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本報特約記者 羅曉汀


“作為一位職業公關人,我最近反復向家人和朋友解釋,自己真不像衛哲過得那么酷炫。”一位公關行業資深從業者告訴《環球時報》特約記者,他的煩惱源自一部熱播國產職業劇《完美關系》,衛哲是該劇男主角的名字。最近國產職業劇迎來小高潮,覆蓋律師、公關、房產中介等各行各業,但包括相關從業人員在內的觀眾紛紛吐槽:職業劇“太不職業”。
公關拿錢替對手辦事?
“《完美關系》(圖一)已經在國內公關界引發吐槽大會,最近職業公關們休閑聊天的日常就是吐槽。”有公關從業者稱,最大的爭議點有二:一是黃軒飾演的男主角衛哲被設定為資深獨立公關人,可以獨自掌控全局,不需要團隊輔助;二是男主角的能力遠遠超出公關行業范疇,例如解決明星出軌風波時,男主通過視頻發布的IP地址找到發布者的學校。
“劇中大多角色無法代表危機公關行業人士形象,尤其是佟麗婭飾演的女主。”該劇實際上是一部傻白甜成長劇,并且已經影響到相關行業的形象。男主以公關人士身份進行和解時,女主卻同情心泛濫,要求客戶公司增加賠償金。許多公關人對女主“拿著甲方錢替乙方辦事”的態度最為不滿。“劇中處理危機事件的方式,絕不可能在現實中出現。”另外一個尷尬現象是,《完美關系》播出后,只能靠劇中人物手撕“渣男”、角色穿搭等登上熱搜,劇集涉及的職業和工作內容卻無人關注。
另一部熱播職業劇《安家》則被吐槽過度把筆墨放在社會現實、家長里短上,看似真實,但也偏離了職業劇設定。本劇制作方在買到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版權后,請來編劇六六進行本土化改編。但日版兩季20集中賣出30多套房,而53集的《安家》一共出現15次交易,賣房內容占比遠不及家長里短部分。與《安家》有關的高熱度話題,分別是男主前妻假離婚出軌、重男輕女的女主媽媽和奇葩老賴。▲
重沖突、輕專業,換湯不換藥
有編劇介紹,2016年的《親愛的翻譯官》因為“女主閉眼無實物同傳(如圖二)”“同傳箱里談戀愛”等奇葩劇情遭專業人士吐槽后,一些制作方已經在提高專業度,避免被觀眾找出明顯瑕疵。但這種努力大多流于表面,主要是對場景道具的升級改造。
過去的國產職業劇創作十分重視田野調查,《重案六組》編劇兼主演王茜曾去公安局看守所生活了幾個月,該劇后來成為國產刑偵職業劇經典,豆瓣評分高達8.5。當下國產職業劇的前期開發中,編劇話語權較弱,平臺方、制片方和演員也有權力在制作過程中修改劇本。為了讓劇集盡快“回本”,甚至有平臺會要求編劇減少專業內容,重點營造戲劇沖突。編劇的創作周期時常會被壓縮至兩三個月,時間緊任務重,因此國產職業劇雖然涉足行業較多,但大多“換湯不換藥”。
相比“假大空”的國產職業劇,歐美、港臺和日本職業劇普遍具有“學習范本”意義。美劇《實習醫生格蕾》的聯合制片人索恩尼·克萊克之前一直從事醫療急救工作,在現場指導的醫療顧問也是擁有十幾年外科手術醫護經驗的專業醫生。日劇《非自然死亡》在拍攝時,劇組請到東京醫科齒科大學的法醫學教授擔任專業指導。職業劇“大戶”TVB在拍攝刑偵劇時會和香港警方合作,最新的《法政先鋒4》也請來專業人士介紹最新法醫學技術。只有拍出職場人真實生活,而不是整天穿得光鮮亮麗的主角打個電話就解決了問題,才能真正令觀眾有代入感,并產生共鳴,進而完成對職業精神的探討。▲
宋方金:“背鍋”的不止編劇
對于現在的國產職業劇被批不專業、不職業,國內知名編劇宋方金對在《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他認同這種說法,而且這種情況很嚴重。但需要“背鍋”的,不止編劇。
《環球時報》:對于“職業劇不職業,編劇背鍋”的說法,您認同嗎?
宋方金:認同,我覺得編劇要負首要責任。職場劇或者是職業劇,首先需要編劇對職場或者某個行業做深入調研,必須要了解這個行業的內在規律、職場特性,然后再把人物擱到職場中,同時要反映出行業興衰和背后規律,也就是說這個行業是怎么運轉的。“職業劇不職業”這個說法反映出了真實問題,我們的職業劇永遠是在行業背景下體現出情感劇的特性,咱們目前這些職業劇本質上來說都還是情感劇,或者說生活劇。
《環球時報》:有編劇曾經表示,制作方提供的寫作周期短,沒有時間調研才導致無法深入了解某一行業,制作方還會進行大量“魔改”,導致專業性錯誤。您認同這種說法嗎?
宋方金:也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次要原因。編劇接了這個工作,就要使自己的寫作達到標準。既然接了,就必須要做到,不管以何種方式。但這不是職業劇如此不堪的原因,因為這種情況不光存在于職業劇。職業劇并不是說改劇本就可以了,因為最近幾年的職業劇,無論劇本怎么改,它的基礎都不夠真實。
最近幾年的職業劇,導演手法、表演手法和美術布置都非常浮夸,無法讓觀眾信服地感覺到這就是這些人工作、生活的場景,導致職業劇失真。燈光、攝影、美術、音樂等,都負有一定責任。所以說編劇首先要對“職業劇失真”負責,但即便有一個好劇本,也未必就能產生一部很真實的職業劇。
《環球時報》:與美日韓相比,國產職場劇還有很大差距。您有什么建議可以彌補這種差距?
宋方金:我覺得是個創作態度的問題,咱們現在不缺人不缺錢,缺的是創作態度。這種情況需要從行規上解決,比如說劇本圍讀能不能成為每個劇組開拍前的硬性要求?現在劇本圍讀在歐美日韓是必須得有的,原來咱們也有這個環節,主創人員圍在一塊把劇本通讀一遍,把不通順的、有問題的(理清)。我們在影視 創作的過程中,不要那么急功近利,給編劇和導演一個正常的創作時間。▲
環球時報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