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華
摘 要: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反全球化、經濟低迷、產業轉型、消費升級等因素,中國工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的沖擊,而且面臨中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的挑戰。國有企業作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必須肩負起創新的重要任務,加強自主創新,提高創新能力,加強動態競爭力,控制、影響和抗風險能力,以及領導中國經濟,促進高質量的發展。由黨的19屆四中全會提出“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促進國家的現代化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等某些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競爭力、創新能力和控制能力,影響力,要求把國有資本做大做強大,做最好的同時加強國有經濟的創新發展。今年5月20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完善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意見》,將建立企業主體、市場、行業、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持大中小企業和各類主體的集成創新。
關鍵詞:國有企業;創新能力;企業發展
一、圍繞中心推動創新力
在過去的40年里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國有企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規模和實力顯著增強,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并將繼續改善。國有企業在國內外建立研發機構331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648個。2019年研發投資排名前10的上市公司中有9家是國有控股上市公司。2018年,中央企業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有98項。然而,由于研發投入強度低、創新體制機制障礙、市場激勵不足等原因,導致國有企業發展滯后。還有一個就是我們的創新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之間的差距相對比較大。在研發投資方面,國有企業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在2018年,中央企業研發支出4900億元,占總收入的1.71%,遠低于發達國家2.5%-4%的平均水平。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是社會穩定的“鎮流器”,是黨的執政和振興國家的重要支柱以及國有企業創新要靠實力,必須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戰略布局進行。
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是時代的產物,是時代變革和社會進步的支柱。世界一流的企業它是時代的事業,更重要的是推動時代的進步。它是國家和世界發展的趨勢,有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目標形勢與共同挑戰相結合。未來的國家產業布局將以新的基礎設施為重點。自2020年以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多次強調要加快5G網絡、大數據中心等新基礎設施建設。
二、尊重人性提升創新力
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應該在國有企業的干部和員工個體中實現。所謂尊重人性,就是把員工當作國有企業的所有者要適當聽取他們的意見,按照出資比例參與分配。在整個世界一流企業中,員工被視為企業中最重要的和最具有價值的資源,一方面以優秀的企業文化和薪資待遇吸引極富創造力的個人加入,另一方面通過充分的信任和授權給予個人,在全公司建立了高度透明和民主的溝通、決策和反饋機制。
國有企業應尊重人性促進創新,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注重高薪引進人才。第二,收入和貢獻與增加員工持股比例和利潤分享密切相關。全面實施以提高知識產權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共享
政策配置,充分尊重科研、技術、管理人員,充分體現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的價值。第三是信任和授權員工,形成一個高度透明和高度民主的溝通、決策和反饋機制。第四,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改善國有企業創新評價指標體系,改進創新的新指標。從人性的角度看,國有企業領導人的工資和晉升必須以這些指標為核心,以此經營和管理企業。第五,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容忍國有企業的創新,容忍可能出現的失敗。創新是一種瀕死體驗,尤其是在解決關鍵技術方面。在國有企業中,不能有“不表揚不做好,不考做不好”的做法。沒有針對爭議和問題的問責制的保護;他們是最快樂的人什么都不做。
三、運用市場機制賦能創新力
技術創新鏈從研究市場技術需求開始,是一個滿足最終用戶需求的創新過程。它主要包括技術需求的發現、創新和創造力的形成,成果的轉換和商業化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徑、價格、創新的影響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加快完善技術創新市場機制,不斷夯實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的市場沃土。
對技術的需求一般來自市場,由消費者主導。企業和消費者是最緊密的。未來,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將逐步由溫飽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變;因此,消費者對產品的質量、工藝、性能變得“挑剔”,對產品的個性化、體驗性和精神性都有要求消費者和品牌的需求正在日漸增加。企業創新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洞察消費趨勢。
四、鼓勵混改促進創新力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國有資本職能的擴大,有利于國有資本價值的保值增值,有利于國有資本競爭力的增強。在新形勢下,它是公有制的有效途徑和必然選擇,以及增強國有經濟的活力和,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中共中央關于維護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強國有資本實力等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要依靠改革,適應變化,開創新局面,抓住重點,鼓勵更有成效的探索。
在全國范圍內,已有四批200多家試點企業啟動,總資產超過3萬多億元。根據國家國有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年中國國有經濟發展報告》,三分之二的國有企業引用了該報告。此外加上各種社會資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量已達49%。到2019年,中央企業實行混合經營比例達到70%,比2012年提高了20%。目前,有45個國有企業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激勵。實行股權激勵一年以上的公司年收入增長16.7%,70%以上的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后實現了利潤增長。
我們將堅持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改革主路;如今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競爭激烈。相互合作、共同發展,為中國“致富”提供了堅實支撐。私營企業具有許多國有企業在當前形勢下所缺乏的優勢,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治理結構,可以吸收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資本和產權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國有企業的弱點,從而提高國有企業的創新能力。
五、深化合作激發創新力
創新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交織、相互支撐。要實現協同創新,必須打破創新主體之間的障礙,形成強大的協同效應。國有企業應主動加強科技聯合研發,注意產業和企業創新薄弱環節,重點抓好關鍵環節、關鍵技術、全球關鍵技術和前瞻性關鍵技術,突破核心關鍵技術等瓶頸的問題。
第一,強調信息共享。通過大數據的開放共享,實現政府、央企、民營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讓不同的主體利用技術創新與商業模式形成戰略互動。第二,重視產學研應用一體化的協同創新。第三,堅持開放創新。第四,我們需要重視國際合作,加快一體化的國內機構和規則與國際體系融合,在科技創新方面探討了國際合作的新模式,開放更多領域的科學和技術。在未來,世界一流企業的經營管理將遵循全球可持續發展,兼顧經濟價值的創造和分配,使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更好的創造和傳播。
六、結論
創新的迫切和重要的作用主要運用于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發展和加強國有經濟,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中國將創新融入發展基因,與國家戰略和全球機遇緊密結合,引領和推動創新,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沈文利.構建企業安全文化促進企業安全生產[J].企業家天地.2018(02).
[2]趙魯剛.淺析建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及其途徑[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8(0
(杭州熱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