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慶仕
(廣西東融產業園管理委員會,廣西 賀州542813)
頂管施工作業的條件準備包括6 個:
1)在頂管施工開始之前,需要根據設計圖紙及施工方案的具體要求,深入調查施工區域內的地下管線,并且通知相關產權單位進行轉移和保護,確保地上的障礙物都得以清除。
2)根據工程地質材料降低地下水位,將水位下降到坑底和管道低0.5m 以下。
3)確保施工區域的供水供電穩定,臨時設施應該滿足頂管施工的基本要求。
4)做好機械、運輸車輛和各種輔助設備的維修檢查和進場工作。
5)檢查道路兩旁的居民情況,包括房屋的結構類型、層高、原開裂的情況,將原開裂的房屋做好標志,拍照留存。
6)為了確保施工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需要配備柴油發電機作為臨時應急電源,將發電機和配電房設在一起。需要發電時,在通過雙電源互投柜聯網輸出[1]。
具體的施工工藝流程為:工作井、接收井放樣→挖機(人工)就位→檢驗中心點及開挖范圍→開挖至第一層深度→護壁鋼筋綁扎→護壁模板安裝→護壁混凝土澆筑→開挖至第二層并循環上述工作到基底→制作底板(綁扎鋼筋、模板安裝、混凝土澆筑)→工作井、接收井完成。
頂管施工是工程項目中的關鍵。要想確保施工的安全性,在鋪設管道之前就需要在管線段建造工作井。隨后,根據設計管線的位置和坡度,在工作坑底建筑基礎,在基礎上設置導軌,將管道放置在這一導軌之上,并且根據管線的走向來設置后靠背。另外,在最前端安裝可以調向的工具管,頂進過程中,用工具管開路。這一過程中,需要做好頂進糾偏操作,堅持“小糾”“勤測”“勤糾”的工藝原則。
1)頂管井施工中可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護壁支護方式,護壁厚度經計算土體壓力確定,一般為0.5m 左右。
2)頂管施工遇到地下水時,應采用可靠的降水、阻水措施,以保證施工質量。當管道在砂卵石等松散土層中頂進時,應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對管頂1m 范圍內的土體進行注漿加固,防止管涌及管頂塌方。注漿孔深度為地面至管頂面以上0.5m。注漿孔沿管道軸線呈梅花形布置,沿管道縱橫向間距根據施工實際確定,一般為1m 左右。注漿管可采用直徑50mm 鋼管。
3)頂管專用鋼筋混凝土管前面的是工具管,在下鋼筋混凝土管前,需先頂進工具管節,然后頂進鋼筋混凝土管。工具管主要是控制管線方向、坐標、高程。
4)管前挖土工作是確保頂進質量和地上構造物安全的關鍵,管前挖土的方向和開挖的形狀,對頂進管位的準確性造成了顯著的影響。因此,也要對管周邊挖土進行嚴格的控制。
1)采用封閉式施工,設置工作門方便作業工人及機械出入。
2)護欄橫桿立桿采用φ48mm 鋼管,間距符合規范及驗算要求,并采用膨脹螺絲及電弧焊焊接固定。施工場地周圍掛安全警示標志標牌。
3)交叉路口位置的井口,設專人指揮交通,確保施工生產安全。
4)挖井時,采用獨節進深方法施工,每挖一節后應立即澆灌混凝土護壁。地面節澆灌混凝土護壁應高于地面0.3m,地面水才不會流入井內,同時,防止地面上的雜物、泥土掉入井內,確保井下工作人員安全。
5)井下施工過程中,需要采用安全燈進行照明,確保電壓不超過36V。另外,對于用電設備的線路也要做好防漏電保護工作,確保井下施工的用電安全。
6)在開挖的井口2m 范圍內嚴禁堆放雜物,井口也要設置防護柵欄。一旦發現周圍平臺上出現雜物,則需要立即清除。
7)如果挖井深度超過了操作人員的高度,則需要在距離挖土面2m 的地方設置安全保護擋板,吊筒上下時,井下人員應避于護板下,護板位置應隨孔深增加,隨作業面下移。
8)吊桶上下要扶正,確保其牢固可靠,并且在搖動不大的情況下起吊或者下放,吊桶鉤的保險裝置要完好、牢固。
9)在下井之前,需要對井中的氣體進行抽樣檢查,判斷其是否存在有害氣體。如果抽樣檢查的結果表明有害氣體含量超過標準,則采取相應的手段,將有害氣體排除,并確保不會再繼續出現新的有害氣體。隨后在下井作業。
10)采用鼓風機向井底送風,必要時也可以輸送一定量的氧氣,然后再下井作業。在井下作業的過程中,也要保持通風,確保井下氧氣充足。
由于地層正面阻力不均勻,工具管受力不均,會使得管道軸線偏差過大,出現管道發生彎曲問題,對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嚴峻影響。因此,在頂進施工之前,施工團隊就要做好地質調研工作,設置測力裝置。另外,也可以使用同一規格的液壓千斤頂,使得頂力、速度保持相同,實現頂力合力線與管道中心線的重合。最后,頂進過程中應隨時繪制頂進曲線,指導頂進糾偏工作。 如此一來,施工團隊能夠及時地辨識出管道軸線偏差的問題,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法加以應對。
在頂管施工過程中,以及施工完成之后,管道軸線兩側一定單位中,可能會出現地面沉降或者隆起的問題,導致周邊的建筑物和道路交通受到嚴重影響,甚至直接影響到施工安全。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可以歸結為3 個:一是開挖端面的取土量過多或者過少,導致工具管推進壓力和開挖土體壓力失衡;二是管道軸線出現偏差,導致地層土體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失;三是管道接口不夠嚴密,存在水土流失問題。正因如此,在施工之前,有必要對地質條件和周圍環境進行詳細的調研,設計出可靠的施工方案,選擇合適的工具管。施工期間,還要高度關注頂管的軸線偏差,積極做好測量和糾正工作。最后,關注管道接口的密封質量,防止出現水土流失的問題[2]。
頂力突然增大的原因有4 個:首先是土層塌方或者工具管前段遇到障礙物,導致阻力迅速增大;其次,管道軸線偏差,導致摩阻力增加;再次,頂進設備發生故障;最后是頂進郭城鎮停留的時間過長,導致潤滑泥漿失水,減阻效果被削弱。針對這些問題,在頂進過程中必須要關注測量工作,及時糾正不合格的數據,確保管道軸線控制在允許偏差范圍中。
一般來說,導致鋼筋混凝土管道接口滲漏的原因是:管節的密封材料質量不符合要求,或者在運輸、裝卸過程中已經出現損壞。另外,管道軸線的偏差過大,接口錯位也是導致這一問題的重要原因。對此,可以采用環氧水泥砂漿或化學注漿的方法進行處理。
管節縱向和環向出現明顯的裂縫,出現管道漏水、滲水的問題。結合實踐經驗來看,其原因有3 個:一是管節本身的質量不符合要求;二是頂進過程中頂力超過管節的承壓強度,或者軸線的偏差過大,導致管節出現一定程度的損壞;三是運輸、裝卸和碼放的方法不妥,致使管節損壞。針對這些問題,本文認為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全面地分析裂縫產生的原因,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方法,確保管節的完整性和承載性達到預期。
頂管施工過程中,實際出土量遠超過理論出土量,地面出現明顯的塌陷。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3 個:一是前段圖層的性質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導致頂進量過小,沒有起到防護和平衡的作用;二是敞開式頂進時,人工一次挖土量遠超預期值;三是出現流砂,對此,在頂管施工中,應該采取“短開挖、勤頂進”的操作方法,嚴禁超挖,并且時刻關注土質的變化,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工作井接收井開挖和頂管施工過程中,必須保證支護結構和周圍結構物的穩定性,以確保施工安全和道路的行車安全。為此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相應的監測保護措施。其內容包括:工作井及接收井基坑圍護結構水平位移及基坑周邊地表沉降監測;施工區域的路面沉降變形監測;施工區域的構筑物變形裂縫監測。監測項目應根據現場情況和物探資料進行適當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