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皓陽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逐漸衍生出了一種現象。一方面各大高校每年都在不斷加大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招收;而另一方面則是公共事業單位的人才供給嚴重不足。仔細分析二者的矛盾不難發現,并非是當前人才供給不足,而是高校培養人才的方向與公共事業單位的人才需求方向存在偏差。鑒于此,本文就當前形勢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法做出了簡單探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事業管理? 專業人才? 培養方法
自從教育部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囊括到高等院校教育體系之中開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已然行進了近20年的路程。在長達20年的歷程中,我國高校為社會輸入了大量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極大程度上地促進了我國的經濟建設工作。但是在最近幾年,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轉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顯著意義。
一、幫助學生樹立更為準確的專業認知
學生的思想建設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幫助學生樹立準確的專業人士是開展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的基礎內容。相關教育工作者可以從學生的生涯規劃著手,其根本原因在于學生踏入到大學校園之后往往充滿了對未知的大學生活的向往。在剛剛經歷過高考之后,學生往往表現為充沛的激情以及活躍的熱度,但是其對于自己所學習的專業的認識尚且還存在諸多不足,因此這時就需要由相關教師來為學生規劃今后的生涯課程,幫助學生形成對公共事業管理的深度認知,促使其樹立更為準確的認知觀念。
二、開展“因校制宜”的專業化培養工作
教學培養的工作通常需要由兩個主體開展。其一為教育部,教育部在設計公共事業管理過程的相應課程建設的時候,需要對課程所學習內容進行適當地縮減,讓當前系統知識更為專業化,用以凸顯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有點,同時還需要建設相應的專業深造機制,讓有需要的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開展學習。其二則是學校,學校在培養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的過程中有必要充分展現出自身的優勢,用好校園內部所擁有的良好資源,為學生開設更具專業性以及科學性的課程。如此一來,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不僅具備本校特色,而且還能為學生未來就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鋪墊作用。
三、提高對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
首先,提高對教育設施的投入力度,教育設施是否完善對于教學質量高低而言極為重要。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育設施投入主要是對專業軟件的購買以及教學實訓基地的建設。校方有必要結合學校自身的教學資源優勢,和社會上的部分非盈利組織亦或是政府機構開展相應的合作交互,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探索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充分提高學生的認知水準。
其次,全方位地強化對師資力量的投入,重點提高專業教師的教學水準,應當對教師團體予以充足的鼓勵,要求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開展相應的學術研討交流會議,或者是通過互聯網來進修相應的專業知識,為教師提供更多培訓活動,深度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一方面,學校需要為教師提供相應的經濟支撐,讓教師能夠前往公共事業管理單位中進行兼職或者擔當顧問一職,在實踐工作之中不斷地強化自己對于公共事業專業的認識。另一方面,學校在開展教學活動的同時也可以和相應的企業形成合作機制,深度強化校企合作機制的建設,每年由院校向企業之中輸入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企業則是為院校提供相應的專業人士,用以輔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這樣不僅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擴展學生視野,而且還能夠有效解決當下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問題,全方位地促進學生專業素養的形成。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我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教學目標上與相關單位需求存在偏差,導致學生在畢業之后難以尋找到自己需要的工作,這一問題亟待解決,是當前形勢下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面臨的重點課題內容。相關教育單位在開展教學活動、研究課程建設的同時有必要對其予以充足的重視,重點革新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教育形式,從多方面著手,與企業、社會以及政府達成相應的交流溝通,用以促進人才的培養工作,同時也是為學生今后就業提供支撐的重要手段。現下,改革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教育本質極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成長帶來更多可能。
參考文獻:
[1]鄒琴琴,杜吉軍.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管理)專業建設的改革出路[J].亞太教育,2015(0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