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釗 圖/李藝雯
“看了西光所,聽了趙衛所長的介紹,我反復強調的創新發展戰略有了依據”。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西安光機所,留下了這樣的評價。這是光機所的榮耀,更是西安和陜西的榮耀。
西安這座古老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充滿青春活力的科技創新之城,被稱為中國硬科技之都。那到底,什么樣的科技才算硬科技呢?西安市科技局(外國專家局)局長李志軍娓娓道來,硬科技又稱硬核科技,是以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術、光電芯片、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
李局長補充說,區別于由互聯網模式創新構成的虛擬世界,硬科技屬于由科技創新構成的物理世界,需要長期研發投入、持續積累才能形成原創技術,具有極高技術門檻和技術壁壘,難以被復制和模仿。硬科技是對人類經濟社會產生深遠而廣泛影響的革命性技術,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動力和源泉。
西安市布局硬科技分為八大領域:1.人工智能;2.航空航天;3.生物技術(含基因技術、腦科學等);4.光電芯片;5.信息技術(含量子科學、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等);6.新材料;7.新能源;8.智能制造。毋庸置疑,這八大領域的硬核科技,都是助力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堅實基礎。

西部超導人事行政部人事主管王毓向央媒記者采訪團介紹產品
西安高校云集、研究院所遍地,但在產學研結合上最有名還是“一院一所”,一所就是習近平總書記點贊的西安光機所,一院則是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以下簡稱有色院)。這兩家科研機構在硬核科技研究進展和產業化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
西部超導是2019年科創板首批上市企業之一,也是西北地區為數不多的科創板企業,這家企業正是有色院的院辦企業,像西部超導這樣的企業,有色院還有幾十家。光機所旗下的科創企業更是高達320多家,往往是一個人就帶動一個項目,拉起一個公司,在傳統定義上保守封閉的西安,科創領域這種開放度令人難以想象。
《亮劍》里的李云龍說,一支隊伍的精神氣質主要來自這支隊伍的首任領導人。西安光機所首任所長龔祖同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前輩,他最初學的是核物理,后來中國物理泰斗葉企孫教授跟他說,中國現在沒人學光學,你去學現代光學吧。為了祖國的需要,龔老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現代光學,先是考上了美國羅切斯特大學,但并沒有去讀,后來直接去柏林技術大學學習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學技術。1979年,龔老以75歲的高齡加入中國共產黨,一時傳為佳話。
因為“一院一所”執行的都是典型的專家治校,他們的科研工作環境十分開放,每年都吸引著大量外籍專家前來研究創業。西部超導創立于2003年,正好是中國簽署協議,加入國際熱核聚變(ITER)項目的元年,企業快速發展的16年,正是充分運用國外智力資源的16年。西部超導先后引進260余人次的外國專家到公司交流訪問、講學、工作,通過與法國、日本等國家的高技術企業和研究院所合作,西部超導在超導材料的應用研究和產業化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
這些外籍專家和創業者中有人早年在光機所和有色院拿到碩博士學位,出國求學或在外國開展科研合作,一走就是幾十年,他們在國外已經功成名就,生活優渥、衣食無憂,但在母校和祖國的感召下,紛紛回國創業,在各自的細分創新領域里,都闖出了一番天地。
科學技術部國外人才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辦的“2018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主題活動中,西安位列最具吸引力的十強城市第九名。活動由諾貝爾獎獲得者、圖靈獎獲得者、中國政府友誼獎獲獎專家、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入選專家等外籍專家評委團隊投票,針對城市的政務、政策、工作、生活環境進行評價。主題活動負責人李藝雯接受采訪時表示,“2018年的專家投票結果顯示,西安的文化休閑環境一項得分明顯高于其他二級指標,說明西安的歷史文化底蘊對海外人才有較強的吸引力。另外,海外人才獲取相關事務辦理要求/流程的便捷度得分也高于西安市其他項目的平均分值,在打造外籍人才科技創新軟環境方面,西安市科學技術局(外國專家局)功不可沒。”
奕斯偉的名字(ESWIN)很有意思,寓意是“E solution to win”(以光明之心,創偉大事業)。奕斯偉的愿景是“成為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致力于成為半導體領域受人尊敬的偉大企業。西安奕斯偉是專業從事12英寸集成電路用大硅片的公司,截至目前有二十幾名韓國專家,其中主管技術的副總經理洪永洛談起西安來,充滿了感情。他說,1400多年前的唐代,他的遠祖從中國安徽徽州遷徙到了韓國,自己是第38代孫,在韓國退休后,他再次來到中國參與創業,有一種回家的感覺。他雖然已經年近六旬,但是在公司青春創業氛圍的帶動下,自己也十分陽光年輕,頭上一根白發也沒有,還經常自我加壓,周末也跑來工廠、辦公室主動加班。

西安市科技局(外國專家局)局長李志軍接受記者采訪

西安奕斯偉公司副總經理洪永洛(韓國)接受記者采訪
洪總說,20世紀90年代,韓國的電子產業非常拼,每天工作時間都在十幾個小時以上,就是這種昂揚拼搏的精神,造就了韓國電子產業的輝煌。而在今天的西安,他又看到了這種久違的創業拼搏精神。
西安是一座文化之都,來自法國圖盧茲的美珊是一名西安媳婦,她在圖盧茲結識了自己的丈夫:閻良小伙黃臻。起初兩人在上海工作,最終決定放下熟悉的環境、優厚的收入來到西安發展,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這里濃厚的文化底蘊和創業氛圍。西安市科技局李志軍局長介紹,西安正在著力打造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一個是硬科技產業集群,另一個就是文化產業集群。
在外界普遍感覺經濟發展乏力的時刻,西安的硬科技產業卻一枝獨秀、逆勢上揚。有志者事竟成,來到西安科研創業的外國專家,無疑都是有志者,他們勤奮勇敢、苦心孤詣,牢牢堅守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坐得住冷板凳,不去掙快錢熱錢,期待著有一天能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一個硬科技產業的春天。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外國專家的這種信心,來自三秦沃土的深情厚重,來自陜西硬科技產業集群的綜合完善,來自西安市政府各級官員的勤勉努力。光機所的美國專家羅伊·戴維森說得好,硬科技比高科技還要高,世界上適合硬科技發展的地方并不多,而西安恰恰是一座最具硬科技文化氛圍的城市。只要政府官員們都能長期堅持“店小二精神”,繼續提供優質的政策支持服務,西安的硬科技創新產業就一定能夠鑄造更加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