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月,孔令今
(山東建筑大學熱能工程學院,濟南250101)
當前,我國能源供給形勢嚴峻。對于夏熱冬冷地區(qū),降低空調能耗是當前必須考慮的問題。對于空調房間,除了采用主動降溫技術外,一些被動降溫技術也應考慮在內,其對節(jié)能降耗起到很大的作用。夜間通風是一種有效的被動式降溫方式,利用周圍環(huán)境的冷空氣作為熱容來降低室內空氣溫度和降低建筑構件溫度,并將建筑構件中儲存的熱量排放到室外環(huán)境中,以改善室內舒適度。
夜間通風研究主要內容為不同氣候類型、不同建筑形式對夜間通風降溫效果的影響。最初對夜間通風的研究主要采用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分析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進而得出不同因素對夜間通風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簡單的設計方法。近些年,隨著仿真模擬技術的成熟與推廣,可以通過仿真模擬設置相關參數(shù)和邊界條件,進一步模擬夜間通風的問題,探明影響夜間通風降溫效果的因素。
陳海旎[1]等人利用建筑能耗模擬軟件Energyplus,分別選取北京、上海、廣州代表寒冷地區(qū)、夏熱冬冷地區(qū)、夏熱冬暖地區(qū)進行研究,得出在相同的時間段,寒冷地區(qū)的夜間溫度低,通風帶走室內熱量的效果更佳。
亓曉琳[2]等人通過研究,驗證了夜間通風技術在北方嚴寒地區(qū)的辦公建筑中具有可行性。在研究過程中,引入了可量化分析夜間通風降溫潛力的氣候降溫潛力(Climatic Cooling Potential,CCP)的可視化方法,以此作為指標量化,得出各臺站夜間通風氣候降溫潛力值,與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相結合,得出夜間通風氣候降溫潛力分布圖,并將分析結果可視化。
羅莉莉[3]等人通過分析某大學校園公寓熱濕環(huán)境測試結果,計算除熱能力,再結合重慶市空調耗電量模型,得出重慶市空調季節(jié)夜間通風節(jié)能潛力。計算出重慶地區(qū)具有夜間通風潛力值,且在空調季節(jié)可以節(jié)約1.58×108kW·h的電量。
Artmann[4]等人研究了各類參數(shù)對夜間通風冷卻效果的影響,采用了HELIOS的模擬程序,分別對建筑結構的得熱量、空氣交換速率、熱交換效率以及氣候條件進行了研究。分析得出,氣候條件和空氣交換速率是最大的影響因素,熱交換效率與得熱量對冷卻效果也有較大的影響。
楊昌智[5]等人利用建筑能耗模擬分析軟件DeST,研究通風換氣時間、換氣次數(shù)與排風溫度之間的關系,得出建筑夜間通風的排風溫度隨通風時間的變化呈對數(shù)變化的規(guī)律。影響夜間通風效果的因素包括通風時間和換氣次數(shù),所以,要尋找二者之間的最優(yōu)組合。最優(yōu)的通風時間和換氣次數(shù)組合可以使得排風溫度處于最高效點,進而實現(xiàn)通風能效的最優(yōu)控制。
李崢嶸[6]等人以上海地區(qū)典型辦公建筑為例,研究樓層及朝向對夜間通風降溫節(jié)能效果的影響。通過分析北向房間和南向房間的夜間通風降溫效果可知,南向房間的日得熱量多,夜間所需通風時間長,與北向房間夜間通風效果相比較差。隨著樓層的升高,室內外氣壓差值變化越大,夜間通風降溫的效果越顯著,更能達到節(jié)能降耗的目標。
張東凱[7]等人針對7個室內布局基本相同的房間進行了夜間通風的實驗研究,針對不同的影響參數(shù)分析,研究不同天氣狀況、不同陽臺門開啟度及不同控制方案條件下,夜間通風對學生公寓降溫效果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陰天室內夜間溫度降幅最大可達0.5℃,晴天降幅最大可達0.6℃,天氣狀況對夜間通風效果的影響較小;隨著換氣次數(shù)越大、通風時間越長,夜間通風的降溫效果越明顯,學生公寓的舒適性越好。
朱新榮[8]等人以西安地區(qū)既有辦公建筑為研究對象,研究蓄熱和夜間通風對建筑室內熱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實驗結果可知,采用夜間通風措施與未采用通風措施房間的平均室內溫度差值為1℃,最大差值超過2℃,說明夜間通風可以有效地帶走室內的熱量,降低室內溫度;采用蓄熱措施后其室內溫度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約3℃。2種措施結合運用,有96%的時間可以在不使用空調設備的情況下達到室內熱舒適狀態(tài),大大降低了空調能耗,起到節(jié)能環(huán)保的作用。
王雯翡[9]等人研究由相變混凝土復合墻體構造的房間在夜間通風下的熱環(huán)境,利用焓法建立結合夜間通風的相變混凝土復合墻體動態(tài)傳熱和房間傳熱數(shù)學物理模型,結合仿真模擬方法,研究北京地區(qū)夏季和過渡季應用該相變復合墻體動態(tài)傳熱和室內熱環(huán)境的時變特性。對該相變復合墻體傳熱的影響因素,如相變溫度、相變層厚度、通風次數(shù)、通風時間以及相變層和絕熱層的位置等進行優(yōu)化分析。
楊柳[10]等通過對窯洞民居室內熱環(huán)境的調研后發(fā)現(xiàn),窯洞的厚重墻體可有效降低室外溫度波動對室內溫度的影響,厚重的墻體相當于熱阻和隔熱層,在室內外溫差相同的情況下,降低室內外空氣的換熱量,減緩室內溫度的變化,從而創(chuàng)造出冬暖夏涼的室內環(huán)境。
總結關于夜間通風的研究成果,將影響夜間通風的因素簡單地劃分為4類:(1)氣候適宜性;(2)夜間通風的參數(shù);(3)建筑的參數(shù);(4)建筑體的蓄熱。
夜間通風已經被證實為一種有效的被動式降溫方式,并通過實驗探究、數(shù)學分析、仿真模擬等方法,得出最佳換氣次數(shù)與通風時間組合等來提高夜間通風降溫效果,更好地起到節(jié)能降耗的作用。對于商業(yè)、教育以及辦公建筑,其作息特點都為夜間通風的引入提供了很好的條件,這種被動式降溫方式不僅可以滿足舒適度的要求,還能降低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