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光
(中交遠洲交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石家莊050000)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公路建設日趨完善,山區公路建設中的線路設計質量直接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做好公路設計工作,由于山區地形條件復雜,土壤質量差,公路施工技術難度較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大部分山區高速公路在設計和選型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人們在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山區快速路建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便捷性。究其原因,主要是線路設計不科學,線路設計的各項相關標準、規范沒有得到全面落實。我國山區高速公路的設計標準有4點:(1)當路段需要不同的設計速度時,宜采用單獨的隧道并選取其他路基段,將視覺效果明顯的特大橋作為不同車速的分離點,達到自然過渡的效果。在過渡段前后,避免以相同速度進行的縱向或水平作業出現突然變化。(2)如果公路必須通過山區和長線路的重丘路段,則應考慮特殊線路的線性指標,但應遵循盡量降低工程造價和環境破壞的原則,同時應平穩地超過不同設計標準的過渡期水平和長度指標。(3)如果2條公路的交通量相同,地形條件相似,不能直接選擇相同的路線設計標準,并根據交通量的車型組成和道路所處的特定環境等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道路設計標準[1]。(4)確定遠期交通量時,選擇相應的道路設計標準,當下限非常接近時,應根據地形特點確定高速公路的水平和垂直線形指標,不得直接采用同一水平的高速公路上限,否則,高速公路建設投資成本增加,環境破壞程度增加。
山路的縱向走向與穿越山體的高度密切相關,如果地形條件有限,不能利用有利的地形避開平原上的高差,如果高架橋與長隧道結合使用,則為解決穿越山體的問題,工程造價將大大增加,如果穿越山體是連續的長縱傾,就不可能采用這種方案,如果爬升長度遠高于限制爬升長度,且地形具備確定爬升路徑的條件,可考慮爬坡線路,但山區鐵路建設對環境保護要求較高,一方面跑道建設必須增加排氣面,對環境有輕微負面影響;另一方面,軌道建設的要求比較高,成本也很高,所以在選擇軌道建設時,必須充分考慮各方面因素,精心選擇設計方案,根據相關規范,如果最大縱向距離符合標準要求,正常車輛可以平穩爬升;跑道主要設計為疏導重型車輛,保證車輛等主流車輛平穩行駛,提高道路服務水平;它可以降低同向行駛車輛發生追尾交通事故的可能性,而且重型車輛分離后,爬坡長度對正線的影響可以減小。
我國發布的有關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的文件,對各級爬坡長度都有明確的說明,在山區高速公路的縱向上,通常將縱向坡度定義為爬坡。但是,坡度的確定方法并不十分科學,因為坡度的確定會增加變化點的數量,駕駛員在行駛時必須不斷地換擋,坡度往往與地形不符,這就導致了水平面和垂直面結合不科學,進而增加了機械的體積,對于交通量大的混合交通,由于車輛性能差異較大,可以采用調整坡度的方法,但由于車輛性能高,公路基本上是分車道行駛,如果接近下道邊界的交通處于同一水平,貨車爬坡時不會落后。由于車輛的影響,只需堅持相應的最大縱傾爬升長度即可。公路的交通量不是很高,在一些特定的地形地段,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相應放寬縱傾限值。一般來說,在設計公路時水平曲線和垂直曲線可以實現一一對應,但在現實中很難達到這種理想狀態。從本質上講,線路設計是為了保證所有車輛的安全穩定行駛,同時,線路設計也應與當地環境、地形、地質性質等是相容的。
高速公路逐步向山區延伸,意味著該地區復雜的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導致了該線路的建設和具有自身特點的山區公路的總體設計,與平坦地區的公路明顯不同,公路的技術規模、路基寬度和服務設施都與以往的低等級山路相距甚遠,如何準確測量公路的特點和難點,將“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新理念融入勘察與施工中,結合成高速公路的設計,提出了“安全、環保、舒適、和諧”的勘察與施工新理念。結構和景觀的設計風格應符合當地的文化習俗,使高速公路成為一道風景。公路建設的建筑體系和建筑材料要合理創新,同時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加強施工技術力量。在線路布置時,應根據沿線的地質條件,根據自然地形,選擇適當的技術指標,必須考慮個別路線和雙線的靈活安排以及綜合路線規劃;必須強調環境和景觀,以盡量減少對原始山體、植被和生態環境的破壞;必須適當布置沿線結構,以便協調高速公路人工系統與沿線自然環境的協調,強化環保意識,兼顧景觀設計,綜合利用廢棄物,做好道路主體部分與原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綠化改造工作。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在公路建設過程中,開展山區公路建設是必然的,這樣一來也能夠促進山區的發展。雖然山區公路建設將大大改善現有交通條件,但近年來也對環境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在周邊地區,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在山區公路建設過程中如何建設高速公路,是當前我國高速鐵路建設單位值得關注的重要問題。要更加重視線路規劃,充分了解山區線路規劃的標準和規范,采取適當措施,解決規劃和縱向共同存在的問題;為了保證山區公路運輸的質量,線路布置的質量可以降低行車安全隱患。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高速公路建設規模的擴大和改移,不可避免地會對沿線生態環境產生諸多影響,特別是對山區公路的建設,在山區公路運輸過程中,占用農用地、水土流失和生態破壞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道路建設作為改善我國現有交通條件的重要途徑,對促進沿線經濟發展和促進國民生產生活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但是,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不可避免地會對當地生態,特別是對山區生態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因此,在實際的山區高速公路建設過程中,應采取適當措施,盡量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促進經濟發展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