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委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進步,各行各業的發展狀況逐漸向好,但仍有很多的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問題存在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運用統計學的方法,通過多種事物的聯系來找到問題的根源,發現問題的本質。而這就提高了對于基層統計工作的要求,專業的統計知識和熟練的統計分析方法也是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這才能使統計結果既準確又科學,有利于統計工作作用的發揮。就此,本文將論述分析方法如何在基層統計工作中巧用。
關鍵詞:統計分析方法? 基層統計工作? 巧用方法
近幾年,盡管我國的基層統計工作有一定的進步,但仍然無法達到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水準?;鶎咏y計人員素質低,隊伍不穩定,統計規范化建設尚在攻堅階段,統計基礎薄弱,在基層中統計分析方法應用少,不熟練,影響了統計作用的發揮。由此可見,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迫在眉捷,而統計分析方法在基層工作中的運用也顯得極為重要。
一、統計分析方法概述
統計分析方法是通過收集和整理統計數據,對對象的范圍,數量和規模等各種數量關系進行分析和研究,并總結其反映出來的問題,從而把事物背后的規律及本質揭示出來,用可靠的數據來預測事物未來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國在應用過程中主要是運用數學模型及數學方式的統計分析方法來分析統計數據,從而增加結論的科學性,準確性。統計分析方法相對于其他方法而言更加的科學客觀,但是在具體的基層統計工作中,要選擇正確的分析方法以保證為真實有效的統計分析結果提供準確有效的統計資料。
二、統計分析方法在基層統計工作中運用的意義
統計調查活動里的重要步驟之一便是統計分析,這對于能否科學準確地得出后期統計結果有很重大的影響。那么統計分析方法在基層統計工作中運用又有什么樣的意義呢?第一,統計分析方法可以使統計工作的效率有效地提高,加深人們對統計工作的認知,有利于開展統計工作,是統計工作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徑。第二,基層統計工作水平可以通過統計分析的結果反映出來,而評價統計結果不但取決于統計結果的準確與否,還取決于基層統計工作人員能否巧妙地在工作中運用統計分析法對數據進行分析。第三,只有通過統計分析方法才能使收集好的數據變成最終的統計結果,使收集數據這件事具有意義?;鶎咏y計中統計工作的完成情況與統計分析方法的運用有很大的關聯。第四,對于我國基層統計工作人員專業能力低的問題,在基層統計工作中堅持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是相關工作人員更大程度地掌握統計知識。第五,將統計分析方法運用到基層統計工作中可以更加科學地分析收集后的數據,有利于將更為準確的統計分析結果提供給相關部門。而這些數據也可以使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顯現,方便有關部門嚴肅對待并解決。
三、統計分析方法在基層統計工作中運用的現狀
目前我國統計人員中占比較多的就是基層統計人員。雖然基層統計人員由原來的兼職統計員變為專職統計員,素質有所提高,但是開展統計分析工作的氣氛不夠活躍。出現這種現狀有兩大原因,一是材料掌握程度低,統計人員對需要進行調查的事物了解的不夠透徹,無法對此產生自己的想法。二是基層統計人員掌握的相關專業知識不夠,掌握的統計分析方法太少,不能在實際的工作中靈活地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導致無從下手。因此,我們需要盡快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專業能力。三是基層統計人員工作量大,身兼數職,真正用于統計工作時間少之又少,忙于應付統計分析報告產量低,質量不高,更不用說能熟練應用統計分析方法。四是不注重、不重視統計分析方法應用。主觀上覺得統計分析方法可有可無,應用不應用對于工作意義不大,成本與效益不匹配,加之基層統計人員水平有限,工作量大,時間要求緊,導致統計分析方法應用頻率低。
四、在基層統計工作中運用統計分析方法的步驟
(一)選題
選題是統計分析工作的開端,自然是重中之重。而如何選題也是很多統計工作人員所煩惱的。根據多年的統計工作經驗,眾多相關工作人員總結出以下幾種選題方法。第一,對比積累的統計數據,從中發現問題,而這就是選題的方向。第二,對統計工作經驗和方法進行總結,將不完美的統計工作方法改善。這種類型的選題和當前的統計工作直接掛鉤,解決這類的問題不僅有利于統計實際問題的解決,還有助于發展統計事業。
(二)搜集資料
統計資料是統計分析的主要依據。因此,我們要搜集大量的和選題有關的統計資料來進行統計分析。很多工作人員在這個工作過程中搜集的數據不夠完整準確,導致統計結果發生根本性的錯誤。所以,搜集資料這件工作十分重要。只有在廣泛詳細地搜集真實準確的統計資料的基礎上,才能保證分析報告的材料充實,觀點準確,材料和觀點統一高度。搜集統計資料要運用多種方式,要建立在已有的統計資料的基礎上調查和分析問題相關的最新資料。
(三)整理資料
一般不能直接對統計調查的原始數據資料進行匯總處理,應該從分析的需要出發將原始資料加工,整理。如今,計算機的發展與普及使整理統計資料不再繁瑣,推動了統計工作現代化。比如說,我們要對基層勞動與社會保障進行統計分析,可以運用Excel進行數據統計。第一,數據錄入。將搜集到的各種社會保險數據如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等的登記記錄表和稽核結合起來,用Excel錄入計算機中。第二,用推理插補,因素推理法,平衡推算法,比率插補和均值插補等常用的插補方法對調查的欠缺的社會保險數據進行推算插補。第三,為了對基層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進行分析,要對錄入的數據進行排序,分類匯總,篩選計算,做統計圖表,反映各種數據之間的聯系。
(四)在統計分析中應用統計分析方法
統計分析方法是計量和分析總體現象的數量,在統計分析活動中應用的方法。為了達到預期的目的,必須借助統計分析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對比分析法,動態分析法,分組分析法,平均分析方法和因素分析法是常見的統計分析方法。在日常的基層統計工作中,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分析方法,可以多種方法結合運用,也可以只使用一種方法。
第一,對比分析法。它是對比有聯系的經濟量來闡述其變化程度和數量聯系的方法。比如靜動態對比分析法。在動態對比分析法中,若基期指數小于零,那么發展速度等于2加報告期水平除以基期水平的的絕對值。第二,動態分析法。它是以發展的觀點為基礎進而研究事物發展變動的過程,發展變動的走向和其規律的統計分析方法??梢园掩厔蓊A測建立在動態分析的基礎上。比如移動平均分析法,時間序列分析法等。第三,分組分析法。它是運用統計分組理論,把繁雜的社會經濟現象分成幾種不同的類型,從而分析它的分布特點,變化情況,內部組成,比例關系和依附關系的一種分析方法。第四,平均分析法。它是從平均指標出發來分析社會經濟現象之間的依附關系和其組成特點,分析社會經濟現象的一般水平和它的發展變化水平的統計分析方法。第五,因素分析法。它是從社會各種經濟現象互相間的客觀經濟聯系來對各種因素的變化進行具體分析,并對繁雜現象總變動產生的影響程度以及量變規模進行分析的一種方法。
(五)編寫統計分析報告
我們通過以上的分析過程得出自己的觀點,而得出的這個結論不僅要在自己的謹慎考慮下得出,還要足以使別人信服。這個結論在最后通過編寫統計分析報告向他人展示出來。而統計分析報告是運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在對統計資料進行研究之后對研究過程進行闡述,進而是客觀現實得以展現的一種文章。在編寫統計分析報告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分析報告的主要表達方式是說明。統計數據為主,統計圖和統計表為輔,不可主次顛倒。另外,論點要注意盡量有所創新,要有依據,可以站得住腳,經得住論證推敲。而整個統計分析報告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就之前根據各種搜集的數據發現的社會經濟現象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五、如何在基層統計中巧用統計分析方法的建議
(一)基層統計規范化建設
完善管理機制,整合統計隊伍。強化統計法制,宣傳統計法和統計工作,加大統計違法案件的查處力度,為統計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氛圍。投入更多的資金,加強硬件建設,為基層統計建設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轉變工作觀念,拓展服務內容,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服務水平。
(二)統計干部隊伍建設
當前,基層統計工作任務重大,而相應的統計力量卻很薄弱。因此,擴建統計干部隊伍,增加統計力量迫在眉睫??紤]到鄉鎮及以下單位因為專業分工詳細,很多調查任務都是臨時性的,可以把一些關聯度低的專業交給其他工作人員幫忙。另外,要在轄區及單位建立統計調查員隊伍,負責本地區的任務,以此來充實基層統計隊伍。通過加強統計干部隊伍建設,強化培訓,大力促進統計隊伍整體效能全面提升,不斷提高統計業務水平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三)政府支持
政府要重視統計工作,通過加強宣傳,通過輿論吸引大中專畢業生進入統計行業;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提高人們對基層統計工作的選擇率。完善基層統計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完善相關制度,在培養相關人才上提供資金,從而使相關從業人員提高專業能力,讓基層統計工作得到大力支持。
(四)推廣統計資格考試
從政府層面推廣統計資格考試并嚴格執行統計人員必須通過統計資格考試。加大監管和懲罰力度,杜絕考試作弊,替考等違反考試紀律的行為出現。提高考試難度,確保統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基層統計人員要有積極的態度,在充分了解各種統計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勤學多思,充分利用各種統計分析方法,勤寫統計報告,對基層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還要不斷發現自身的不足,對工作方法進行創新,不斷進步,做好統計分析工作。
參考文獻:
[1]程瓊.如何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做好基層統計工作[J].現代經濟信息,2019(01):102.
[2]郭俊杰.統計分析方法在基層統計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06):191-192.
[3]李冬梅.統計分析方法在基層統計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8(08):219.
[4]孫艷虹.如何利用統計分析方法做好基層統計工作[J].中國證券期貨,2012(04):201-202.
[5]程廣娥.做好統計分析提高統計質量[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3):97-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