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權鋒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人民醫院,廣東 清遠511500)
上呼吸道感染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之一,嬰幼兒多發,患兒通常會出現鼻塞、流涕等癥狀。因嬰幼兒年齡小,無法自行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導致其在鼻腔中長時間滯留,從而引發細菌感染,加重病情,所以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還需要輔助應用鼻腔沖洗治療。本文分析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行鼻腔沖洗輔助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在清遠市清城區人民醫院治療的80例上呼吸道感染嬰幼兒。所選研究對象經檢查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1],排除皰疹性咽峽炎、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及鼻竇、鼻腔等疾病者。按門診就診順序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1例,女19例;年齡3~36個月,平均(19.63±3.16)個月;病程2~6 d,平均(3.59±0.99)d。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4~35個月,平均(19.59±3.20)個月;病程3~7 d,平均(3.61±1.03)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西藥治療。阿莫西林(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國藥準字H44021351)口服,每次5~40 mg/kg,每8 h服用1次;馬來酸氯苯那敏(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2020236)口服,每次0.5~2 mg,每日3次;急支糖漿(太極集團重慶涪陵制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0020615)口服,每次5~7 m L,每日3次。持續治療5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常規西藥治療基礎上加行鼻腔沖洗輔助治療。采用噴霧式鼻腔清洗器洗鼻,患兒頭略低,身體前傾,張開嘴用口呼吸,將噴霧沖洗頭的一端對著單側鼻孔,反復多次按壓開關,使洗鼻液(0.9%氯化鈉溶液)噴入鼻孔內,再從鼻腔回流出來,一側鼻孔清洗后,換另一側鼻孔清洗。每日清洗1~2次,持續治療5 d。
3.1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鼻塞、流涕、發熱、噴嚏改善時間。②通過自制調查問卷調查兩組患兒家長滿意度,滿分為100分,分為滿意(90分以上)、一般(60~90分)、不滿意(60分以下)3個等級。
3
.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兒鼻塞、流涕、發熱、噴嚏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表1 兩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比較(d,±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鼻塞改善時間 流涕改善時間 發熱改善時間 噴嚏改善時間觀察組 40 2.15±0.79▲ 2.13±0.79▲ 2.09±0.83▲ 2.24±0.70▲對照組 40 4.73±0.70 4.53±0.83 4.83±0.85 4.69±0.73
(2)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屬總滿意率為90.00%(36/40),高于對照組的70.00%(28/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上呼吸道感染患兒家屬滿意度比較[例(%)]
嬰幼兒上呼吸道感染是因多種病因導致的上呼吸道炎癥,本病不僅累及鼻部,還會累及咽部等,威脅患兒的健康成長[2]。嬰幼兒鼻黏膜血管豐富,而且相對柔嫩,容易受到多種病原體的侵襲,一旦發生感染會出現鼻黏膜腫脹癥狀,使黏液分泌增加。而嬰幼兒自身無法對鼻腔分泌物進行及時有效的清理,使分泌物長時間留滯于鼻腔中,進而產生堵塞現象,表現為張口呼吸、呼吸困難等癥狀,也容易引發細菌感染,加重病情,延長治療療程[3-4]。
鼻腔沖洗輔助治療是采用噴霧式鼻腔清洗器沖洗鼻腔中殘留分泌物,這種方法可以減少炎性因子,提高黏膜纖毛功能,降低黏膜水腫,使鼻腔保持通暢、清潔狀態[5]。鼻腔沖洗后避免了鼻腔中病原體繁殖,可促進患兒康復[6]。另外,選用0.9%氯化鈉溶液進行鼻腔沖洗輔助治療,不僅與鼻黏膜生理要求相符合,同時也避免了對鼻黏膜產生過度刺激,可以保證沖洗效果[7]。本研究對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行鼻腔沖洗輔助治療,并與單獨常規治療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鼻塞、流涕、噴嚏、發熱等癥狀改善時間均少于對照組,說明鼻腔沖洗輔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減輕患兒痛苦。患兒癥狀減輕,呼吸更順暢,因此患兒家長更滿意和認可臨床服務。
綜上所述,上呼吸道感染患兒行鼻腔沖洗輔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臨床癥狀,還可以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