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瑩
摘 要:后疫情時代使得鄉村旅游在產品供給、產業結構和消費市場等方面發生了必然的變化。本文以后疫情為背景,以鄉村旅游中最核心的服務管理機制為研究對象,進行外延式解析,意在為鄉村旅游的進階和循序式發展帶來啟示與指導。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鄉村旅游;管理機制
2020年,為了狙擊蔓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全國的旅游業停擺了近半年的時間,本應熱鬧非凡的鄉村旅游活動受到了重創。在后疫情時代到來后,鄉村旅游逐漸回暖,但是疫情帶給我們的思考仍未停止,如何有效應對公共衛生事件,增強旅游產業的“免疫力”是擺在每一個從業者面前嚴峻的課題。
一、完善鄉村管理機制,建立智慧網絡鄉村
從這次疫情來看,鄉村旅游要想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建立長遠的應對機制。首先,有效的疫情預警機制是鄉村旅游應對災害重要的組織保障。鄉村的領導組織機構和黨員干部應該建立應急處理委員會或是疫情專項工作組,這是由其承擔的功能和職責所決定的。委員會(工作組)需要定設完善且成熟的方案,在疫情或其他突發事件發生時,逐條得到指導,按部就班地處理。其次,鄉村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它不僅是為鄉村旅游服務,還是為鄉村經濟、文化的綜合體推進奠定基礎。具體來說,是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旅游市場與本地旅游的對接情況,然后引入先進的通訊工具與設備,按戶為單位對接旅游需求,使鄉村在對游客流量的分析和安排上更加科學有效、有的放矢,用信息技術促進鄉村管理機制的現代化構建,徹底消除鄉村旅游的“信息孤島”,幫助鄉村對各種應急事件做出反應。
二、強化鄉村服務機制,打造個性服務模式
后疫情時代讓人們開始冷靜且認真的思考鄉村旅游熱背后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倒逼式”改革。鄉村旅游作為近年來大熱的旅游種類,需要改變傳統的服務形式,又要在創新中體現傳統。這就使得鄉村旅游的核心內容還需要堅持地域本體特點,但是在形式上要積極籌措,需要認真反思和調整原有鄉村旅游目的地的經營模式和服務管理機制,并進行“倒逼式”的改革。與選擇名山大川出行的游客不同,鄉村游的游客更注重的是休閑度假。在了解了這個特質的基礎上,鄉村旅游必須將健康養生的旅游項目吸納進來,對現有的粗放式鄉村旅游項目進行改革。在服務內容上,制定統一的標準,為游客提供流程化的、衛生化的旅游設施,讓“姓農、姓小、姓土”的鄉村旅游充分的展現出個性化的一面,滿足游客鄉村旅游需求的同時,也啟發出游客更加多樣的需求,拓寬鄉村旅游的盈利途徑。當然,這些服務內容要想真正的取得實質性進展,必須對本地村民開展經營意識和惡服務行為的培訓,整體提升從業者的職業素養,從高效走向創新,讓鄉村旅游能夠以更為靈活的面貌迎接各種社會形態下的游客出行需求。
三、優化鄉村消費環境,打造生態美麗鄉村
后疫情時代,恢復游客的消費信心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因為游客的消費信心是對鄉村村民、旅游消費利益輸出的一個最客觀的反映,但是鄉村的環境又直接影響了游客的消費,所以,可以從供給側的角度出發,營造鄉村的旅游消費環境,滿足或激活游客的消費信心,滿足他們來到鄉村旅游的需求。例如對鄉村旅游目的地所屬的景區、度假區、酒店餐飲、民宿等相關的經營場所進行全面的衛生管理,組織全人員在鄉村旅游項目上進行管理創新,在滿足健康衛生的基礎條件上,對所有參與到鄉村旅游中的行業提倡透明可視化的管理。對于餐飲原材料的采供和衛生進行公示監管,對于餐飲產品的操作提倡衛生化、透明化和可視化,以消除消費者的不良預期。
四、構建供給管理體制,打造效益共生鄉村
旅游利益共同體的概念非常適用于鄉村旅游。作為一個近年來興起的旅游業態,在宏觀上,鄉村旅游需要和其他類型的旅游保持一致的發展步調,在整個后疫情時期,恢復并提振行業的“開工信心”,把鄉村旅游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訴求當作一個既獨立又聯系的課題提出來,進行學術性的研究。在微觀上,對本地蘊含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進行梳理,以旅游效益為載體,把本村、鄰村的村民都吸納進來,建立一個廣泛而堅實的疫情危機后的利益共同體,“抱團取暖”、“組隊發展”讓村民看到發展旅游業可以帶來的收益。在清晰的樹立了宏觀與微觀離異后,鄉村的旅游應該從改善業態之間的關系著手,讓每一個業態在內部完成資源的重新配置,最大限度彌補個體鄉村農戶在鄉村旅游開發和經營中存在的資源稟賦先天不足等問題,為消費者的出游提供一個安心的環境,努力打造一個“共生化”的生態產業鏈,進一步提高鄉村旅游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除此之外,精準扶貧、農超對接等基于國策國情開展的旅游項目,著重加強了對鄉村“生態、生活、生產”的挖掘,這對于鄉村在發展旅游的過程中不忘主業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五、創新旅游營銷模式,肩負社會相應職責
后疫情時期是對旅游業轉危為機的關鍵時期。鄉村有了大量的時間去針對現狀尋找對策,實現管理模式的創新,打造一個為社會負責的新農村形象。村政府和相關組織也要利用好這個契機,用創新的手段把自己的家鄉推廣給更多的人,以便為疫情過后盡快恢復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在全國各地推出的向抗疫一線醫護工作者免費開放,就是一個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一身的優質“旅游推廣項目”。鄉村旅游目的地也可充分借助5G技術,將自己的家鄉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以“互動式”的直播推廣出去,激發大眾的旅游興趣,在此基礎上分時段、分空間進行精準營銷,實現提高鄉村旅游消費者的體驗度、愉悅度和滿意度的目標。
結語
綜上所述,后疫情時期會成為旅游業的一個常態。它為鄉村旅游帶來的益處是促進了鄉村旅游熱的改革與優化,為整個鄉村旅游業態的科學化與標準化提供了一個契機與模板,在這個背景下,鄉村旅游從機制的完善到環境的創設,再到服務項目的創新,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其預警能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均有所提高。而就旅游消費的主體與客體來看 ,后疫情時代鄉村旅游的理性發展,讓二者均能在其中滿足自己的需求,這種共贏的結果才是后疫情時期解析鄉村旅游發展態勢的本質。
參考文獻:
[1]楊梅,李璐蕓,張傳華.“域”的關鍵點突破:后疫情時代全域旅游的農村發展對策[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 .2020(09).82-91
[2]石培華.新時代旅游理論創新的路徑模式——兼論全域旅游的科學原理與理論體系[J].南開管理評論. 2018(02).222-224
[3]馮仕亮.后疫情時期的鄉村旅游業與康養產業發展芻議[J].人文天下.2020(07).66-69
(中共彰武縣委黨校? 遼寧? 彰武? 1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