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祥
(山西省柳林縣人民醫院,山西 呂梁033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呼吸內科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特征為持續性氣流受限,且隨病情呈進行性發展,易伴發呼吸衰竭,是導致COPD 患者預后不佳的主要因素。已有研究證實,使用無創正壓通氣(NIPPV)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可明顯增加患者的肺通氣量,改善肺功能。但臨床觀察發現此類患者易出現意識不清、排痰障礙等情況,導致NIPPV 治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尋求更佳的治療方案極為重要[1]。丹參川芎嗪是丹參素和川芎嗪的單體復合制劑,具有促進血液循環、清除氧自由基、減輕炎性反應、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等作用[2]。本文探討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合NIPPV 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呂梁市柳林縣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43~72歲,平均(59.47±5.59)歲;病程1~10年,平均(6.51±1.36)年。觀察組男28例,女20例;年齡30~80歲,平均(60.40±6.05)歲;病程1~15年,平均(6.47±1.5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3],經臨床癥狀、影像學及肺功能等檢查確診;神志清楚,有自主呼吸,咳嗽反射存在,無排痰障礙;治療前4周內未出現COPD急性加重情況;輕中度呼吸困難,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為45~6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頻率>25次/分;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并發氣胸或嚴重肺大皰、縱隔氣腫者;因酗酒、吸毒和其他原因不能遵從治療方案者;對NIPPV不能耐受者;治療前1個月曾接受中樞呼吸興奮類藥物治療者;合并嚴重心肝腎、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疾病者。
2.1 對照組 給予氧療、營養支持、解痙平喘等對癥治療,同時予NIPPV 治療,無創呼吸機(美國偉康公司,V60型)調節吸氧分數(FiO2)為30%~40%,呼吸頻率調整至12~20次/min。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調節輔助壓力,調整呼氣壓力至4~8 cm H2O(1 cm H2O=0.098 kPa),吸氣壓力調整至12~20 cm H2O。治療1周。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貴州拜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2020959)10 m 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 L 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治療1周。
3.1 觀察指標 ①血清指標:治療前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肺部活化調節趨化因子(PARC/CCL18)水平,試劑盒均由上海哈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②肺功能: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日本MINATO 肺功能儀測定患者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FEV1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③比較兩組患者的氣管插管率、住院時間、死亡率。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血清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SP-D、PARC/CCL18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P<0.05),觀察組SP-D、PARC/CCL18 水平較對照組降低更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指標比較(ng/mL,±s)

表1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指標比較(n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SP-D PARC/CCL18觀察組 48 治療前 185.42±22.65 123.17±9.68治療后 123.47±13.53△▲ 84.31±7.45△▲對照組 48 治療前 184.26±21.32 122.78±9.24治療后 154.49±17.08△ 95.15±8.24△
(2)肺功能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FEV1、FEV1%、FVC值均較治療前上升(P<0.05),觀察組以上3 項肺功能指標均較對照組升高更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比較(±s)

表2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FEV1(L) FEV1% FVC(L)觀察組 48 治療前 1.56±0.23 35.24±4.52 2.31±0.65治療后 2.48±0.76△▲ 43.36±6.54△▲ 3.73±1.29△▲對照組 48 治療前 1.58±0.27 35.32±4.59 2.04±0.58治療后 1.88±0.43△ 38.24±5.03△ 2.51±0.56△
(3)氣管插管率、死亡率、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氣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P<0.05),住院時間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氣管插管率、死亡率、住院時間比較
COPD 以氣流受限為主要臨床特征,患者多因呼吸衰竭死亡,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有臨床研究表明,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存在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現象,易誘發肺換氣功能障礙,此時采取機械通氣治療可有效改善肺通氣狀況、糾正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為其他對癥治療爭取時間[4]。NIPPV 是通過鼻/面罩連接患者和呼吸機的輔助通氣方式,可有效緩解患者呼吸阻力,改善肺部氣體不均勻的情況。但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處于呼吸抑制狀態,呼吸中樞也會受到抑制,容易出現意識障礙,導致呼吸沖動減少,呼吸動力不足,極大限制了NIPPV 的使用。
丹參川芎嗪的有效成分為丹參素和川芎嗪,其中丹參素可抑制氧自由基及內皮細胞生成,減輕毛細血管損傷并增加毛細血管張力,具有阻止粥樣硬化繼續進展的作用;同時其可降低內皮素含量,并升高一氧化氮含量,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改善血液流變性和血液微循環,防止不穩定型心絞痛時微循環障礙進一步發展[5]。藥理學研究表明,川芎嗪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擴張小動脈、抗氧化、降低耗氧量、清除自由基、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氣管插管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表明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合NIPPV 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療效優于單一使用NIPPV治療。
既往研究顯示,肺功能檢查為COPD 檢測的金指標,對于早期肺部病變,評估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有重要意義[7]。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治療后FEV1、FEV1%、FVC值均高于對照組,提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合NIPPV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呼氣、吸氣能力。除肺功能指標外,本研究還對相關血清學指標進行了檢測,其中PARC/CCL18主要由樹突狀細胞和選擇性活化的肺巨噬細胞產生,能刺激腫瘤壞死因子-α及基質金屬蛋白酶-2等炎癥介質分泌、釋放,并促進炎癥細胞發生聚集與黏附,加劇患者的肺部炎癥反應[8]。SP-D 是一種重要的抗炎介質,主要由肺上皮細胞分泌,據有關臨床報道,SP-D 水平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聯合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SP-D、PARC/CCL1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合NIPPV 可有效緩解患者的肺部炎癥,有利于肺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丹參川芎嗪注射液聯合NIPPV 可有效改善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并改善SP-D、PARC/CCL18等指標,治療效果較佳,且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