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菲莎
摘 要:金融科技以技術為核心能力,以數據為核心基礎,促進金融行業實現效率提升與成本降低,并正在加速重構金融機構的經營發展模式和市場競爭格局。本文通過對國內外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的分析,介紹金融科技對商業銀行服務運營內容及經濟發展方式帶來的轉變,提出金融科技浪潮下的城市商業銀行零售金融創新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金融科技? 融合? 城市商業銀行零售金融
金融科技已經越來越受到傳統銀行和互聯網等新型銀行的關注。2017 年 7 月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中對 “智能金融”的發展提出了要求, 要建立金融大數據系統,提升金融多媒體數據處理與理解能力;創新智能金融產品和服務,發展金融新業態;鼓勵金融行業應用智能客服、智能監控等技術和裝備;建立金融風險智能預警與防控系統。因此,商業城市銀行有必要對此進行專門研究,助力實現業務創新發展。
一、金融科技正在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一)國內外金融科技發展現狀
隨著全球金融科技的不斷創新突破,技術應用不斷普及并嫻熟,云計算、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正發生裂變,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體系,特別是借貸和支付領域發展最為迅猛。
以中國和美國為例:中國的發展模式屬于爆發增長,依靠市場需求推動和技術應用創新實現發展;美國的發展模式屬于漸進式增長,依靠技術創新實現發展,但市場需求沒有中國旺盛。2017年3月,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發文指出,從體量規模上看,中國已成為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領導者;在互聯網信貸領域,中國市場規模占全球市場規模的75%;英國《金融時報》在2018年5月的資料中顯示,螞蟻金服用戶量增加至6.22億,其中5.2億來自支付寶;管理資產規模達2.2萬億元,其中余額寶管理規模達1.5萬億元。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行業洗牌后,促使互聯網金融逐漸向金融科技轉型,以BAJT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紛紛布局金融科技 ,利用新科技主動擁抱金融業務,通過“技術創新+獲取金融牌照”的方式,迅速擴大金融技術應用范圍。這些公司在云服務、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業務方面均有進行了具有前瞻性的戰略布局并積極予以實施,形成極具互聯網特色的金融科技服務體系。
鑒于金融巨頭與互聯網巨頭已成為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中堅力量,各國監管機構均將金融監管技術納入未來金融監管創新的規劃。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國家標準委等5部委聯合發布了《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著力完善金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著力鞏固金融網絡安全,增強安全生產和安全管理能力;著力推動新技術應用,促進金融普惠創新發展;著力深化金融標準化戰略,優化金融信息技術治理體系,支持金融業健康發展。全面建成安全穩定、技術先進、集約高效的金融信息技術體系。”
二、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經濟進入新常態和監管不斷趨嚴的背景下,各家銀行紛紛將“零售轉型”作為主要的戰略發展方向。但總體而言,零售業務的發展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服務模式和產品種類的偏單一化、服務的同質化、零售客戶的長尾化、客戶需求的多樣化等,使得客戶無法享受到專業化、差異化服務。為解決這些問題,商業銀行借助金融科技,開展了探索實踐。
(一)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
各大銀行先后成立旗下子公司。相較互聯網金融公司而言,這些金融子公司更為熟悉銀行業務,更為了解監管政策,在銀行核心系統的建設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跨界合作 加強與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
自2017年起,商業銀行與金融科技公司進行了更為全面積極的合作。金融科技公司除了以技術為基礎提供金融服務,還嘗試以多種方式向傳統金融機構輸出專業能力;商業銀行則通過與互聯網公司、第三方數據公司等開展平臺搭建、場景構建、用戶畫像、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合作,實現場景與業務的融合。
(三)線上、線下共同布局 加速渠道建設
目前,網銀、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各類線上自助渠道業務量逐年上升,形成立體化的線上服務體系,特別是手機銀行已經取代PC端成為線上交易的主要入口。在線下,VTM、移動PAD、自動業務處理設備在各商業銀行廣泛運用。同時,智能網點的建設,亦在越來越多的銀行進行試點和推廣。
(四)加強科技在風控中的應用
目前,傳統金融機構正積極嘗試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風險控制中的應用。將與客戶有關的行為數據、征信數據、資產數據等進行綜合分析,系統地識別可疑信息和違規操作,在不增加甚至減少風控人員的條件下,采用技術手段帶來更加高效可靠的風控管理,降低傳統人工帶來的風險操作漏洞,強化風險的預判和防控能力。招商銀行年報稱,其客戶預警模型可成功預警60%以上的對公逾期及不良資產,預警時間比逾期時間平均提前8個月。
(五)運用科技實現精準營銷服務
銀行通過基于規模化數據的智能分析,能夠掌握客戶的風險偏好和金融需求,通過精確的預測實施精準營銷,降低營銷客戶的成本。
1、互聯網財富管理
在余額寶獲得成功后,商業銀行紛紛效仿,開發出功能更為強大的各類“寶”類產品。同時,智能投顧業務成為各商業銀行競爭的熱門領域。2018年4月出臺的《資管新規》,亦將“智能投顧”產品服務納入監管范圍,對應用智能技術開展資管業務,在資質、技術、制度、流程、風控等方面提出了監管意見。這些意見,有利于智能技術在財富業務發展中獲得更健康、積極的發展機遇和環境。
2、個人網上貸款
互聯網金融 以“方便快捷”的服務體驗吸引了大量客戶。因此,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各種形式的線上貸款。其基于互聯網技術,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借助決策引擎進行客戶貸款的授信審批。在客戶群體創新、審批方式創新、面簽方式創新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革新。客戶無需跑銀行網點,在自助渠道即可完成所有手續:線上申請、自動審批、線上簽約、自動放款。銀行則通過政務數據、海量社會數據的連通,交叉驗證客戶的身份及資信能力,快速核定每個客戶的貸款額度及利率,極大提升工作效率及客戶體驗。
二、城市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背景下的零售金融創新發展
(一)加強與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融合
城市商業銀行自身的科技水平與先進同業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要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加強與外部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這些公司不僅包括BAJT,還可以更多地接納國內外多種類型的金融科技公司,實現優勢互補,并以此共同開拓市場,形成共贏局面。可以在銀行內部或銀行間與科技公司一起,成立創新實現室、創新實現組,將技術與場景相結合,形成良性的創新合作機制,在產品和業務多層面進行研創,以推動金融科技在零售業務方面的應用。
(二)運用大數據挖掘 驅動精準營銷 加強風險管理
目前,城市商業銀行在數據應用的專業化水平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因此 ,應積極引進適應符合大數據要求的新平臺,培養大數據金融分析人才。對內完善及優化本行已具備的數據和應用場景優勢,對外有效利用外部數據公司的技術、數據優勢,促進大數據應用的快速落地,驅動實現精準營銷,加強風險管理。
(三)優化業務流程 提升服務質量和體驗
互聯網金融相較傳統金融而言,最大的優勢是便捷的流程和良好的體驗。城市商業銀行應著重應用好金融科技的技術和能力,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再造流程、重塑體驗。以場景、體驗、平臺三合一的立體思維模式、發展路徑為核心理念,建設高效的前臺營銷團隊、專業的中臺風控中心、集約的后臺運營中心,來真正提升城市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的最佳服務質量和客戶戶體驗,實現“數據多跑路,客戶少跑路”、“服務有溫度,數據有交互”。
(四)借助“人”的優勢 整合資源
相較互聯網公司,城市商業銀行擁有一定數量的線下網點和員工,是開展零售業務特別是是財富業務的有利因素;相較大型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而言,城市商業銀行的網點和員工數量較少,可以實行輕成本經營路線。因此,城市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下,更應充分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實現戰略轉型。
四、結束語
城市商業銀行在金融科技大潮帶來的變革中,應以更加積極的步伐加快轉型,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在零售金融中優先發力,使客戶獲得更好的體驗,使客戶經理獲得新的動能,從而改變傳統營銷生態,實現零售金融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國發〔2017〕35號.
[2]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業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
[3]申學清.新常態下城市商業銀行戰略轉型研究 [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6.2.
[4]第一財經《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創新報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