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代鵬
摘 要:稠油在蒸汽吞吐開采過程中,由于油層的層間、層內存在非均質性和注汽時產生的蒸汽超覆現象,出現吸汽差異,高滲透層為強吸汽層,低滲透層為弱吸汽層,甚至不吸汽,經幾輪注汽后還會產生汽竄通道,導致井間汽竄干擾,從而大大地降低了蒸汽吞吐效果。高溫調剖技術一直是油田改善蒸汽呑吐開發效果、實現稠油油藏穩產的有效手段。我廠高溫調剖技術已有二十余年的研究與應用歷史,在油田不同的開發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規律性;因素分析
1 高溫調剖技術規律性探索的必要性
蒸汽吞吐開發初期,高溫調剖技術的研究依據油藏的原始數據通過數值模擬、物理模型等實驗來進行決策。目前錦州油田已進入蒸汽吞吐開發后期,原油物性、油藏狀況較開發初期存在較大變化,現階段高溫調剖工作的難點也在于油田開發初期原始數據已不能滿足油田目前的發展狀態。因此,在依據數值模擬、物理模型等實驗以及現場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高溫調剖技術規律性研究是該項技術決策的必要途徑。2012年開始,我們開展了高溫調剖技術規律性探索研究,通過多年的分析及總結,目前已經初步掌握了該項技術的規律性認識,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2 影響L9塊高溫調剖效果因素分析
2.1水淹狀況、沉積相與堵水調剖效果的關系
L9塊東部水淹區堵水調剖效果好壞與水淹狀況有對應關系。正常情況下,邊水呈條帶侵入,水線不是很寬的井區適合堵水調剖。若水淹連片,且水體能量強,堵水調剖效果差或不見效。特別是暴性水淹井效果明顯。如09-220井。
L9塊東部水淹區堵水調剖效果好壞與沉積相有對應關系。L9塊東第一條河道較寬,沉積穩定,沉積粒徑相對均勻。而邊水一般沿河道先侵入,所以此區域水淹強度大,且連片水淹,因此,近幾年堵水調剖效果差或不見效。東第二、三條河道較窄,沉積不穩定,沉積粒徑差異大,非均質性強。河道間相沉積更加不穩定,沉積粒徑差異更大,非均質性更強。邊水沿河道侵入,水線較窄,一般不超過30米,所以此區域水淹強度相對較弱,且不連片水淹。因此,近幾年堵水調剖效果好。
2.2 油層厚度與高溫調剖效果的關系
高溫調剖效果好壞與油層厚度有一定關系,效果好的井集中在10-20米之間。油層厚度適中,對于L9塊東部水淹區來說,在10-20米之間效果較為理想。超過20米的效果較差。即使有效果,也不是很明顯,一般有效期較短。
由于L9塊東部水淹區油層水侵復雜,且邊水能量強,厚度超過20米,存在多層水侵,且出水強度均較高,若不采取分層調剖,正常情況下不能將出水層全部封堵,只能封堵部分出水層位。或者原來的強水淹層調剖后被封堵,而弱出水層在注汽后成為新的強出水層。油層厚度小于10米,對于互層狀油藏來說基本是小薄層出水,少量的調剖劑進入出水層,擠注壓力就上升,之后調剖劑很容易進入未水淹層。且油層總體厚度過小,在封堵出水層的同時將油層封堵。
2.3 多周期見效井規律摸索
一種是一次調剖多周期見效:油層總厚度較小,單層厚度小,一次封堵長期見效。一種是多次調剖均見效:油層總厚度較小,單層厚度相對較大,封堵一次見效一次。
2.4 施工壓力的控制與堵水調剖效果的關系
施工壓力與地層壓力特別是油、水層壓差有直接關系,擠注時應選擇合適的速度蹩起壓力,使之高于出水層壓力。由于L9塊于1組原油粘度在10000mPa.s以上,藥劑注入油層阻力大,所以少量藥劑進入油層后大部分進入出水層。但是擠注壓力也不能過高,一旦擠注速度超過出水層所能承受的極限,藥劑將再次進入出油層,使效果變差。因此,擠注壓力和速度的控制對調剖效果至關重要。
2.5 措施前后注汽壓力變化與堵水調剖效果的關系
統計297口井措施前后注汽壓力,措施后注汽壓力較上周期注汽壓力升高的有164口,占總井次55%;措施后注汽壓力與上周期注汽壓力持平的有有92口,占總井次31%;措施后注汽壓力較上周期注汽壓力下降的有41口,占總井次14%。
經統計措施前后注汽壓力無論升高、持平或下降,有效率變化不大。因此,通過措施后注汽壓力是否升高來評價措施是否有效性具有片面性。綜合考慮堵劑用量、類型、注入速度、注入壓力控制等因素是措施成敗的關鍵。
3 高溫調剖規律性認識
3.1 L9塊東北部規律性認識
①采用顆粒調剖劑堵水效果較好,有效率100%;
②南方靠東部的邊水水侵通道強度一般,造成油井堵水效果一般。南方靠西部邊水水侵通道強度弱一些,在此處實施的油井均見到一定堵水增油效果;
③有三個主要水侵通道,北方斷層水和南方邊水,水侵方向為中部,其中北方斷層水出水強度不大。
3.2 L9塊中東部規律性認識
①兩個主要水侵通道,北方斷層水和南方的邊水,水侵方向為西南方向,其中北方斷層水出水強度較大,受到一定影響,堵水效果欠佳;
②采用顆粒調剖劑堵水效果較好,措施有效率100% ;受水侵通道影響較小的區域容易產生較好的堵水增油效果;
③今后在該塊實施堵水調剖時,避開北方斷層水侵通道、南方邊水水侵通道強度較大區域。L9塊中東部東北小區域里堵水增油效果顯著,是今后工作重點。
3.3 L9塊中部規律性認識
①該塊采出程度高,剩余油比東部區域少,因此實施高溫調剖后能有效實現堵水效果,但是油井產能有限,不能見到較好的增油效果;
②中部有一個主要的水侵通道來自北部斷層;
③在該區域選井實施高溫調剖時重點分析油井剩余油潛力。
4 下步工作建議
①開展高溫調剖決策技術研究,具有模擬單井堵水調剖的施工過程 ,預測措施后產液或吸水剖面 、優選注入量 、注入壓力 、注入速度等施工參數判斷油井出水原因 、優選堵劑種類等功能。
②蒸汽吞吐后期,在蒸汽驅發展的情況下,進行蒸汽驅長注井大劑量調剖措施,以調整油層吸氣剖面。
③開展水平井堵水技術研究,研究適合堵水平井底水的技術 ,解決水平井底水脊進問題。
參考文獻:
[1]高博禹等.剩余油形成與分布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特種油氣藏,2004.11(8).
[2]卜銳.蒸汽驅高溫調剖技術研究及應用[J].中國化工貿易,2012,(12):101.
(中油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 遼寧 凌海 1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