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亮
(1.新疆大學建筑工程學院,烏魯木齊830047;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安全生產執法監察總隊,烏魯木齊830002)
非職業性CO中毒事故泛指在生活日常中引起的CO中毒事件,事故原因多以燃煤取暖為主,還包涵木炭取暖、煤氣(天然氣)熱水器不當使用、人工煤氣泄漏、汽車尾氣窒息事件等。
近年來,我國北部冬季采暖省份發生了多起非職業性CO中毒窒息事故,且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了極大的損失[1]。筆者經過材料搜集、分析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近年來發生的CO中毒窒息事故案例,并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冬季預防CO中毒窒息情況展開了調研,提出了相關防范措施與建議。
2018年11月6日,某區果園看護房2名臨時雇工,因燃煤不當造成1死1傷,重傷者送入醫院高壓氧艙搶救。2018年11月18日,某村平房內,因煤爐采暖不當造成1人死亡。2018年11月18日,某縣實驗林場棚戶平房,因炭桶取暖不當造成4人昏迷,包含1名3歲兒童,送醫院搶救過程中出現不同程度的神志不清,目前繼續高壓氧倉治療。
事故特點可以概括為:(1)事故原因。非職業性CO中毒窒息事故原因主要是我國北部地區冬季室內需要燃煤、燃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燃木采暖,且空氣流動性差,易積聚大量的CO及造成低氧環境引發中毒窒息事故。(2)事故地點單一化。事故往往發生在部分片區未集中供暖且采用燃氣、液化石油氣、燃煤、燃木采暖的住戶,以及室內通風不暢的室內。具相關部門資料公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非職業性CO中毒大多發生在外來住戶的棚戶地區。
為了進一步了解及預防非職業性CO中毒窒息事故,加強安全管理措施,筆者采取了現場走訪的方式展開本次調研。特別針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行政轄區14個市(師)級單位,178個縣(團場)級單位居民室內CO中毒窒息防治情況、受教育情況及采取的相關措施,結合相關部局提供的具體數據,將調查研究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如下:
1)管理方式。該行政轄區對CO中毒窒息事故防范管理方式分為2種:(1)屬地管理,按照行政轄區劃分,對所屬區域居民住宅、企業廠房統一按照職責劃分進行管理;(2)專項管理即權屬單位管理,按照法人為第一責任人的原則,必須落實各項安全主體責任的要求自行監管
2)管理措施和應急預案。基本建立相關管理措施及制度,大部分企事業單位同時建立了專項CO中毒窒息事故防治預案,但是從事故預防角度現有防范措施及預案可操作性意義不強,對CO中毒窒息事故的預防工作指導意義不大。
3)氣體檢測報警儀和應急救援設備的配備。此次調研已發生CO中毒窒息事故的住戶,安裝有害氣體檢測報警設備的幾乎為零,室內同時也沒有配備相應的救援器材,需要送往附近醫院救治,給第一時間搶救帶來了困難。
防治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窒息事故的難點包括:
1)安全重視程度不夠。長期以來,大多數居民安全意識不強,安全基本知識匱乏,燃煤取暖、燃氣熱水器使用不當,更有相關行政、企事業單位負責人重經濟發展,缺乏居民安全宣傳及制度的建立,造成居民不關注、社區(企業)不監管的這一現象。從調研情況來看,在事故高發的棚戶地區,住戶自身的不重視往往是首要因素,大多認為冬季室內燃煤相對安全且通風意識較差。
2)形成相關防范措施缺乏人員、資金。入戶檢查、現場教育、加裝氣體檢測報警儀往往是最有力的措施,但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人員及安裝費用,這同樣也是阻礙防范CO中毒窒息事故的阻礙。從調研情況來看,每1名入戶檢查人員一天檢查、培訓30名左右住戶,加裝有害氣體報警儀成本在800元左右,一個縣(團)居民戶數在5萬人左右,則可以計算出需求的人員及資金是巨大的。
3)救援方式、方法過于單一。在發生CO中毒事件后,往往只是通過120報警,送往附近醫院救治,只有少數企業廠房配備吸氧等輔助設備。據相關部門的統計,造成高達64%的受災人員雖然挽回了生命但也遺留不同程度的CO中毒后遺癥。從調研情況來看,多數事故發生在居住地區,現場救治人員因事發突然及缺乏救治常識,會造成CO燃爆事故或者當成食物中毒事故來對待處理。
按照行業層面的劃分開展分工從以下層面分別展開:
1)住建部門。指導、協調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治理行動,確保燃氣、供熱安全,防止非職業性CO中毒事件和燃氣泄露閃爆事故發生。對棚戶區、城鄉結合部住宅區的供熱改造工作。督促燃氣企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應定期對用戶的燃氣設施進行入戶檢查。
2)衛計部門。非職業性CO中毒事件的救治和信息報告工作,會同有關部門開展科普宣教工作。
3)消防部門。大型綜合體、高層建筑、電動車專項檢查工作,開展燃氣設施消防安全檢查,應急處置工作。
4)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燃氣器具市場專項整頓行動,對假冒偽劣燃氣器具查處。
5)宣傳部門。負責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積極開展科普宣傳和警示教育工作。
6)工信部門。指導督促工業園區和工業企業,落實用煤、用氣安全措施,督促涉及有限空間工業企業開展防范CO中毒專項治理工作。
7)綜治和公安部門。在入戶檢查時,對住戶的燃氣和取暖設施安全情況進行檢查。
8)安監部門。指導督促非煤礦山、危化品、煙花爆竹等行業企業開展預防CO中毒專項治理工作。
深入企業、深入現場、深入住家戶排查CO中毒隱患,列出預防CO中毒專項治理重點單位(用戶)、重點部位,建立臺帳,制定措施,確定負責人,及時消除隱患。組成聯合督查小組,對部門、單位防范CO中毒事件治理工作進行督促抽查。
筆者通過調研發現,安裝氣體檢測報警設備是有效防范CO中毒窒息事故的重要措施。一方面,社區等基層監管部門可以采取集中采購減少安裝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組成居民住戶自查小組減少用人成本來達到良好的實際效果。
1)非職業性CO中毒窒息事故主要原因為缺氧和有害氣體中毒,特點是冬季高發,發生地單一且多為居住室內。
2)非職業性CO中毒窒息事故防范目前還存在著行政層面多頭管控、居民住戶不重視、加裝報警設備費用高昂等問題。
3)防范非職業性CO中毒窒息事故,一是開展專項檢查,二是組織廣大居民自行排查隱患,三是行政部門要明確分工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