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銘,劉泳秀,余莉,李萍
工作場所欺凌是指工作場所中不斷的、反復的消極言語和非言語交流的情感虐待,這是一種長期的、難以抗拒的負性行為,被認為是工作場所中最有壓力的現象之一,包括言語、身體、人際關系和社會排斥等消極行為[1-3]。工作場所欺凌存在于各行各業,在護理行業非常普遍,尤以低年資護士和護生發生率較高[4]。臨床實習階段是護生從學校踏入社會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習經歷中不可或缺的時期。實習護生年齡普遍較小,社會閱歷較淺,心理防御機制尚不成熟,與臨床護士相比,實習護生更容易感到工作場所欺凌[5-6]。欺凌會產生諸多不良后果,不僅會導致護生產生憤怒、情緒低落、喪失自信等心理癥狀,出現睡眠障礙、疲勞、頭痛等生理癥狀,還會影響他們學習動力和對專業知識投入的精力和時間[7-10]。本研究調查實習護生遭受工作場所欺凌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引起護理教育者和管理者的重視,幫助實習護生提高預防及應對能力,減少工作場所欺凌的發生。
1.1對象 2019年6月,以便利抽樣方法抽取我院實習護生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實習時間≥8個月;自愿參加本項目調查。排除標準:調查期間不在崗位。共調查實習護生315人,男生25人,女生290人;年齡17~28(20.76±1.79)歲。
1.2方法
1.2.1調查內容 ①人口學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學歷、生源地、家庭人均月收入等。②工作場所欺凌行為:采用負性行為問卷(the Negative Acts Questionnaire Revised,NAQ-R)中文版進行調查,該量表由Einarsen等[11]編制及修訂,主要用于測量工作領域中的欺凌行為。中文版問卷由荀洪景等[12]翻譯及修訂,包括個人相關欺凌(9個條目)、工作相關欺凌(9個條目)和組織不公(4個條目)3個維度共22個條目。采用 Likert 5級評分法,“從來沒有”、“偶爾”、“每月都有”、“每周都有”和“每天都有”分別計1、2、3、4、5分,得分越高表明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水平越高。根據題目“過去6個月中您是否在工作場所受過欺負?”將選擇“沒有”的定義為無欺凌;選擇“有,但是很少”和“有,有時”的定義為遭遇欺凌;選擇“有,每星期好幾次”和“有,差不多每天都有”的定義為遭遇嚴重欺凌。問卷Cronbach′s α系數0.87~0.93,內容效度指數為0.919。
1.2.2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星對實習護生進行調查。為了防止護生反復提交,設置微信帳號只能提取1次。將問卷鏈接發布至微信平臺,采取現場集中方式調查,由負責老師統一說明調查目的和相關內容,護生直接填寫并現場提交。315名實習護生參與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15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行統計描述、獨立樣本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法)、多重線性回歸分析,均為雙側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得分 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得分為22~80分,各維度得分及總分見表1。過去6個月未遭受工作場所欺凌的實習護生208人(66.03%),遭受工作場所欺凌者107人(33.97%),其中遭受嚴重欺凌者27人(8.57%)。


項 目總均分條目均分個人相關欺凌12.77±4.481.42±0.50工作相關欺凌11.62±3.391.29±0.38組織不公7.03±3.171.76±0.79總分31.43±9.921.43±0.45
2.2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得分最高和最低的5個條目 見表2。

表2 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得分最高和最低的5個條目(n=315)
2.3不同人口學資料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得分比較 見表3。
2.4影響實習護生感知工作場所欺凌的多因素分析 將工作場所欺凌總分作為因變量,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分層逐步回歸分析,采用逐步回歸法,α入=0.05,α出=0.10。最終進入回歸方程的變量為就讀護理專業原因(以自己喜歡為參照設置啞變量)、生源地(村鄉鎮及團場=1,縣級市=2,省會城市=3)、學歷(中專=1,大專=2,本科=3)進入回歸方程,結果見表4。
3.1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行為現狀 實習護生受欺凌現象較為普遍,護理專業比其他醫學專業更容易遭遇工作場所欺凌[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過去6個月遭受工作場所欺凌的實習護生107人(33.97%),與Birks等[9]對英國實習護生的研究結果(35.5%)接近,但低于臨床護士工作場所欺凌發生率[15]。可能原因是:一方面,實習階段為護生從校園走向職場的緩沖時期,護生年齡小,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對事物的感知、對社會的理解和對情緒的把控仍然是不確定的,他們正處于人格定型的過程中,當對患者及其家屬的語言不完全理解時,就會產生誤解,主觀易混淆語言攻擊和患者的批評與投訴[16];另一方面,護生初入職場,尚處于學習階段,操作技術欠佳,臨床經驗缺乏,不能獨立完成護理操作,可能會安排做低于能力水平的工作。工作場所欺凌各維度中,組織不公得分最高,工作相關欺凌得分最低,在得分最高的5個條目中,有3條來自組織不公維度,得分最高的2個條目分別為“安排您去做低于能力水平的工作”、“剝奪您的主要工作職責,安排您去做瑣碎的不愉快的工作”,均來自組織不公維度,可以看出實習護生在臨床不受重視,經常會受到不公平待遇,除了各種日常種類繁多的護理工作外,還有額外的工作量,可能會被老師安排取快遞、送材料等。護理管理者應提高帶教老師綜合素質及責任心,公平對待實習護生,幫助護生提升護理操作本領,多做一些能力范圍之內的護理工作。得分最低的條目為“您的工作被過分監督”,可能與醫院護理工作繁忙,帶教老師給護生安排的工作相對簡單有關。

表3 不同人口學資料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得分比較
注:*指每學期平均學習成績,優>90分,良80~89分,中 70~79分,及格≥60分。學歷多重比較,本科與另兩組比較,均P<0.05;就讀護理專業原因多重比較,自己喜歡與父母意見、好找工作比較,父母意見與其他原因比較,均P<0.05;生源地多重兩兩比較,均P<0.05;學習成績多重比較,中與優、良比較,中與及格比較,均P<0.05。

表4 影響實習護生感知工作場所欺凌的多元回歸分析結果(n=315)
注:R2=0.136,調整R2=0.122;F=9.733,P=0.000。
3.2影響實習護生工作場所欺凌的因素
3.2.1就讀護理專業原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件事情、一份工作感興趣才會投入100%的精力并做到盡善盡美。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愿選擇護理專業的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得分顯著低于源于父母意見、認為好找工作的護生;就讀護理專業的原因是實習護生感知工作場所欺凌的主要影響因素(P<0.01)。自愿選擇護理專業的護生對專業認可度較高,實習期間會積極主動學習,更好地融入臨床,認真完成臨床實習,這與李艷等[17]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報考志愿時聽從父母意見、好找工作的護生是迫于無奈學習護理專業,特別是被轉入護理專業的學生,進入臨床后更是會產生心理落差,從而導致護生自我感覺受到欺凌的程度較高。建議護理教育者在護生進入臨床之前盡可能改變此類護生的職業觀念,加強思想教育,在課余時間,可開展小講座,邀請護理專家、優秀畢業生進行宣講,逐漸培養護生的專業價值觀。
3.2.2生源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不同生源地的經濟水平存在差異,受到的教育、思想文化的積淀、理念的形成都有差異。當護生進入臨床,生源地在城市的護生溝通能力強,更易融入新環境,與帶教老師、患者關系可能更融洽;生源地在經濟落后地區的護生,如兵團團場人口較少,人們相處方式簡單,經濟發展總體水平比較低,護生可能相對比較自卑,與帶教老師、患者溝通較少,易被老師忽視,從而導致生源地為農村和縣城的實習護生自我感覺受到欺凌的程度較高。建議醫院帶教老師多關注生源地在落后地區的護生,經常談心,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醫院管理者應當改善臨床環境,讓實習生感覺到安全并有歸屬感[18]。
3.2.3學歷層次 不同學歷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得分比較,得分從高到低排序依次為本科、大專、中專。本科實習護生在工作場所遭遇的欺凌較多,可能因為學歷越高,職業期望越高[19],一方面,護理本科實習生和醫學實習生擁有同等學歷,但進入臨床實習后,兩者的地位和工作性質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大部分醫院缺乏合理的用人機制,本科與大專、中專實習護生在臨床實習時的教學內容、實習條件與實習內容并沒有明顯差別,會產生心理落差,影響其未來的就業選擇[20]。建議護理教育者和管理者應加大對護理專業的宣傳力度,對護生加強心理疏導,針對性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培養熱愛護理事業的情懷。
3.2.4學習成績 不同學習成績的實習護生工作場所欺凌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未進入回歸方程,可能與學歷層次間存在共線性有關。每學期平均學習成績優良的護生專業知識掌握扎實,其動手能力強,帶教老師可能會給其安排一些基礎護理操作,如吸氧、皮下注射、靜脈采血等,同時也會得到患者的信任與尊重;學習成績剛及格的護生,其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相對較差,帶教老師給予的關注可能更多;學習成績中等的護生,處于什么都懂一點,但什么都不精通,帶教老師起初對其期望較大,但其實習期間表現一般,由于落差太大,可能會對其能力有所質疑,給予的關注變少,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中等的實習護生自我感覺受到欺凌的程度較高。
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行為發生比例偏高,學歷、生源地、就讀護理專業原因是影響實習護生感知的工作場所欺凌行為的主要因素。降低護生工作場所欺凌的發生率,對于改善護理人才流失現狀、加強護理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護理管理者、教育者應提高帶教老師綜合素質及勝任力,優化護生實習環境,同時也要重視工作場所欺凌產生的不良后果,找到工作場所欺凌發生的原因,認清其表現形式,關心支持遭遇工作場所欺凌的實習護生,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以應對工作場所欺凌的發生。本文構建的回歸模型擬合效度欠佳,可能與研究對象僅選擇1所三級綜合醫院的實習護生,結果的代表性欠佳有關,建議今后的研究擴大研究范圍,選取不同級別醫院的實習護生進行多中心大樣本調查,以尋找其他影響因素;其次,本研究屬于橫斷面研究,但工作場所欺凌的發生及對護生的影響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今后的研究可考慮橫向與縱向研究相結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