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全國統一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以來,截至2019年12月底,上海市在外國人來華工作系統內審核通過注冊單位3.8萬余家,審批通過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21.5萬余份,其中發放許可通知2.6萬余份,發放許可證18.8萬余份。在實施過程中,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聚焦三項新的重大任務落實,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著力點,有力推動外國人才服務管理政策舉措再創新。
上海市結合區域特點出臺針對性政策支持外國人才引進。
賦予臨港新片區引進外國人才更大自由度和便利度。根據《中共上海市委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高質量發展實施特殊支持政策的若干意見》精神,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充分對接臨港新片區外國人才引進需求,專門制訂《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更加便利更加開放地引進外國人才的通知》。該《通知》推出一系列新片區外國人才特有政策創新措施,基本涵蓋外國人才引進、管理、服務各個環節,主要以高科技領域的外國人才、創新創業外國人才為引進重點,賦予新片區引進外國人才的管理權與自主權,在強調外國人才引進的同時,更要做好區域內外國人才的服務工作。
支持松江區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是重要的國家戰略。2016年,上海松江區提出,沿G60高速公路構建產城融合的科創走廊。而今,上海松江,浙江嘉興、湖州、杭州、金華,江蘇蘇州,安徽宣城、蕪湖、合肥,三省一市九城市組建全國首個跨省實體化運作的一體化發展集群,實現企業證照跨省“一網通辦”;建立跨省分工協同創新的“產業聯盟”……探索制度、技術、基金、交通、平臺“五個對接”,謀求規則、產業、資金、設施、要素“五個互通”。目前,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的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創新集群發展迅速,創新要素集聚度不斷提高,外國人才也將隨之大量引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立足促進長三角區域外國人才“引得進、待得住、流得動”,積極推進外國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全力支持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包括下放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權至松江區;在積極爭取科技部支持下,探索在長三角G60科創走廊9城市建立外國高端人才互認工作機制,促進持外國高端人才工作許可證的外國人才在G60科創走廊9城市自由流動,并開展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異地就近辦理;充分利用上海市外國專家局駐海外聯絡處的渠道和資源,支持G60科創走廊的重點企業赴海外引才引智,支持松江區開展區內外國人才社會融入服務等。
支持浦東新區探索開展外國人才管理制度創新。為進一步支持浦東新區改革開放再出發,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進一步推進浦東新區加大國際人才引進政策創新力度,放寬自貿試驗區內用人單位引進高科技領域外國人才的年齡、學歷和工作經歷限制,先行試點實施外國高端人才辦理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的差異化流程和用人單位信用管理制度,對信用優質的用人單位給予無犯罪記錄證明、工作資歷證明和相關任職資格證明采用承諾制,學歷證書免于認證,材料核驗流程簡化等綠色通道。
按照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為進一步做好上海市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下沉式管理與服務,更好地發揮市區聯動的作用,在審批權已下放長寧區和浦東新區的基礎上,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科學謀劃、積極爭取,主動溝通并充分對接相關部門。本著“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則,2019年9月市審改辦發文明確市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權繼續下放至黃浦、徐匯、楊浦、閔行、松江及青浦六個區,逐步形成上海市外國人才來華工作管理與服務的市區兩級網絡。同時,進一步面向各區和用人單位,分層面召開外國專家管理工作情況溝通會,加大政策宣傳培訓力度,支持各區發揮主觀能動性,做好區域內外國專家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根據市政府有關要求,為進一步優化外國人在滬辦理工作手續的流程,上海市外國專家局與上海市公安出入境管理局溝通協商進一步優化上海市外國人工作許可及工作居留辦理的流程,探索實現外國人工作相關證件的“同一窗口、并聯審批、同步拿證”模式。市級層面采用市外國專家局入駐市公安出入境管理局進行外國人工作許可和工作居留的一窗式受理,對外建立外國人來滬工作統一申報系統,真正方便用人單位“填一張表、走一扇門、辦兩件事”。

李政道學者Jason Evans成為首位在“單一窗口”完成“雙證”辦理的外國人才
在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給予浦東新區先行探索試點區域內單位信用管理制度后,浦東新區融政策于系統,將企業信用管理與系統建設有機結合,進一步完善區域內事中事后監管,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兩方面:
政策層面探索試點區域內用人單位信用管理制度。按照改革開放再出發的要求,浦東新區結合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及監管的常見問題,初步建立了誠信檔案和虛假承諾黑名單制度。根據用人單位不同的信用問題情況對應不同的情形處理,建立“動態監管”“風險監管”“信用監管”和“分類監管”四大監管體系,形成了監管閉環。建立申請人誠信檔案和虛假承諾黑名單制度,對于列入黑名單的申請人和用人單位將實施相應的懲戒措施,進一步完善了區域內用人單位的信用監管體系。
系統層面專門建立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監管應用場景平臺。浦東新區針對區域內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的風險監管,梳理了三大類六大風險點,并專門在系統內設立風險點管控,建成了浦東新區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監管應用場景平臺,由“抽象監管”衍生成“數據監管”。同時,應用場景平臺圍繞產業、來源國、學歷、年齡、薪酬等多個維度對外國人在浦東工作情況進行深度分析,準確把握在浦東工作的外國人與浦東產業發展的情況,更直觀地了解區域內外國人的分布情況,進一步做好信息規整及大數據分析研判,為政策的制定創新提供數據支撐。
上海市積極推進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
在浦東新區和長寧區先行試點。上海市外國專家局在浦東新區和長寧區先行開展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兩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針對持有A類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證的外國高端人才,給予由區各部門提供的包括獎勵資助、政策咨詢、創新創業、安居保障、醫療保健、社交生活等政策待遇和服務。如2019年浦東針對區內高層次人才推出了“一通卡”,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首期開通了健康管理服務項目,在原有的體檢項目基礎上還提供了健康管家、慢病管理、就醫協助等多元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平臺還設置了線上響應、線下跟蹤協調的“幫辦”服務,采用“空白清單”的方式,設立服務專員隨時接單、跟蹤解決人才的個性化問題,為外國高層次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務。
為外國高端人才提供辦理個人信用卡的便捷渠道。為解決外國人才申辦信用卡困難,上海市外國專家局主動協調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為來滬工作的外國高端人才專門定制了一款個人信用卡,滿足其在境內、外雙重支付的需求。目前,所有持本市簽發的A類《外國人工作許可證》的外國高端人才,憑《外國人工作許可證》、本人有效護照、外國人在滬居留許可證等材料即可辦理。同時,銀行方面還提供工資購匯、專屬客戶經理等一系列后續配套個人金融理財服務。
2018年1月1日起,上海市作為首批人才簽證試點城市之一率先開始實施外國人才簽證制度,截至目前,上海市共核發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672份,該項制度實施以來受到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外資研發中心及世界500強企業等用人單位普遍歡迎。主要做法包括:一是縮短審批時間,即提交即受理。自主加壓,將高端人才確認函“一個工作日內予以受理,五個工作日內予以審批”時間縮減至“一個工作日內予以受理,兩個工作日內予以審批”,最快可當日受理,隔日審批。二是主動對接,提供精準服務。對需辦理人才簽證的潛在單位進行分類梳理,針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項目合作方派遣來的人才及團隊,在項目基本落地時就主動與單位對接,進行政策答疑與辦證指導;針對跨國企業中的外國高端人才,借助領團會議、歐盟商會沙龍等各種場合宣講人才簽證的政策,現場答疑解惑。三是政策引導,線上線下全覆蓋。借助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網站,以FLASH形式發布外國高端人才確認函的具體操作流程和辦法,指導用人單位正確使用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新系統,定期發布相關政策動態。
(上海市外國專家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