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翔云,馬利諾夫·阿列克桑德羅·阿列克桑德洛維奇,朱玲
(1.沈陽建筑大學,沈陽100168;2.國立莫斯科建筑學院,莫斯科107031)
隨著年紀的增加,老年人的外觀、器官以及機能等方面出現下降,導致整個身體不能靈活運動,還會出現骨質疏松的問題,導致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所以,針對老年人的生活環境以及配套設施等,應進行無障礙設計,例如,路邊扶手設計、緩坡設計、洗手間的開闊空間設計等細節。
老年人對周邊環境比較敏感,尤其是在冬季和夏季,冬季怕冷,夏季怕熱,身體機能對周邊環境的敏感度提高。所以,在空間設計中,要考慮季節變化對老年人的影響,例如,乘涼涼亭、避暑大樹、在冬季適合曬太陽的空間需求等。
對于敞開式廣場,其入口設計方案應避免交通擁擠及噪聲過大,以保證老年人的出行安全。由于安靜的湖面會給老年人一種安逸的感覺,因此,老年人的群體活動通常在沿湖地帶,例如,很多老年人在湖邊釣魚、閑坐以及跳舞等,景觀各規劃設計應充分融合水景進行設計。老年人彌補性景觀步行道的設計主要以方便老年人行走為主要目的,首先,要保證道路平坦,坡度平緩,盡量降低陡峭和不規則路面。設計時,避免筆直線路,需要一些蜿蜒、具有豐富線型的步行道,以提高老年人行走的樂趣。同時,步行空間可以設置一些休息設施,方便老年人休息。另外,還應結合地形、建筑特征、地域文化以及藝術特征進行色彩設計,老年人通常喜歡暖色系來緩解內心的壓力,亮色系對身心的治療恢復等有很大的幫助,需要注意的是,禁止使用強烈視覺沖擊的色彩[1]。
公共設計彌補性景觀主要分為2種:一種是公共居住環境;另一種是公共觀賞環境。公共居住環境中還包括很多生活物品。公共觀賞環境中包括很多景觀,其中,以過廊最為常見,過廊可以連接多個建筑物,即使刮風或下雨天氣,也能保證老人的正常生活。
綠色植物不僅能美化生活環境,還能凈化心靈,對老年人的生活有很多積極的作用,老年人通常喜歡在公共綠色景觀處活動,如早上晨練、曬太陽等,可以呼吸新鮮空氣,有益于身心健康,因此,綠色植物景觀屬于老年人彌補性景觀設計一部分[2]。對其進行設計時,植物配置常與綠色樹木為主,并且要合理搭配植物,選用顏色艷麗的鮮花,能夠讓老年人從視覺和心里上感受到四季變化,激發老年人對生活的熱情,對大自然的喜愛。需要注意的是,應避免種植多毛、多刺的綠植,否則很容易會對老人造成傷害。
老年人的活動有的喧鬧、有的安靜,因此,需要對景觀進行合理布局。將公共景觀分布分為為動態景觀區域和靜態景觀區域,為老人提供各種活動需求。同時,要考慮到老年人的安全問題。在活動區域內,可以設置一些球類活動場所、塑膠跑道以及健身場所等,以便老年人舉辦一些活動。在靜態景觀中,可以開辟一些琴、棋、書、畫等休息空間,促進老人之間的溝通交流,鼓勵老年人與不同年齡群體的相互交往。同時,老年人的戶外活動場所與兒童活動場所應盡可能靠近,因為兒童天真活潑的氣質,會影響老年人,增強老年人的活力,還能消除老年人孤獨感,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心里需求。
在彌補性景觀設計中,不僅要有良好交通組織設計,還需要設計無礙交通系統和步行交通系統。首先,要完善步行交通系統,以便老年人散步、慢跑等,減少安全事故發生。考慮老年人某些運動機能的減退和喪失,還要設置無障礙交通設施。
因為老人具有一定的生理特性,所以,要完善常規景觀服務設施。游戲設施的設計與設置要考慮老年人的安全,根據老年人的需要進行設計。配套公共服務設施主要用于社區交往性活動,方便老人社群交往等。對于文化宮、圖書館活動中心,需要與城市區域設施建立合作管理,同時,還要配置自動管理電視監控、電腦網絡、科學給排水等消防措施,做好公共設置的安全監督管理與清潔工作。老年人一般喜歡在閑暇的午后逛街,由此產生社會交往行為,因此,在養老社區中,不僅要有小憩、散步以及各種活動的場所,還要設置一個生活交往區,將公共活動和服務空間設置成一條豐富的生活街,可以設計餐飲、集會、休閑、接待等一系列功能,其中一部分可以讓老年人來使用并發揮所長,既能體現人生價值又能加強社區活力。
在景觀設計中,應突出當地的地域文化特征、適度開發和保存當地特有的田園景觀特色,適當加入老年人與當地文化互動的體驗活動。形成具有濃郁的鄉土風情的文化景觀,增加老年人的歸屬感。園藝活動也是老年人最喜愛的活動之一,考慮到不同老年人的需求可以在社區中考慮設計種植,心理學家曾說過人類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需求,從事園藝活動不僅可以適當的增加收入還能讓老年人感覺到最大的快樂,讓老年人對自然充滿向往以及歸屬感。
彌補性景觀主要是在景觀規劃中,填補一些更為合適的景觀,針對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生理和心里要求,進行人性化設計。從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兩個方面為老年人打造和諧、舒適、具有生態價值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