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瀅
摘 要:金屬結構內生于產業結構,而產業結構內生于要素稟賦。現階段,中國金融化水平較低、金融錯配問題比較突出,針對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需求,以大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已無法順應。為推進中國產業轉型升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應對金融化水平進行持續提升,對中小銀行機構、Internet金融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進大力發展,形成活躍、龐大的證券市場輔助大中小銀行金融機構。與此同時,持續促進人民幣全球化進程。從兩個層面國內、國際營造益于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環境。
關鍵詞:經濟金融化;產業轉型升級;影響;對策
前言: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其中經濟慢慢朝著金融化方向發展,經濟金融化順勢而生,一定程度上利于中國產業結構轉型。針對這一趨勢,我們將如何進行把控,針對產業結構,我們將如何進行優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所以要進一步研究此課題,對其中的規律進行掌握和了解,這也非常有利于推動中國經濟發展。
1經濟金融化概述
所謂經濟金融化指全部經濟活動總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經濟金融化發展已成必然。在全球貿易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尤其是二戰結束后貿易量的激增使得全球經濟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整體依存性得以空前提高,帶動了經濟、金融波動和危機的傳導性急劇增長,即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力和沖擊力正在不斷擴大,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金融工具的使用和發展也得以突飛猛進,并呈現出經濟金融全球化趨勢,相應的經濟金融化也成為必然。當前的經濟市場環境下,經濟與金融呈現出相互滲透融合的關系,二者密不可分,而且經濟關系日以金融關系化,社會資產日以金融化,尤其是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更是呈現出明顯特點。與此同時,融資非中介化、證券化和金融傾斜逆轉等現象也反映出了經濟金融化發展的趨勢。不可否認,經濟金融化是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下發展經濟的必經道路,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市場內部流動性得以增加,經濟金融化所帶來的弊端也得以顯現,那便是經濟發展會在一定程度上和實體經濟相脫離。
2經濟金融化與產業轉型升級的關系
通常而言,處于經濟開始時期的發展中國家的要素稟賦結構特征是非熟練勞動力比較豐富,而資本比較匱乏。相應的,其比較優勢在資本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在采用發達國家經驗后,這些產業已逐漸成熟,但企業規模比較小,財務信息不夠標準。這些更適合于中小銀行融資業務特征。所以,此時期的最佳金融機構則是中小銀行扮演主要角色。此時期屬于工業化初期,重點依靠低廉、豐富的生產要素發展比較優勢產業參與全球競爭。產業技術水準不高、較先進的產品設計與技術重點運用外商直接投資獲取。外商提供諸多的進入全球市場渠道,本國企業很少與外國消費者直接建立關系,處于要素驅動時期。
伴隨著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進步,發展中國家的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持續積累,改變了要素稟賦結構特征。物質資本和熟練勞動力比較豐富。相應地,其比較優勢在于物質資本密集型產業。由于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差距的縮小,需要更多的資源來強化創新和研究開發,并對創新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進行承擔。因為物質資本密集型企業規模較大,推進財務信息標準化,不但能夠滿足資本市場對其信息透明、公開的要求,還能提升管理水平,其雄厚的財務也使它有能力購買專業金融機構的財務及審計服務。因為大規模融資、財務信息標準化與大型銀行以及證券市場的融資業務特征更加吻合,所以此時期的最佳金融機構就是大型銀行及證券市場扮演著主要角色。此時期屬于工業化中后期,全球競爭優勢的基礎在于國家及其企業的主動投資意愿和能力,企業具有對外國技術進行改進和運用的能力,處于投資驅動時期。
伴隨著這些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進步,發展中國家的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持續積累,又改變了要素稟賦結構特征,人力資源(專業者、管理者、創新者)及物質資本比較豐富。相應的,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也就是說生產性服務業,是其比較優勢。由于發展中國家將要向發達國家的行列進軍,其技術水平已處于先進水平。為對自身的競爭優勢進行維持,需更多的資源來對巨大的不確定性風險進行研究、開發與創新。與此同時,證券市場的優勢相對比較突出,第一,能分散標準化財務信息與證券市場,促使這些企業可能從證券市場獲取資金支撐;第二,為風險資本供應退出市場的選擇,進而支撐風險資本投資于高風險的資本密集型和創新型企業的早期發展時期的,即證券市場。與此同時,一旦風險資本投資項目取得較好的初期獸醫使項目的質量得到認證,銀行也能夠跟進供應多時期投資。所以,此時期屬于工業化后期。前半時期全球競爭力依靠技術創新來持續升級技術,并通過網絡化、市場化實現經濟與科技的融合,形成產業集成,進而促進經濟的進步,處于創新驅動時期;前半時期,企業創新能力與動力均產生下降現象,開始喪失競爭優勢同時回避競爭,實業投資被金融投資所取代,處于財富驅動時期。
3經濟金融化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
3.1金融結構缺乏合理性
長期以來,中國產業與金融機構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干擾直接進入到資本密集型趨勢中,對經濟發展穩定性造成干擾。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與要素銜接良好,但是因為金融市場比較落后,國有銀行始終扮演著主要的角色。所以在新興產業、服務業等迅猛發展情形下,現有融資模式、金融結構等一不能順應科學技術金融發展的潮流,導致中國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更加困難。
3.2人力資本匱乏
事實上,創新驅動,在人力智力基礎上創新,就是產業升級轉型的主要內容。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了三十多年才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雖然物質資本積累比較豐富,但人力資本卻嚴重匱乏。所以我們應對人力資本投入進行更加重視。事實并不是這樣的,企業在發展期間過于重視經濟效益最大化目標,以致人力資本投入不夠,對創新能力的發揮造成嚴重影響。再加之未從全面意義上公平化收入分配領域,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拉大地區、個人及企業間的貧富差距,人們心中積累越來越多的不滿,無法在工作過程中全面發揮出創新力、創造力,進而影響到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3.3阻礙產業升級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中,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并存,同時沿自己的軌道發展。具有自己的壟斷和特殊特征的金融資本,為金融部門的超高利潤率提供了保障。正因為如此,吸引了更多的工業資本,假設金融業的工業資本停滯不前,過度的金融化現象將會發生,這將直接抑制實體經濟和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導致整體市場經濟萎縮,最終對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決定作用。在整個時期,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貨幣體系以美元為中心的國家可以享受不受約束的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的優勢,從而對更好的外部發展環境進行創造。所以這些國家會以自身強化的經濟實力,更深入的擴張資本,為產業轉型與升級提供良好的基礎。
4中國產業轉型升級的有效對策
4.1優化金融結構
在這個階段,我們處于利率市場化階段,在此基礎上,建立健全以市場供求為中心的利率形成機制,促進資本市場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大大增加直接融資的比重,引導金融提供更高的利率,為實體經濟提供優質服務。具體來說,第一,促進資本市場創新,使資本市場能夠傾斜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足夠的資本保障,并使金融機構創新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品。第二,新時代產業轉型升級的基礎在于創新。所以,要積極創新擔保機制,適當規避風險,為非上市公司建立更加科學的股權交易平臺,為其提供更有效的銀行信貸,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健康穩定發展。第三,對于民間資本,應適當放寬對民間資本的融資準入要求,引入適當的市場競爭機制,對資本活力進行有效激活,以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與壓力。
4.2充裕人力資本
為提供連續不斷的智力支持給中國經濟發展,中國政府應對人力資本投入進行適當增加,試著將初中階段義務教育延伸到高中階段義務教育,進而對基礎教育進行加以強化。并依據中國目前社會發展要求,注重高校與職業教育市場需求導向,通過調整人才結構來實現產業升級轉型目標。詳細地講,能夠從科學技術創新方面,提供充裕的人力資本保障基礎,進而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越來越多創新型人才。與此同時,還能夠強化中低收入群體人力資本的投資,對該部分群體經濟收入進行適當提升,縮小人們之間的貧富差距,構成良性循環,鼓勵和指導人們對消費方向進行適當轉變,為中國產業升級和轉型奠定堅實的支撐。市場經濟環境下,中國應徹底突破壟斷格局,達到市場化轉型,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經濟環境。
4.3注重企業改革
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關鍵構成部分,國企至關重要,經濟金融化環境下,國企應適應時代發展超求,對自身結構進行調整,朝著公益類等方向前進,將核心放在關鍵領域和關鍵行業中,對國有投資人實際缺失、委托代理等現象進行改進,清除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行政級別等隱患,從根源上避免國有企業過度追求政績,過分注重形象工程問題,進而推動資金能夠向高效率國有企業方向發展,增強我國綜合國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經濟金融化趨勢下,中國要立足當前發展形勢,深入分析研究當前經濟金融化對我國產業轉型的影響,從重視人力資本投資、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同時關注中國產業轉型等多個角度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要注重引導和鼓勵多元資本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從根本上實現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我國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輝.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有力舉措[N].中國城鄉金融報,2020-07-08(A02).
[2]旦增貢嘎,多吉布旦.基于經濟金融化視角淺析金融與實體經濟[J].商訊,2019(11):34.
[3]田新民,武曉婷.我國金融與實體經濟的協調發展研究——基于經濟金融化視角[J].學習與探索,2019(02):121-130+195.
[4]楊國利.金融與實體經濟:經濟金融化視角[J].知識經濟,2017(12):45+47.
[5]吳弛昊.金融與實體經濟:經濟金融化視角[J].知識經濟,2016(24):48-49.
[6]張宇,蔡萬煥.馬克思主義金融資本理論及其在當代的發展[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0,(6).
[7]洪銀興.科技金融及其培育[J].經濟學家,2011,(6).
(天津瑞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南開大學國家經濟戰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