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波
摘 要: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是在兩個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召開的一次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深刻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明確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向前推進的新階段,而高質量是新階段的發展主題。毋庸置疑,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謀劃好“現代產業體系”這篇大文章。宣威需要在新發展階段中重新審視自身位置,必須認真學習領會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緊扣國家發展戰略主題,結合宣威實際,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實現宣威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宣威 ;高質量 ;? 發展 ;? 現代產業體系
一、現代產業體系的內涵
現代產業體系是發展經濟學概念,是以智慧經濟(含數字經濟)為主導、大健康產業為核心、現代農業為基礎、通過五大產業(農業、工業、服務業、信息業、知識業)的融合實現產業升級、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形態。現代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中的宏觀產業結構,高附加值,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靈魂;創新性、再生性、生態性、系統性、規模性、精準性,是現代產業體系的本質特征。“十四五”期間推動高質量發展是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主線,那么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就是支撐。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這是新發展階段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更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要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建議》中也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經濟發展,產業是基礎,我國從低收入國家變成中等收入國家,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就是產業的不斷發展。今后要跨越高收入國家門檻,也必須依靠產業的現代化和體系化。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把高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實現創新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進而推動產業體系不斷優化升級。
二、宣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礎
(一)產業升級深入推進
“十三五”時期,宣威市不斷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農業優化升級。農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50.05億元,增加到2020年的87億元,年均增長5.3%。宣威火腿及生豬產業列為全省20個“一縣一業”示范創建;二是工業換擋擴量。累計新增入園項目55個,園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持續推進傳統產業技改升級實施技改項目13個。規上工業增加值從29.92億元增至56億元,年均增長12.3%。三是第三產業提速發展。第三產業增加值由106.1億元增加到191億元,年均增長8.7%。
(二)能源結構不斷優化
到2020年,實現風電產值4200萬元、光伏發電產值2200萬元。“十三五”時期,宣威市加快對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潔凈煤技術、智能電網、新型汽車燃料等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不斷提高新能源在全市能源結構中的比例。積極推進以太陽能光伏產業鏈為重點的能源試驗示范基地、中廣核風電有限公司三尖山48兆瓦風電場、大白巖150兆瓦風電場、羊場30MW農光互補項目建設。南京風電科技有限公司宣威市年300套風電產業基地建設項目已于2020年11月13日開工建設。
(三)數字經濟發展基礎不斷筑牢
“十三五”以來,數字經濟發展取得較大進展。一是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進一步發展完善。實施“千兆光纖進小區、百兆光纖進鄉村、電信普遍服務”等工程,大力推進信息通信網絡提速降費。建設通信光纖線路4.5 萬公路,各類通信鐵塔1754座、各類通信基站 5097套。二是信息化與工業化進一步融合發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實施“兩化融合”及貫標試點示范工程,成效明顯,為全市工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了核心動力。三是政策落實與支撐力度進一步加強。認真落實一系列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助推工業發展的相關文件,大力打造數字經濟,推動全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園區建設成果顯著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一區三園的場平、入園主干道路網、供水管網、供電、通訊、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建標準廠房5.8萬平方米;建成園區道路9條共27公里;鋪設供水管網38公里、排水管網45公里;建變電站4座、搬遷輸電線路55千米。二是狠抓招商引資,增強園區發展活力。2016年至2019年,共包裝儲備項目79個,簽約項目39個,協議總投資103.216 億元,其中落地項目26個,落地資金77億元; 2020年簽訂招商引資協議16個,協議資僉151.5億元,到位資金21億元,履約項目13個。三是優化產業定位,實施重大項目帶動。圍繞一個片區重點扶持一個主導產業的思路,遵循品牌引領、市場導向、龍頭帶動、集中連片、資源依托的原則,全面實行領導包園區、包重點項目建設責任制,加快園區項目推進速度。
三、宣威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一)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
在宣威工業經濟發展中,規上工業企業數在曲靖排第一,產值超10億元的有四戶,但都是重工業,重輕工業結構嚴重失衡。
在重工業中,基本上形成了以煤炭、電力、化工、冶金為主的產業。但各工業發展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大多數企業在宣威只生產初級產品,無更長產業鏈;輕工業中,食品工業主要以火腿生產加工為主,火腿企業小、散、弱,沒有大的龍頭企業來引領發展,產品單一,市場份額小。總之,宣威工業以資源型重工業為主,輕重工業均處于初級階段,結構急需升級優化。
(二)新興產業培育不足
一是產業規模仍然偏小。宣威新興產業起步較晚,雖然近年來發展速度有所加快,但總體上仍處于培育階段,不僅數量少,而且規模小,新興產業占全市經濟總量的比重不是很高,產業的帶動力還不強,經濟的發展方式并沒有實現根本的轉變;二是產業集聚度不高。宣威現有新興產業大部分處在產業鏈中游,與其配套的上下游產業未完全進入,尚未形成配套齊全、功能完備、分工合作的產業鏈;三是研發能力有待提升。盡管近年來,宣威新興產業企業越來越重視科技創新,創新的能力也不斷增強,但總體上,企業研發項目高科技含量明顯不足,大多只是低水平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研發,特別是技術創新的支撐體系還不完善,高層次技術人員嚴重缺乏,這使得宣威新興產業在核心技術研發、自主創新能力上仍較為薄弱。
四、推動宣威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重要舉措
(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筑強現代產業體系新支撐
要推動現代產業體系發展,技術基礎支撐是關鍵。《建議》明確指出:“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在這一重大舉措的指引下,“十四五” 期間,宣威將大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共謀劃儲備33個項目,包括: 3個5G網絡打造方面的項目,4個發展人工智能方面的項目,4個智慧交通方面的項目,4個推進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項目,4個開展數字水利設施體系建設方面的項目,3個推進制造業改造方面的項目,1個加強智慧旅游服務能力建設方面的項目,1個打造智慧城市基礎設施方面的項目,3個打造數字醫療服務體系方面的項目,5個推進智慧教育普惠提質方面的項目,1個構建數字生態環保支撐體系方面的項目。
(二)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絕不是放棄傳統產業,就宣威經濟現狀而言,傳統產業仍然是主角并大有作為。可以依托互聯網、借助大數據、運用人工智能與企業深度融合,通過實施智能化、綠色化、個性化、品牌化、高端化改造,不斷做強煤炭、電力、化工、冶金、建材等五大傳統產業。另外,要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創建“一縣一業”示范縣、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的決策部署,把宣威火腿及生豬產業打造成高水平的“一縣一業”。到2025年,確保全市生豬出欄437萬頭,豬肉產量52萬噸,生豬產值109.25 億元;火腿產量7.1 萬噸,其中,精深加工4.4萬噸,火腿產值突破120億元;到2035年,力爭把宣威建設成為特色鮮明、文化濃郁、優勢突出、中國領先、世界一流的中國火腿及豬肉產品“綠色食品牌”城市。
(三)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打造發展新動能
宣威想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除了發展好自身已有的傳統產業之外,還要做好新興產業這篇大文章。因為站在整個國家范圍來看,其他很多省市、地區已經通過幾十年的積累,傳統產業的比較優勢比較強,相比下來,宣威的差距就比較大。而新興產業則不同,全國都處于起步階段,有差距但不大。再加上,現在正置新一輪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的大浪潮之中,發展機遇多,只要勇于抓住機遇,完全可以實現彎道超車,建立起高質量的現代產業體系。宣威自然資源豐富,這對培育很多新材料產業是一巨大的優勢,宣威要善于發揮這一巨大優勢,積極擁抱新技術。“十四五”時期,宣威要積極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相結合,培育壯大裝備制造業、新材料、稀材、新能源、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等產業,打造宣威新的支柱產業。一是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批產業引領性強、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環境污染小、投資拉動大、規模效益好的產業化項目入駐宣威,這需要宣威不斷改善營商環境和人居環境,“魚逐水草而居,鳥擇良木而棲”,誰都愿意到環境更好的地方來投資和工作;二是盡可能爭取國家、省、市科技項目扶持,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十九屆五中全會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謀劃了新藍圖、開啟了新階段。在這一全新的歷史交匯點,宣威需要提高站位、開闊視野,邊學邊趕,要決然打破傳統路徑資源依賴,釋放出宣威蘊含的強大發展潛能。在謀劃“十四五規劃”的宣威藍圖中,緊緊抓住時代賦予的新機遇,認清新階段中的新挑戰,不斷激發強大的發展活力,在創新科技的引領下,加快宣威產業邁向現代化的步伐,更好、更快實現宣威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共宣威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