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一類特殊群體,哺乳期婦女的營養膳食原則有其特殊性。哺乳期婦女的飲食直接影響其產后恢復情況和嬰兒的生長發育。本文從哺乳期婦女的營養需求、食物選擇、烹調方法、膳食原則、飲食禁忌等方面,對哺乳期婦女的飲食進行了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哺乳期;膳食原則;飲食宜忌
哺乳期是指產婦產后用自己分泌的乳汁哺育嬰兒的時期。哺乳期的長短因產婦的個人情況而定,一般為6-12個月。臨床營養學研究表明,母乳的營養更為豐富且均衡,其營養結構更利于嬰兒的消化和吸收[1]。因此,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更能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能夠更好地提高嬰兒免疫力,提升嬰兒的智力水平,可有效減少兒童肥胖的發生率和兒童過敏性疾病的發病率。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建議,嬰兒出生后1小時內就應立即開始母乳喂養,并且堅持純母乳喂養至少4-6個月。
產后婦女的泌乳量存在著明顯的個體差異性,但也跟產后飲食有著密切的聯系[2]。合理的飲食可以增加產婦的泌乳量,反之,不合理的飲食不但會減少產婦的泌乳量,還會對產婦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為了保證母乳的質量和數量,哺乳期婦女的飲食與普通健康成年女性有所不同,并因其生理階段的特殊性,應格外引起重視。本文將從營養需求、食物選擇、烹調方法、膳食原則、飲食禁忌等方面,對哺乳期婦女的飲食保健進行論述。
1 哺乳期婦女的營養需求
處于哺乳期的婦女相較于孕期,其雌激素、孕激素、胎盤生乳素水平急劇下降,催乳素水平則持續升高。泌乳量是評價哺乳期婦女營養狀況的一個指標,但由于個體差異較大,可根據嬰兒體重增長率來衡量泌乳量。
為保證泌乳量,哺乳期婦女對能量、蛋白質、鈣、鐵、水分等營養素的需求都較健康成年女性有所提升。在能量需求上,哺乳期婦女每日能量需求應提升的量為500kcal。例如,一位每日能量需求為1800kcal的健康成年女性,其哺乳期每日能量需求則應提升至2300kcal。在蛋白質需求上,哺乳期婦女每日蛋白質需求量應額外增加20g。另外,哺乳期婦女每日還應注意鈣、鐵、鋅、碘等礦物質和各種維生素的補充。
水分是人體的六大營養素,也是保證泌乳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營養條件。哺乳期婦女應在健康成年人每日飲水1500-1700ml的基礎上[3],再額外增加1000ml。
2 食物選擇
食物的選擇是保證哺乳期婦女泌乳量及身體健康的重要一環。順產產婦產后1h可進流食、半流食,產后次日即可進食普通食物。剖腹產產婦則應在腸道正常排氣前進行流食飲食,并且在此期間不可食用牛奶、豆漿、蔗糖等易脹氣的食物。
在度過產后前期的特殊飲食期之后,哺乳期婦女的飲食漸漸恢復正常,為了更好的滋補和調養,可多進食雞蛋、紅糖、小米、堅果、肉類等食物。
2.1 雞蛋
雞蛋的蛋白質構成與人體的蛋白質構成最為接近,因此其蛋白質的利用率極高,可以滿足哺乳期婦女的蛋白質需求。此外,雞蛋的蛋黃中含有豐富的卵磷脂、鈣、鐵、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2等營養素,食用后利于產后的體力恢復和嬰兒的生長發育。
2.2 紅糖
紅糖富含鈣、鐵、鋅等礦物質,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滿足哺乳期婦女對這些營養素的需求。此外,從中醫角度來看,紅糖具有活血化瘀、驅寒健脾的作用,哺乳期婦女適當食用可幫助其排出產后惡露、恢復其脾胃功能。
2.3 小米
小米中的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含量是大米的數倍,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并且,小米總脂含量為5.2%,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占比達74.4%,富含人體所必須的亞油酸、α-亞油酸,因此飲用小米油對維持哺乳期婦女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另外,從中醫角度來看,小米可緩解脾胃虛弱、益氣補腎,可起到輔助調節哺乳期婦女脾胃、恢復腎氣的功效。
2.4 堅果
堅果中不僅富含人體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其鈣、鐵、維生素E的含量也十分的豐富。哺乳期婦女適當食用芝麻、核桃、花生等堅果,不僅可以促進其身體健康,還能夠提高嬰兒的智力發育。
2.5 肉類
肉類食物可為人體補充優質蛋白,滿足人體每日的蛋白質需求。哺乳期婦女的蛋白質需求高于健康成年女性,因此適宜適當補充雞肉、魚肉、牛肉、豬肉等肉類食品。
2.6 蔬菜
蔬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以滿足哺乳期婦女的相應營養需求。并且,蔬菜中含有的大量膳食纖維,可以幫助哺乳期婦女緩解產后便秘,促進其體內腸道毒素的排出。此外,蔬菜的攝入,可以增加哺乳期婦女的飽腹感,減少其高能量食物的攝入量,從而控制總能量的攝入,有效避免哺乳期婦女產后肥胖的產生。
3 烹調方法
哺乳期婦女的膳食應進行單獨烹調,以滿足其特殊的生理需求。特別是處于產褥期的哺乳期婦女,其乳汁分泌還未成熟,容易應乳汁過稠而易出現堵奶、擠奶等問題,嚴重影響著哺乳期婦女的健康及哺乳信心。出現乳汁過稠的一個重要膳食因素為油脂攝入量過多。因此,處于這個時期的哺乳期婦女的飲食應多采用煮、蒸、燉、煨等方法進行食物的烹調,避免采用煎、炸等容易造成油脂攝入過多的烹調方法,這樣既能保障哺乳的順利,又可以避免哺乳期婦女不必要的體重增長。
4 膳食原則
哺乳期婦女應遵守的膳食原則有:食物多樣化、多飲湯水、低鹽低油膳食、適當進補等。
4.1 食物多樣化
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的要求,每人每天應攝入不少于12種、每周應攝入不少于20種食物。食物的多樣性有利于提高哺乳期婦女乳汁的營養性、促進嬰兒的生長發育、避免兒童出現過敏性疾病。因此,哺乳期婦女的飲食應特別注意食物的多樣性,避免挑食、偏食的膳食問題出現。
4.2 多飲湯水
哺乳期婦女對水的需求量大于普通健康成年人,這是因為水分是促進乳汁分泌的一個重要因素。只有保證哺乳期婦女的水分攝入,才能夠保證其泌乳量、避免乳汁過稠的問題出現。哺乳期婦女的水分攝入,不僅限于飲用清水,也包括雞湯、魚湯、蛋湯、菜湯、米粥等食物。但哺乳期婦女在飲用湯水時應注意,盡量避免飲用含油脂過高的湯水,以避免其脂肪攝入量超標。
4.3 低鹽低油膳食
嬰兒的代謝功能還未發育完全,對食鹽的代謝能力有限,因此哺乳期婦女的膳食中應嚴格控制食鹽的使用量,使其符合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營養推薦。過多攝入油脂會造成哺乳期婦女肥胖、乳汁分泌過稠、嬰兒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哺乳期婦女的膳食也應注意選用合適的烹調方法、合理挑選動物原材料,以控制其膳食中油脂的攝入量。
4.4 適當進補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哺乳期婦女多購買海參、燕窩、魚膠等高檔補品來滋補身體。海參、燕窩、魚膠等高檔補品適當食用,可以幫助哺乳期婦女的身體恢復,但過量食用可誘發哺乳期婦女上火、惡露不盡等問題,不利于其身體健康。
5 飲食禁忌
哺乳期婦女的飲食尤其特殊的飲食禁忌。第一,不可食用辛辣食物;第二,不可食用生冷食物;第三,盡量避免食用易脹氣食物;第四,盡量避免食用腌漬類食物;第五,不可食用脂肪含量過高的食物。
6 小結
哺乳期婦女的健康與其飲食有極高的相關性。合理的飲食和平和的心態,有利于哺乳期婦女的產后體重及各項生理機能的恢復,有利于哺乳期婦女哺乳的順利進行,有利于嬰兒的各項生長發育。因此,哺乳期婦女應遵循其特殊群體的膳食規律,做到規律飲食、合理飲食。
參考文獻:
[1] 鄧炳俊, 陳文英, 史丹紅, 等. 產后哺乳期婦女母乳營養成分分析[J]. 中國婦幼衛生雜志, 2020. 5: 87-94.
[2] 王云, 孟遠霞. 以家庭為單位的產后膳食指導護理對初產婦母乳喂養效果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0(30): 173-175.
[3] 中國營養學會.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
作者簡介:
田憬若(1988.08-),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飲食文化及烹飪營養教育研究。
(山東旅游職業學院營養與烹飪系? 山東? 濟南?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