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博
摘 要:研發型生產性實訓中心的教學模式要具有教學上的先進性和管理上的先進性,先進性是打破傳統實訓中心的單一性,落后性,無科研能力,無生產能力。先進性依托的是要有一支技術研發能力強、職業教學實踐能力強的教師管理團隊。
關鍵詞:實訓中心;高職教育
雖然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但近幾年發展迅猛,而實訓條件滯后成為制約高職人才質量提升的突出問題。受學校辦學資金以及辦學場地的制約,能改造或新建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的數量有限;引進技術服務型企業雖然相對容易,但往往項目數和業務量小,能夠組織學生參與生產性實訓的時間和人數非常有限,校內生產性實訓占實踐教學的比例偏低,因此效果一般。“設備超期服役,嚴重老化”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下的實訓要求。實踐教學資源還不能完全滿足教學要求,要滿足新形勢下生產性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教學和一體化教學的實訓室還需要改造升級,能夠滿足專業生產性實訓的實習、實訓場所需要新建。IT行業發展迅速,雖然在校教師不斷補充新知識,但由于企業經歷較為欠缺,掌握新技能和新工藝的機會不多,造成了學校的教師往往實踐技能比較弱,和企業對接的科研能力也不強。即使通過企業兼職和教師下企業鍛煉等模式,獲得的“雙師素質”教師數量仍然有限。同樣企業的技術人員,一心鉆研工藝技術,但只知道怎么做,缺少教學的經驗和表達技巧;不知道該如何把自己的實踐經驗和設計技巧傳授給學生。特別是隨著擴招和單招的推行,學生生源質量下降,更加需要富有一線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的教師,因此目前實訓教學環節富有雙重經驗的指導教師人手缺乏,最終造成實踐教學環節整體指導水平不高的局面。需要探索研發型生產實訓基地校企合作運行機制、長效合制與深度合作機制需要同樣需要進一步探索。師資隊伍的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特別是科研成果轉化、生產性實習、實訓指導能力、實習實訓資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強。加強培訓能力、社會服務能力,為提升教師信息化技術應用能力做出應有的貢獻。
武漢高職院校教師帶領學生研發《光干涉型分光片自動貼裝設備及工藝開發》項目,并搭建生產性實訓中心,研發的高新產業研究成果和企業進行深度成果轉化,并指導學生創業。該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理論和實踐脫軌,研發和企業脫軌,教學和生產脫軌的格局,通過對武漢高職院校生產性實訓中心教學模式的研究,具有創新性的技術成果把理論變為生產,使工藝改進,效益提高,最終讓教學模式更新,同時把該模式向更多學校推廣,并引導武漢市更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教學模式的轉變有效開展。
國務院頒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各職業院校一系列的專業建設改革關鍵在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施,而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平臺。職教集團是職業院校與行業企業共同組建的教育團體聯盟組合,是一個典型的利益相關者組織,通過外部保障、內部凝聚、互惠服務、自身協調等途徑,拓寬集團化與集約化辦學思路,創新職教集團的體制,發揮各自的優勢,學校與企業互利共贏、資源互補,近年來已成我國職業教育辦學機制改革的重要舉措,但職教集團框架下產教融合型精細化學品生產實訓基地建設研究較少。探討如何加強產教融合型精細化學品生產實訓基地建設,是精細化學品生產技術專業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精細化工專業內涵建設的重要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通過調查研究武漢高職院校教師帶領學生研發的項目,并考查研發型生產性實訓中心的實際教學效果,了解研發的高新產業研究成果和企業進行成果轉化的程度,并參觀學生創業的企業,對比傳統實訓中心和研發型生產實訓中心的設備、產品生產、實訓指導教師、企業管理模式、職業文化氛圍等軟硬件設施,作出研發型生產實訓中心教學模式調查報告。
通過理論分析武漢高職院校教師帶領學生研發《光干涉型分光片自動貼裝設備及工藝開發》項目、實地考察調研、咨詢項目負責人,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以理論分析為基礎,實證分析為重點,在實證分析中注重統計分析和計量分析等數量分析方法的應用。在研究中借助理論根基,在分析研發型生產實訓中心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理論研究,對比傳統方式和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師研發能力、學生學習生產技能的主動性、企業獲得科研成果轉化后技術和產值的提升得到的數據。
研發型生產性實訓中心的教學模式首先要解決校企深度合作的問題,解決合作生產經營的問題,解決合作教學培訓等人才培養問題,同時,還要解決協同技術創新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要基于共建的研發型生產實訓中心能夠持續穩定的發展。同時,要進行系統的規劃與設計,不同的職業院校依據產業簇群或產業鏈,建立不同的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不同的專業,建立不同的教學模式,研發型生產實訓中心可以依據生產計劃,制訂不同學校進行實訓教學的計劃安排,這樣可以解決不同企業生產季節不一致的問題,也可以解決職業院校學生單一基地單一崗位學習時間過長的問題。
研發型生產性實訓中心的教學模式要具有教學上的先進性和管理上的先進性,先進性是打破傳統實訓中心的單一性,落后性,無科研能力,無生產能力。先進性依托的是要有一支技術研發能力強、職業教學實踐能力強的教師管理團隊,他們以科研為依托,通過產學研合作,實現教學、生產、科研三位一體、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格局,使研發型生產性實訓中心在技術、管理、運行上都具有先進性,能夠引武漢市更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開展。學生在這樣的生產性實訓基地可以學到新工藝、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模式,使學生在畢業后就具備一定的技能、技術優勢,其就業質量將會得到保障。
調查研究武漢高職院校教師帶領學生研發的項目,并考查研發型生產性實訓中心的實際教學效果,了解研發的高新產業研究成果和企業進行成果轉化的程度,并參觀學生創業的企業,對比傳統實訓中心和研發型生產實訓中心的設備、產品生產、實訓指導教師、企業管理模式、職業文化氛圍等軟硬件設施。
通過理論分析武漢高職院校教師帶領學生研發《光干涉型分光片自動貼裝設備及工藝開發》項目、實地考察調研、咨詢項目負責人,理論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以理論分析為基礎,實證分析為重點,在實證分析中注重統計分析和計量分析等數量分析方法的應用。在研究中借助理論根基,在分析研發型生產實訓中心教學模式基礎上,結合理論研究,對比傳統方式和新型教學模式在教師研發能力、學生學習生產技能的主動性、企業獲得科研成果轉化后技術和產值的提升得到的數據。
從組織與管理創新的角度對武漢高等院校研發型生產實訓中心教學模式的研究的案例分析,通過市場化需求分析直接對接大型企業技術短板,同時接通各創新技術團隊及科研院所的研究通道,從而解決實訓中心落后、單一的教學模式,通過產學研融合、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轉化、教師社會服務,為中國培養高端研發和生產性人才。
(武漢城市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