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政,郗玉芝,王海芳,毛莉芬,喻偉霞
近年來,醫患矛盾引發的工作場所暴力(Workplace Violence,WPV)已成為嚴重影響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護士因其職業的特殊性,如長時間與患者直接接觸、頻繁與患方溝通等原因,成為工作場所暴力最主要的受害者[1-3]。國內外文獻[4-6]回顧和項目組前期研究[7]表明,患方對護士溝通等服務不滿意是引發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的主要原因。2018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通過不同醫療機構間的資源整合來滿足廣大群眾的多樣化健康需求[8],給三級、二級醫療機構的護理服務態度及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研究多關注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護士的整體暴力現況,缺乏對不同等級醫院護士暴力現況的對比分析。因此,本研究通過比較三級、二級醫院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現況,為不同等級醫院預防工作場所暴力提供參考。
1.1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方法,2018年10~12月選取蘇州市2所三級醫院與4所二級醫院臨床護士1 937名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日常工作中直接和患者接觸的在職護士;②有護士執業證書;③從事臨床護理工作>1年;④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①調查期間不在崗,如產假、病假、休假等;②進修護士。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由課題組根據研究目的自行設計,包括研究對象的人口學資料及科室、醫院級別相關資料。②醫院工作場所暴力調查問卷修訂版:陳祖輝[9]設計,包括4個維度33個條目,調查過去1年工作場所暴力發生頻數;描述過去1年經歷的印象最深的1次工作場所暴力;對工作場所暴力的認知;醫院對工作場所暴力的態度與措施。該問卷在臨床已得到廣泛使用,項目組前期對70名護士研究中,測得該問卷的重測信度為0.803。
1.2.2調查方法 征詢各醫院相關負責人同意后,課題組成員到各醫院科室發放問卷。問卷發放前,向研究對象告知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意義,填寫過程中若調查對象有疑問,研究者采用統一的語言進行解釋說明。共發放問卷2 000份,回收有效問卷1 937份,有效回收率為96.85%。
1.2.3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軟件對數據進行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 有效調查三級醫院護士1 305人,二級醫院632人。三級、二級醫院護士基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三級、二級醫院護士基本資料比較 人(%)
注:*臨床輔助科室,如內鏡中心、體檢中心等。
2.2不同等級醫院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發生現況比較 1 937名護士發生工作場所暴力 1 259名,發生率為65.00%。三級醫院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發生率為62.61%,二級醫院為69.94%,不同等級醫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不同等級醫院護士各類型工作場所暴力發生率比較,見表2。
2.3不同等級醫院護士對工作場所暴力的認知和態度比較 見表3。
2.4不同等級醫院對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的態度和措施比較 見表4。
3.1護士遭受工作場所暴力現象較普遍,二級醫院更嚴重 本次調查顯示,蘇州市1 937名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發生率為65.00%,低于徐奕旻等[10]針對全國各地11 942名護理人員的調查結果(73.29%),高于楊洋等[11]對天津市3 755名護士的調查結果(61.7%),表明我國護士遭受工作場所暴力已成為普遍現象。與三級醫院相比,二級醫院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發生率更高,與有關研究結果一致[12-13]。可能與二級醫院專業技術薄弱、設施不夠完善,不能滿足患者的就醫需求有關。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渴求愈發強烈,對服務的要求及質量也越來越高,在就醫具體情境中,如有不愉快的體驗或要求不能被滿足,很容易引發暴力事件。在暴力發生類型方面,二級醫院護士語言攻擊發生頻次顯著高于三級醫院(P<0.01),可能因為三級醫院更加重視護士服務態度和溝通技巧培訓有關,而研究表明,90%的護士工作場所暴力事件是因為護患之間缺乏溝通造成的[14]。另一方面說明語言暴力是軀體攻擊的基礎,當患方在就醫過程中有負面情緒時,首先會選擇言語攻擊來表達、宣泄自己內心的不滿。因此,二級醫院管理層應對護士進行溝通技巧培訓,鼓勵護士使用親和的語言,換位思考,站在患者的角度聆聽患者的需求,讓患者感到被理解與尊重。

表2 不同等級醫院護士各類型工作場所暴力發生頻次比較 人(%)

表3 不同等級醫院護士對工作場所暴力的認知和態度比較

表4 不同等級醫院對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的態度和措施比較
3.2二級醫院護士對工作場所暴力的認識及態度亟需提高 與三級醫院相比,二級醫院護士“以前聽說過工作場所暴力、認為崗前培訓應包含工作場所暴力預防內容、愿意參加預防工作場所暴力培訓及認為自己會受益于工作場所暴力培訓”,這4個條目選擇率顯著低于三級醫院護士(P<0.05,P<0.01)。可能與近年來三級醫院逐步重視工作場所暴力,加大對醫務人員暴力預防培訓有關。接受過培訓的護士對工作場所暴力認知水平和應對能力逐步提高,在實際臨床情境中可以更為有效地識別、應對暴力事件,從培訓中提升能力,增強獲益感,因此,他們愿意參與暴力預防培訓。國內外研究也證實,系統的暴力預防培訓是有效降低工作場所暴力的方式[15-17]。因此,二級醫院管理層應根據自身護士的特點采取針對性培訓,從而提高護士對暴力的認知度;而三級醫院管理者應注重暴力識別與應對培訓,從而幫助護士有效識別與應對暴力事件。
3.3二級醫院管理層對工作場所暴力的重視程度不夠 本研究表明,三級醫院對工作場所暴力重視程度高于二級醫院,具體表現在鼓勵員工上報工作場所暴力、有專門處理工作場所暴力部門、處理得力及醫院態度這4個方面(均P<0.01),可能與不同等級醫院管理人員的管理理念相關。目前,三級醫院因為醫療技術精湛、服務態度優良是絕大部分患者就診的首選機構,而龐大的門診量、患者等待時間較長、嘈雜的環境等,易引發暴力事件,從而使管理層較為重視工作場所暴力,聚焦服務態度,關注患者就醫體驗,注重服務流程改造。而二級醫院管理層過多關注于醫療、護理技術的提高,忽略了工作場所暴力的嚴重性,使醫護人員在暴力應對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因此,二級醫院管理層應鼓勵護士上報暴力事件,重視員工身心健康,暴力發生時第一時間介入,多部門協調處理,提高員工的幸福感;三級醫院應重視現有暴力預防措施的效果,不斷根據自身醫院實際情況來完善暴力應對策略。
與三級醫院相比,二級醫院護士工作場所暴力發生率更高、對工作場所暴力認知水平較低、管理層對工作場所暴力重視程度不夠,需加強對二級醫院工作場所暴力的關注和干預。本研究僅限于蘇州市,研究結果的代表性有一定的局限。可開展多中心、大樣本調查,從而幫助不同等級醫院管理者制定暴力預防策略,營造良好職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