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宇芳
(中國聯合工程有限公司,杭州31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步伐的不斷加快,物流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承擔倉儲、分揀等功能的物流倉庫是現代物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物流倉庫規劃及設計,不僅能承載更多的功能需求,提升市場匹配度,更能提升運營使用的便利性,加快物資的流動速度,從而提高運營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許多通用物流倉庫設計標準主要以普洛斯物流園的設計標準為基礎,其他開發商再根據自身的成本控制、戰略客戶需求、企業特色等方面進行局部修訂而成,基本具備如下共同特點。
1)設計主要針對常用的集裝箱卡車,車長15m,單邊裝卸貨場地寬度30~33m,面對面裝卸貨場地寬度45~50m,集卡車道轉彎半徑15m。
2)在滿足當地規劃指標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將建筑密度和容積率做到最大,充分利用場地,提高可租賃面積,從而提高項目投資回報率。
3)總平面綜合布置了物流倉庫、綜合樓、物業及設備用房、門衛及公共衛生間、垃圾房、停車場、自行車及助動車棚、裝卸貨場地、行車及人行道、綠化等,合理規劃行車流線,滿足物流日常運營的各種功能需求。
1)倉庫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類別一般按丙類2 項(除棉、麻、絲、毛及其他紡織品、泡沫塑料等物品外)設計,耐火等級為一級[1],同時設置規范要求的消防系統,將單體倉庫的占地面積和單個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增加3 倍,以便增大庫內使用空間,降低建安成本。
2)倉庫梁底最小凈高9~10.5m,地坪承載力20~30kN/m2(2~3t/m2),平整度一般按不超過3mm/2m 控制,滿足庫內搭設5~6 層普通貨架的要求。
3)單層庫縱向柱距一般為11.4~12m,橫向跨度20~29m;多層庫非頂層鋼筋混凝土柱距11.4~12m,頂層橫向抽柱形成22~24m 跨度,滿足一個柱距內能搭設4 排標準貨架的要求。
4)庫內地坪比室外裝卸貨區地坪高1.3m,月臺上設置必要的液壓升降平臺,外墻上設置必要的卸貨提升門,門上方設置6~8m 寬的外挑雨篷,滿足市場上通用集卡車的裝卸貨要求。
5)分單元設置辦公夾層或集中設置辦公樓,滿足客戶的辦公需求。
6)防撞設施設置到位,以防止集卡車、叉車運行撞擊破壞房屋及設備,如卸貨停靠區外墻處設置凸出墻面的混凝土防撞飄帶,機電設備、門四周設置防撞柱,陽角處設置防撞角鋼等[2]。
1)單層庫采用門式剛架鋼結構體系,多層庫主體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頂層抽柱,屋面鋼梁,可以滿足庫內大空間的要求。外墻和屋面圍護一般采用彩鋼板,墻面也可采用夾芯板或ALC 板。
2)多層庫行車坡道和高架平臺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滿足集裝箱卡車的運行,其中高架平臺中部由于需要考慮一樓的貨車通行,存在20m 以上跨度的柱距,一般采用預應力結構,以控制梁截面和撓度。
3)單層庫中柱的縱向柱間支撐采用門式支撐,不采用交叉支撐,以不影響內部搭設貨架或叉車通行。
1)庫內設計自動噴淋滅火系統、消火栓系統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
2)倉庫每個防火分區的設計負荷約為90kW,普通負荷電柜內預留20kW 的負荷。園區提供發電機作為備用電源,發電機容量能同時滿足一次火災投入使用消防設施的最大負荷需求以及大功率消防設備啟動過電流的需求,同時考慮滿足日常運營的重要負荷需求。
3)倉庫內外設置必要的叉車充電區,以滿足日常叉車的充電需求。庫內外的照明照度設計能滿足物流運營的需求,如庫內存儲區一般達到150lx,理貨區一般達到200lx。
4)倉庫設計自然排煙或機械排煙系統,以滿足火災情況下的排煙要求。
在非客戶定制的情況下,事先按企業通用標準進行設計和建設,是物流地產開發的重要特點,但在建設過程或建成后,客戶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局部改造,從而增加項目工期和成本,甚至進行大量的拆除重建,造成資源浪費。如何減少后期改造的可能性,降低改造成本,讓通用設計標準更加通用是非常重要的。現就針對目前市場情況和客戶改造需求,闡述提升設計通用性的想法。
目前,物流運營車輛逐漸多樣化、加長化,設計標準的研究對象也應隨之調整,不能只局限于15m 長的集卡,總圖設計應充分利用地塊的形狀,卸貨場地的寬度應進行區分,在以30~45m 寬為主的情況下,可局部設計18~21m 的卸貨場地,適用于6.8m、9.6m 等小型貨車的運營,也可局部設計35~54m 的卸貨場地,適用于17.5m、21.5m 等大型貨車的運營。
根據倉庫所在的地理位置,充分研究潛在客戶群,總圖規劃時盡量考慮此類客戶群的偏向性。例如,如果所在位置靠近市區或高速口,適合快遞快運客戶,那庫型設計應該多配置些雙邊庫、外置月臺庫,因為這樣能提高他們的操作效率。如果所在位置不太靠近市區,適合以存儲為主的客戶,那庫型設計可多配置單邊庫、內置月臺庫。單邊庫宜淺不宜深,一般不要超過85m 為宜,雙邊庫不宜太淺,一般90~110m 為宜。總圖的規劃設計既要滿足大多數客戶的使用要求,提升招商吸引力,又要保證一定的可租賃面積,滿足投資回報的測算,權衡點的控制比較重要。
很多項目中倉庫預留設計了過大的辦公區,占用了卸貨口位置,設計時應盡量減少預留辦公區面積,或僅在卸貨面的上方設置少量的夾層辦公區,底層架空進行卸貨和叉車通行,充分利用所有柱網內的卸貨面。優化叉車坡道的設置也可以增加卸貨口,雙邊庫僅一邊設置即可,外置月臺可以多個防火分區共用一個叉車坡道。
做好卸貨門的設計也是物流建筑設計的關鍵之一。用于低溫冷藏的倉庫應采用內置月臺配以小門的設計,通常為2.75m×3.5m,冷藏車尾部靠門,通過門封的密閉更能保證裝卸貨過程內部溫度的保持。用于快遞快運、電商的倉庫當采用內置月臺時,則應設計成大門,保證一個約12m 的柱網內能停靠3 輛貨車進行卸貨,可提高平面利用率;當采用外置月臺時,則不需要設計大門,由于有外置月臺的空間轉換,小門的設計也能很好地滿足使用要求。此外,北方寒冷特別是嚴寒地區應盡量避免設計成大門,避免冬天對庫內的保溫不利。
對于采用普通混凝土結構的多層庫及高架平臺,往往受到超長結構的限制,設計設置了100~150mm 的結構抗震縫脫開形成若干個主體,這種方法能很好地解決溫度應力問題,但在縫的處理上往往設計或施工不當,造成滲水漏水、蓋板脫落、過渡不平整等缺陷,嚴重影響了日常使用。采用預應力的措施,不設雙柱結構縫,在施工階段通過預應力張拉對結構建立有效壓應力,從而抵抗后期的收縮及溫度變化引起的拉應力,能較好地控制溫度裂縫;同時,預應力筋為高強度鋼筋,可以減少約30%普通鋼筋配筋量,降低梁截面高度,提高倉庫凈高。
在高架平臺和倉庫主體之間,行車坡道與高架平臺之間,由于結構計算的需要,不可避免地采用結構縫,則縫的設計需考慮貨車、叉車運行的承載要求和平穩過渡,同時做好防水滲水處理。高架平臺和行車坡道上可采用高架橋成品縫的做法,高架平臺和倉庫之間應專門繪制詳圖,接縫蓋板需具備足夠厚度且不應凸出地面,同時具備結構滑動性,而不是簡單地套用不適用的國標圖集。
標準物流倉庫一般用于出租,客戶租用后會對倉庫進行改造,這時就需要倉庫內的防火墻具有改造的可能性和靈活性。如果設計不當會影響后期改造的便利性。例如,防火墻采用ALC 板時,墻上的剛架結構搖擺柱設置得很密,為滿足橫鋪ALC 板的需要,柱間距僅有4.5~5.5m;如果ALC 板采用豎鋪,搖擺柱間距設計為8~10m,則可以大大提高開門位置的靈活性,而且能降低工程造價。
通用物流倉庫設計標準需權衡多方面因素,滿足成本控制、投資回報率、客戶使用需求等多方面的要求,隨著土地市場價格和客戶業態的變化,需要不斷地進行更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