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生元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人民醫院,山西 朔州036800)
脛腓骨骨折系外科疾病,占全身骨折的10%,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增高,表現為局部組織疼痛、腫脹、功能障礙,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外科手術療法是治療本病的首選方法,不僅可以加快肢體功能恢復,而且有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促使患者盡早恢復生活和工作[1]。中醫認為,骨折的發生和骨傷筋損、脈絡不通、氣血壅滯,血溢脈外而瘀血不行有關,建議以活血化瘀、疏經通絡為治療原則。本研究采用手術固定聯合復元活血湯治療脛腓骨骨折患者,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于朔州市平魯區人民醫院治療的脛腓骨骨折患者9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 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18~61歲,平均(39.5±7.2)歲;骨折時間3~8 h,平均(5.11±2.09)h;骨折部位:脛腓骨上段20例,脛腓骨中段12 例,脛腓骨下段13例;病因:交通意外23例,跌落/摔倒14例,其他8例。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20~58歲,平均(39.0±6.3)歲;骨折時間2~8 h,平均(4.87±2.10)h;骨折部位:脛腓骨上段21例,脛腓骨中段10例,脛腓骨下段14例;病因:交通意外21 例,跌落/摔倒15 例,其他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診斷標準參照《臨床診療指南·骨科分冊》[2]:有明確外傷史;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異常活動等;經X 線檢查確診。②中醫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療常規》[3],辨為氣滯血瘀證。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神志清楚,依從性良好;性別不限,年齡18~65 歲;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認知、智力障礙者;有陳舊性骨折、病理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史者;合并心理疾病、惡性腫瘤、凝血功能障礙等疾病者;近期接受相關藥物/手術處理者;月經期、妊娠期女性;失訪者。
2.1 對照組 給予手術固定治療。患者取仰臥位,常規消毒,在患肢大腿中上1/3處系止血帶,充分止血;麻醉起效后,在小腿外側取1個弧形切口,長度為10~15 cm,逐層切開皮膚組織,顯露骨折端,復位骨折,糾正骨折移位現象。針對粉碎性骨折,盡可能矯正骨折短縮移位,置入鋼板固定,確定無活動性出血,使用0.9%氯化鈉溶液沖洗,縫合。如果伴腓骨骨折,結合骨折部位,針對性處理,若是腓骨中上段骨折,脛骨復位即可,無須其他處理;若腓骨下段骨折,則予腓骨復位固定,以穩定踝關節,避免出現創傷性關節炎。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復元活血湯。組成:酒大黃35 g,當歸、柴胡各20 g,甘草片6 g,瓜蔞根15 g,紅花9 g,每日1劑,水煎取300 m L,分早晚服用。連服1個月。
3.1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并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患者術后疼痛,分值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愈重[4]。②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骨不連、感染、神經損傷等。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骨折愈合時間、術后VAS評分比較 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術后VAS評分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脛腓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術后視覺模擬量表評分比較(±s)

表1 兩組脛腓骨骨折患者骨折愈合時間、術后視覺模擬量表評分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骨折愈合時間(周) 術后VAS評分(分)觀察組 45 13.03±0.55▲ 4.10±1.33▲對照組 45 17.15±0.63 7.03±2.11
(2)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22%(1/45),僅感染1例。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5.56%(7/45),包括感染3例、骨不連2例及神經損傷2例。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脛腓骨骨折的發生與直接暴力(壓砸、沖撞等)作用有關,以脛骨干單骨折發生率最高,其次為脛腓骨干雙骨折、腓骨干單骨折,采取外科手術治療可以直觀對其進行復位處理。另外,使用加壓鋼板予以固定,可有效預防骨折斷端微動,進而加速患者康復進程。
筆者認為,氣滯血瘀是骨折的主要病機,建議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復元活血湯。此方在心血管疾病、肋軟骨炎、胸肋部挫傷等疾病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為此,本研究在脛腓骨骨折患者進行手術固定治療基礎上,結合中醫證型,予以復元活血湯。復元活血湯記載于金·李杲《醫學發明》,廣泛應用于軟組織挫傷、胸部挫傷、骨折、眼部外傷等臨床疾病。方中柴胡、大黃為君藥,活血祛瘀;桃仁、紅花、當歸為臣藥,活血,補氣生血,緩急止痛;瓜萎根、穿山甲為佐藥,潤燥消瘀,破瘀通絡;甘草為使藥,調和諸藥[5]。諸藥合用,共奏祛瘀生新、加速愈合之功效。研究表明,柴胡的柴胡粗皂苷成分可增強毛細血管通透性,影響炎癥滲出[6];紅花有效成分可有效控制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7];當歸的阿魏酸、藁本內酯等成分可阻滯血小板聚集,以防發生靜脈血栓[7];桃仁的甾體類、苦杏仁苷、三萜等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8];瓜蔞可阻滯血小板聚集,增強活血效果[9];甘草具有鎮痛作用[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骨折愈合、術后疼痛方面,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且術后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充分表明手術固定配合復元活血湯有利于緩解術后患者疼痛程度,進而減輕其應激反應,加速骨折愈合,減少并發癥,與張俊龍等[11]研究成果相似。但由于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在開展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理論基礎,同時本研究樣本量少、未進行長期隨訪等,直接影響研究的科學性、可信度,建議今后繼續深入探究復合活血湯治療脛腓骨骨折的可行性,以期豐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