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秋金

我現在用短視頻教別人做菜,在全網有2500萬粉絲。作為一個短視頻風口的親歷者,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是如何打造內容、克服瓶頸的。
我的短視頻之路要從一場狼人殺說起。
大二的時候,我被同學叫去打狼人殺。雖然不認識大家,但我發揮自來熟的優秀社交技能,在當時散發了無數個人魅力。散場時,一個學長主動要了我的聯系方式。兩年后,他選擇了短視頻創業,第一時間就想到了那個當年讓他印象深刻的學弟。
當時我正面臨畢業季,別的同學都在準備司法考試,我選擇加入奇跡山MCN,成為了一個短視頻博主。
貧窮這個詞,官方解釋是極度不足。在我來看,貧窮不單單指沒錢,而是一種極度不足的狀態。像我一樣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社會經驗,是極度不足;一個人遇到困難沒辦法解決,是極度不足;為了在自己喜歡的城市有一席之地,每天努力打拼的人也是極度不足。他們和我一樣都是貧窮狀態下的人。
從小,其他小朋友都在看動畫片,我邊流口水邊看美食節目,而且也喜歡自己動手去做。做飯對我來說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情,所以,我們決定從美食內容創作起步。
因為我們是創業公司,所以就起了“貧窮料理”這個名字,也是團隊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一開始我們沒錢,拍攝條件很簡陋,在租的公寓的公共廚房拍了一百多期視頻。廈門的夏天非常熱,公共廚房沒有空調,只有兩個工業電風扇,噪音非常大,我們不敢開。每天開拍的那一刻,我就浸泡在自己的汗水里了,衣服也只敢買黑色。
看過我視頻的人知道,我有很多不一樣的花樣,唯一不變的就是一句話:記得按時吃飯。完整地來說這句話是“貧窮只是暫時的,記得按時吃飯。”
為什么選擇這句話?很多人在外打拼,經常會接到爸爸媽媽的電話:記得按時吃飯。但是在貧窮狀態下的我們,真的經常會忘記吃飯。忙的時候或者工作壓力大的時候,你躺在床上刷手機,刷到一個小胖子說這句話,可能就會意識到,是不是需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好好吃頓飯了。
貧窮料理的初心就是陪伴和提醒這些人按時吃飯。
對我們新媒體來說,短視頻內容就是核心。很多人都缺少對內容的認知,如何做出適合自己和平臺的內呢容?
內容就像是一棵大樹,由不同部位組裝而成。
樹干即領域。開始做內容之前,一定要想好一個命題:圍繞什么方向去做內容?是選擇美食、美妝、醫美,還是純電商?做內容是一件長線的事,如果你不感興趣很快就會做膩。所以一定要選好領域,領域就是內容大樹的樹干。
好的內容永遠來源于生活。你是一個廚師,方向就可以是美食;你是一個帥哥,方向還可以是美食。
樹枝即形式。確定領域之后,你要以什么形式作為載體,來傳遞和表達內容?這是需要延伸思考的東西。為了長久,形式最好是原創。如果是模仿,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創作者本身。
樹葉即人設和記憶點。接下來要去添加樹葉,也就是做好短視頻的關鍵:人設和記憶點。
“人設”這個詞近幾年很火,顧名思義,是說內容出鏡人的人物設定。他的性格特征、生活習慣、生活方式等都可以稱之為人設。
人設一定要是正能量、討喜的,這是基礎。最好的人設就是從視頻里散發出來的人格魅力,需要你在內容中不斷強化、突出和打磨。人設還是一個增強粉絲黏性很好的辦法,能讓粉絲把你當成朋友。
在內容中怎么表達人設?舉個例子。我拍攝視頻之前會買菜。一個雞腿7塊2毛錢,付款的時候我會問老板打不打折?這個時候大多數商家就會說那就7塊錢算了。我就來勁了,算了算了我不差這2毛錢,還是轉給你7塊2。
這就是我現實生活中的樣子——貧嘴,但是又不愿意真的占別人的便宜。這樣的內容發出來,大家瞬間會覺得你很有親和力,自然而然視頻的數據、漲粉量就會慢慢提升起來。
記憶點,文藝的說法就是視覺上的一針見血,人們看一遍視頻就可以記住的東西。它可以是一個動作、一句話、一個配飾、一個鏡頭,為的就是別人一眼看上去就可以記住你。
如果說人設是每期視頻的軟植入,那記憶點就是硬廣,效果就是要做到深入人心。比如我的墨鏡就是我的記憶點,是我不能摘除的東西。我的口號“按時吃飯”,我拍黑幕時穿的黑袍子,我的時尚發型,這些都是記憶點。
記憶點和人設就是內容大樹的紋路和樹葉,能不能讓別人眼前一亮,全靠葉子的顏色能不能給別人視覺上面的沖擊。
內容大樹完整以后,需要用心培養,而更新頻率就是內容大樹最好的肥料。
我們奇跡山的更新頻率向來都很硬核,在做極限更新,也就是說在每條視頻保證質量、沒有任何細節上的瑕疵之后的最大更新值。為什么?
一是為了漲粉。同樣好的內容你一周更新七條一定比一周更新兩條漲粉快。二是成長。在高強度的更新頻率下,鍛煉最多的人是創作者本身。全身心投入到內容工作中,可以很快成長,對創作者的抗壓性也會有所鍛煉。
之前我們做過統計,90%的百萬粉絲以上的帳號都是日更,不斷在觀眾面前出現。短視頻這條路還是比較苦的,需要勤奮。
我和其他泛娛樂賬號比起來,領域比較垂直,大家接受度沒有那么高,所以遇到過非常多的瓶頸期。我甚至總說,自己得了一種叫瓶頸期綜合癥的病。不過,在快節奏的短視頻浪潮里,瓶頸期可以督促自己不斷成長,也是一件好事。
一開始我做的內容是說唱加美食,因為2017年是中國嘻哈元年,說唱文化廣為人知。我本來就很喜歡嘻哈文化,所以當時決定把美食和說唱結合在一起。
但是很不幸,很快我們就迎來了第一個瓶頸期,粉絲到了50萬就開始不動了。我當時年少輕狂想要死磕,就真的連續72天沒有休息堅持拍攝,但也沒什么用。
直到有一次我看別人的美食視頻,突然頓悟出一個道理:我們華夏的美食,就應該用江湖氣的感覺去敘述它。正好我們公司在拍古裝IP劇,我當時就拿上一件店小二的衣服,花十幾塊錢去扯了一塊黑布,開啟了江湖美食路線。
這條小醬油惡魔炒飯視頻一下就火了,我一個晚上漲了二十多萬粉絲,我也用這種模式一口氣增長到了170萬粉絲。但很快,我又碰上了新一輪瓶頸。
在學習拉片的時候,我們發現,文案很重要。所以在達到第二個瓶頸期的時候,我開始做一件事情,死磕文案,拼命地做筆記學習。
幫我渡過這次瓶頸期的一條視頻是糖醋里脊。在一個靈感爆發的夜晚,我很迅速地寫出了這條視頻的文案,里面有句話,我把糖醋里脊料汁的配方變成了順口溜:五番三糖兩雪碧,一勺白醋鎮天地。
這句話立刻火了。沒想到,單單靠這條視頻我就漲了一百多萬粉絲。
在死磕文案的路上,我一直漲到了500萬粉絲。但這時候,除了數據下滑以外,我還遇到了一個問題:變現困難。因為我當時的內容始終是站在黑幕前去說,延展性很差,廣告植入也很難。
我們老大點醒了我,他說,你要走出去。于是我把去菜市場買菜的部分當成固定片頭,來增加整個視頻的創新感和真實感,也獲得了粉絲們的喜愛。
這之后,我又遇到過數不清的瓶頸期,也會瘋狂質疑自己,好在每次都能化險為夷,粉絲現在基本穩定在了1900萬(抖音平臺)。
從上面的故事里,我也提煉出了一些增長方法論:不斷積累,打增長基礎;實時觀察,尋找增長機會,一觸即發;提前預知瓶頸期。
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我還是迎來了屬于自己的小成績。現在,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有人聽,好與不好每天都會被成千上萬雙眼睛盯著。
這時候我一直在想,影響力對我而言意味著什么,或者說,我能用它來做什么?
很早的時候,我們公司一直在策劃一件事情,希望我可以深入食材的原產地,幫助農產品推銷。所以我們聯合了字節跳動,深入貧困地區,幫助當地的農產品做推銷。
我去過內蒙古的二連浩特,云南怒江的福貢縣,還有黑龍江佳木斯同江市,都是邊境地區。和城市相比,這三個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絕對優勢:自然環境非常好。
特別的氣候和好的生態環境,孕育出來的當地食材也絕對都是上好佳品。但是,因為交通落后,他們沒辦法讓自己的產品有很好的銷量,也沒辦法擴大市場影響力——我想,這正是我可以幫得上忙的地方。
我們就采取了用短視頻推廣帶貨和直播帶貨的形式,幫助農產品銷售。很多粉絲會跟我說,他們從我的視頻中了解到了這些好食材,會反復購買。我們很開心看到這一點,因為對很多貧困地區的農產品來說,他們不缺質量、不缺產量,最缺的是銷售量和銷售渠道,以及大城市對好食材的關注。
短視頻是流量風口上的產物,用它來增加貧困地區產品的曝光度,絕對是事半功倍的事情,還可以讓全國人民都看到華夏邊境閃耀的明珠。
如果說,貧窮料理能夠用影響力幫助這些農產品獲得他們原來就應該有的銷量,那也是值得我們自豪的事情。
黃磊老師曾講到如何尋找使命的9字真言:我喜歡,我擅長,被需要,這個思維模型也適用于我:我從小就喜歡看美食節目,也擅長溝通,喜歡給大家做菜。在做短視頻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興趣和優勢結合在一起,堅持去做,總會逐漸發光。現在,我也越來越能感受到被粉絲們喜愛和需要。
從一個迷盲迎接畢業、只知道打游戲的大學生,我變成了一個嚴格要求自己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的人。從貧窮料理的初心出發,我逐漸找到自己的使命,它在這個帳號身上開始慢慢生長起來。
貧窮只是暫時的,記得按時吃飯——這句話我從第一期視頻一直用到了現在,因為我始終相信,沒有什么困難是通過努力解決不了的。
貧窮料理是,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