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貴香
摘 要:現如今,改革開放持續深入,國內的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的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相對而言,第一產業(農業)出現了發展遲滯的問題。在農業產業的發展實踐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其中較為嚴重的是資源回流、市場約束不均衡問題,農業發展遇到的挑戰很多,需要積極探索、勇于創新,國民經濟系統的發展才會更加均衡。
關鍵詞:農業;農村經濟;創新;思路
由于我國屬于農業大國,農業經濟不僅可以影響到民生經濟,還會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實力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農業經濟的發展受到了國家高度的重視,在農業經濟的管理過程中也會受到國家政策市場經濟市場環境等諸多方面因素的干擾。而隨著我國農村建設的水平在逐漸的提高,相關的農業經濟管理問題也不斷的出現,這些問題會導致農業經濟出現嚴重的制約性。因此,需要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才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
1農經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
1.1農業經濟基礎比較單一
首先,在目前農業生產過程中,相關的農業基礎設施仍舊比較落后,很多農村地區所應用的農業基礎設施及設備都比較老舊落后,且對于這些基礎設置及設備未能夠及時進行更新,導致無法符合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實際需求,也就導致農業生產效益受到影響,最終影響農業經濟發展。其次,在農業生產中的投入仍舊比較缺乏。目前,很多農村地區的當地政府及農業部門在農業生產中的投入比較少,導致農業產業發展缺乏理想的基礎及保障,不具備良好的資金支持,影響農業產業的最終收益,進而影響農業經濟水平的提升。
1.2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
現如今,對于農村的經濟管理體制來講,其還處于不夠完善的階段,對于農村經濟市場的體制還沒有完善的健全和構建,另外經濟的觀念還沒有做到一致性,因此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現行的農村經濟管理體制還不能夠適合和滿足于農業經濟的社會結構狀況,也就無法適應于當下農業社會高速性的發展。正是因為現今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方面的不夠健全和完善,導致了大部分的農業經濟管理在實際的市場活動中缺乏相應的執行力,而且還有部分管理者在實踐管理工作當中,未能嚴格遵循標準的農業經濟管理機制來進行相應的經濟管理,也致于降低了管理工作中的執行力,更不利于國家農業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思路
2.1政府要發揮自身宏觀調控作用
在農產品市場發展方面,要以市場經濟為主導,但在提升農戶受益及生產熱情方面,要充分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然后結合市場規律,實現農業經濟全面、健康發展。主要措施有:①在工業、服務業發展的刺激之下,農村大量勞動力外流,剩下的大都是老幼、婦女,農業生產沒有了關鍵的勞動力。在提升農業生產技術含量、整體質量、生產效率等方面,政府需要借助農業補貼等措施,吸引外流的勞動力,從人力方面為農業發展提供保障,切實解決目前存在的農業發展人力限制問題。②結合目前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切實推動農業生產實現集約化、產業化。盡管國內的平原地區很少,很難實現大規模、機械化的農業生產,但是,仍然可以在有限的平原地區實現農業發展的集約化、現代化,實現農業之間的合作經營,使農戶們的農業技術應用成本大大降低,提升農業資源的利用率,為高效、高產、環保的農業技術提供充足的應用空間,也大大提升我國農業發展的抗風險能力。
2.2構建信息化管理和發展機制
農村地區還應當與時俱進,大力引進現代化信息技術,逐步促進傳統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改革。通過信息技術,提高農業經濟管理工作的信息交互、信息發布以及信息反饋的效率,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效率和質量。通過大數據技術,對農業資源進行統計和研究分析,深入挖掘經濟數據價值,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有助于幫助農村地區加強與外界的聯系,有助于讓農村特色產品、服務走出去,也能吸引更多的外來資本、消費力的進入,實現農村產業的快速發展。另外,可以通過對農村經濟發展中產生的數據、信息的持續分析,發現其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及時通過經濟管理手段進行優化。最后,基于長期的經濟管理信息分析,逐步探索一條適合農村經濟長效發展的道路。
2.3建設農村經濟管理人才隊伍
結合現階段農村經濟發展中管理人才不足的問題,應該重視對農村經濟人才的建設和儲備。高質量的農村經濟管理隊伍能夠更好地凸顯經濟管理在農村發展中的地位,同時也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首先,加強對農村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鼓勵大學生加入大學生村官的行列中,為農村經濟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其次,政府應該積極鼓勵和吸引高校大學生到農村就業,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優惠的政策,提高其參與農村經濟管理的積極性。再次,重視對管理人才的培養和檢查工作,可以安排管理人員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之后結合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管理的手段和目標。最后,政府部門還應該建立相應的獎勵制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熱情,有效地避免人才的流失。
2.4完善農經管理制度
完善農經管理制度要求農業主管部門優先做出改變,在制度制定過程中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與管理辦法,幫助制度制定相關人員打開思路,結合國內的農業生產制定科學、有效的農經管理制度。避免制度制定過程中政治經驗與管理經驗限制了農業經濟發展的空間。給予農經管理人員足夠的發展權限,一方面保證管理人員在農業地區擁有足夠的威信,促使各級人員配合農經管理工作,提升農經管理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便于管理人員在國家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制定經濟發展詳細規劃,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如農經管理人員可以高效調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資源進行農村產業改革,最大化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2.5加強當地招商引資
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當地的基層政府需要在思想上對勞動力流失的問題形成端正的認知態度,并認真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具體誘因,提出科學的應對舉措。首先,通過系統分析可以發現勞動力流失的根本原因是農村地區就業機會匱乏,在工農業規劃和規模化發展方面所投入的建設力度不足。因此,在新農村的政策導向下,基層政府需要積極轉變建設與規劃的工作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與當地的規模型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在農村開設工廠,或者開發其他類型的就業平臺。以便農村地區的青壯年群體能夠根據自身的就業需求,在當地合理的選擇就業平臺,從而避免勞動力的流失,同時政府需要加強一定的政策干預,有效地協調農閑、忙時期的勞動力資源配置,從而保證工農業建設和發展更加均衡。
結束語
總之,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與科技、創新等因素密不可分,在發展實踐中不要被他國的發展經驗影響。因為各國都有自身的特色,實際情況也各不相同,堅持發展中國特色農村經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思路,這一思路會切實推動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實現特色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項巖喊娃.新時代下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J].江西農業,2018(10):117.
[2]郝榮.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發展探析[J].南方農機,2017(12):168.
[3]張業.基于新農村建設環境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8(02).
[4]周月娥.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對策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8(17).
(中共甘南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