活TisAB的毒性。當環丙沙星引起DNA損傷時,它會激活RecA蛋白,從而導致LexA阻遏物裂解,然后引發SOS反應??刂芁ex啟動子的抗毒素IstR-1幾乎被完全裂解,而毒素TisB逐漸積累并迅速結合到細胞質膜上,導致膜損傷,質子動力(pmf)和ATP水平降低。這導致DNA,RNA和蛋白質合成的速率降低,并且阻止了細胞吸收藥物。結果,生長減慢并形成了耐多藥的persisters。
1.4代謝調節
任何參與細菌物質合成和能量代謝的過程都可能與persisters形成相關,其涉及機制和系統冗繁。Lon 蛋白酶參與大腸埃希菌多種抗毒素蛋白的降解,lon 基因敲除株對氨芐西林和環丙沙星的persisters水平都降低,過表達Lon 蛋白的野生型細菌persisters水平明顯升高,然而對于缺失10 個編碼mRNA 內切酶的TA 基因座的突變株,persisters水平并沒有明顯變化[5]。營養缺乏激活Lon 或Clp 蛋白酶,降解抗毒素蛋白,釋放HipA、RelE 等毒素蛋白。RelE裂解mRNA 或者通過ppGpp 依賴性信號轉導途徑誘導細胞生長停滯;HipA 能夠磷酸化谷氨酰- tRNA 合成酶( glutamyl - tRNA synthetase,Glt X)的293 位絲氨酸并抑制其活性,導致空載glu - tRNA 增加,激活RelA 引起嚴謹反應,合成ppGpp,導致細菌停止生長。
2? 清除策略
研究發現[6]抗Perpersister化合物根據其作用機理,使用不同的策略殺死persisters細胞??梢酝ㄟ^干擾群體感應(M64),SOS響應(lexA3 inh。),persisters特定基因,固定相呼吸(NO)和嚴謹反應(relacin)來抑制persisters形成。其他策略包括通過刺激ROS的產生(Ag +,L-絲氨酸)或刺激細菌的新陳代謝,從而使persisters細胞對抗生素敏感,從而刺激抗生素靶標(C10,順式-2-癸烯酸)?;蛘撸梢酝ㄟ^改變pH梯度(L-精氨酸)和直接刺激氨基糖苷的攝?。↙-絲氨酸,次離子休克,代謝產物)來增加抗生素的攝取??梢酝ㄟ^刺激非特異性蛋白酶活性(ADEP4,拉霉素),DNA交聯(絲裂霉素C,順鉑)或膜去極化(硼霉素,HT61,NCK-10)來直接殺死persisters細胞。直接殺死persisters細胞的最常見策略是通過廣泛破壞細菌膜。
3 展望
由于目前針對persisters形成機制研究的目標菌主要集中在大腸埃希菌,對于其他的細菌持留狀態研究較少,因此,需要加強對其他細菌持留狀態的研究,以進一步明晰不同細菌的持留機制是否具有保守性或差異性。尋找轉化persisters的藥物是控制慢性感染的關鍵,未來我們可以在中藥或者天然化合物中尋找能夠促進persisters向藥物敏感狀態轉化的物質,根據persisters產生的機制尋找藥物有效的作用靶點,也可以嘗試研究聯合用藥先將persisters轉化為抗生素敏感狀態,再利用抗生素徹底消滅的方法。
參考文獻:
[1]Bigger JW. Treatment of staphylococcal infections with penicillin. [J].Lancet 1944;244:497-500.
[2]Brown DR.Nitrogen starvation induces persister cell formation in Escheridhia coii.[J].Bacteriol,2019,201(3):e00622-18.
[3]Rocker A,Meinhart A.Type II toxin:antitoxin systems.More than small selfish entities.Current genetics,2016,62(2):287-290.
[4]Równicki M,Pieńko T,Czarnecki J,et al.Artificial Activ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mazEF and hipBA Toxin-Antitoxin Systems by Antisense Peptide Nucleic Acids as an Antibacterial Strategy.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2018,9:2870.
[5]Maisonneuve E, Shakespeare LJ, Jorgensen MG, et al. Bacterial persistence by RNA endonucleases [J]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1, 108(32):13206 - 13211.
[6]Conlon BP, Nakayasu ES, Fleck LE, et al. Activated ClpP kills persisters and eradicates a chronic biofilm infection [J]. Nature, 2013, 503(7476): 365 - 370.
(遼寧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