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卓瑪
數字化和多媒體技術在文博領域內的應用,極大的提高了珍貴文物的科學管理和保護水平,豐富了珍貴文物的展現形式,促進了我國文博事業的發展。在可移動文物領域,數字技術的應用主要依托于各地區的數字博物館建設。目前,以博物館藏品為主要資源的數字博物館建設體系已基本成熟,從藏品管理系統、藏品展示形式到網上博物館及博物館移動導覽等,為使珍貴文物或數據永久性的保存下來,擬結合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和現代化科技手段使得珍貴文物的數據保護達到其理想的高度,包括可移動珍貴文物(一、二、三級)文物數據、多媒體數據、三維數據、文物相關活動照片等多種數字化資源,防止數據丟失,建立文物名稱、屬性和文物多媒體數據、三維數據之間的關聯關系,保持數據信息的一致性,滿足公眾通過互聯網欣賞文物本體細節的需求,為公眾提供清晰度更高的立體視覺信息。
羅布林卡屬于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位于西藏拉薩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紀四十年代,是歷代達賴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全園占地36 萬平方米,是西藏規模最大、營造最美、最具民族特色的集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一體的宮廷式建筑群。園內不僅有獨具特色的藏式園林藝術,金碧輝煌的殿宇,美輪美奐的壁畫,而且還珍藏了大量的稀世文物,包括佛教造像、唐卡、經書、印璽、封誥、竹木牙雕、琺瑯器皿、玉器、瓷器、漆器、文房珍玩、服裝服飾、家具陳設、交通用具等等,一應俱全,這些珍藏除西藏本土文物外,還有歷代中央賞賜和饋贈給西藏地方上層的各種物品,有的珍藏則是歷代朝廷為西藏特制。這些西藏本土和歷朝宮廷之物,不僅內容豐富,種類繁多,風格各異,工藝精細,還具有極高的藝術性。不僅生動地反映出藏傳佛教的發展歷程,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也形象地傳遞出古代西藏文化交流和科技發展等諸多歷史、文化信息,是藏民族技藝和智慧的結晶。可以說它是布達拉宮以外另一座巨大的文化藝術寶庫。1988年1月,羅布林卡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羅布林卡的文物,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西藏本土制造的宗教文物,另一類是歷朝中央政府和皇帝賞賜或饋贈給西藏地方上層的各類珍品,兩類文物各有千秋,制作工藝都十分精美考究。羅布林卡是西藏保存文物最多的場所之一。西藏本土制造的宗教文物,以金銅造像最著名,除此之外還有宗教用具、佛塔、唐卡、壁畫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大量珍貴文物,由于羅布林卡的地位特殊,除收藏有大量本土制造的文物外,明、清兩朝政府和皇帝賜給西藏地方上層的賞賜品也不少。

羅布林卡東大門
羅布林卡現有館藏文物約12 萬余件,總體上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西藏本土制造的宗教文物,另一類是歷朝中央政府和皇帝賞賜和饋贈給西藏地方上層的各類珍品,包括歷代詔書、封印等。兩類文物各有千秋,制作工藝都十分精美考究。
目前一直使用國家文物局統一規范的可移動文物普查軟件和國家少數民族古籍普查登記軟件記錄方式對文物的相關信息進行記錄管理,未有全面系統性相關管理辦公軟件參與。
這種傳統的管理辦法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文物信息管理的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資料數量的上升,一定上限制了人工管理的準確度和效率,應根據情況進行相應的改善。文物數字化建設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工程,它涵蓋了文物保護單位各個方面的工作,包括藏品的收藏、保護、研究、陳列、教育、利用等的工作內容,文物數字化建設促進了其他各功能的發展。通過全新的系統來使珍貴文物迎來一個全新的數字化、科技化的管理方式。

醫藥唐卡

無量壽佛雙身像

大成就者盧伊巴像唐卡
現有的信息之間沒有互通互聯,信息孤島現象嚴重;管理處現有的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和文物局,用移動硬盤存儲,管理困難,易丟失,且由于缺少統一的文物信息管理系統,導致信息資源無法共享;尚未建立辦公自動化系統,給工作上造成了極大的不便;缺乏有效的數字化管理手段,缺乏相關數據的收集、反饋與有效互動。
在可移動文物陳列方面,僅采用實物與圖文結合的表現形式進行展示,對文物價值挖掘不夠,基本陳列只是簡單羅列文物名稱、年代方面信息,在觀賞性、刻度性方面較為欠缺,體驗枯燥,缺少從社會、人文的視角對館藏品進行解讀,展示形式靜態單一。在受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陳展數字化工作的廣度和深度上與滿足現代受眾自助多元的展覽體驗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

舍利塔

嘎巴拉碗
西藏本土制造的宗教文物,以金銅造像最著名。羅布林卡興建之初,七世達賴為給剛建好的宮殿佛堂添裝佛像及佛教用具,曾在布達拉宮腳下建立了一所名為“雪堆白”的造像場,在這里精心打造各種佛像器物,以滿足拉薩及周邊地區寺院的需求。除此之外,園內很多佛龕、宗教用具、金頂屋檐、門楣雕飾等,也都出自“雪堆白”工匠之手。“雪堆白”造像特點是制作精細、比例勻稱、色彩鮮明艷麗,佛像上的鍍金厚重,鍍金面光潔度高,佛冠、耳墜、臂釧、手鐲、飄帶等飾物,一律用綠松石鑲嵌。這些明顯特征,說明18 世紀中葉以后,西藏本土佛像打造技術已步入了獨立發展的成熟階段。另一種造像類文物是佛塔。早期佛塔大半盛裝佛祖舍利,故名舍利塔。印度尊者阿底峽入藏后,仿舍利塔在西藏又建造了噶當塔。現在這兩種佛塔羅布林卡均有收藏,其中舍利塔最為珍貴,共有八座,形制相同,均高20 厘米,每座塔的邊沿均有一圈藏文,分別記載著八座佛龕內供奉的印度及西藏高僧大德的頭骨舍利和身骨舍利,是研究早期印藏關系和文化交流頗有價值的證物。除佛像、佛塔外,羅布林卡唐卡也是一大特色。羅布林卡珍藏了大量18 到20 世紀勉唐畫派、欽則畫派和嘎赤畫派的各類作品。早期唐卡畫面上、下分別繪有如來、藥師、觀音、度母諸佛及繪畫施主像,人物刻畫逼真、栩栩如生,背景以朱砂填色,輪廓用金線勾勒。系列掛圖,藏族稱為“曼唐”,它是以彩色連環畫形式系統描述了藏醫藥學的基本理論,“曼唐” 制作完善于清代五世達賴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執政時期。“曼唐”系列掛圖,被視為標準藍本,完整保存在羅布林卡內。
利用數字化手段對文物進行高精度采集,完成文物的數字化工作,同時建立文物信息管理系統,利用系統軟件完成文物信息的整合及管理。
1、文物數字化保護與采集
長期以來,羅布林卡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為提升管理、文物保護、公眾宣傳等,在文物展覽、建設等方面均獲得一定的成果及經驗,但由于一直缺乏全面統一的規劃,并且從未接觸過數字化,致使這些數據資料尚有不足且多為碎片化,管理使用方式也依舊延續傳統方式,使得當前建設的很多成果,處于缺乏維護和停滯不前的狀態,導致無法連通和協作,不能充分的發揮其應有價值。
因此,對羅布林卡文物數字化工作應該進行全面的總體規劃,并形成統一的數據標準及規范,實現更透徹感知的文物數字化保護,以統一化、集中化、標準化的方式采集和管理數字化保護資源。更深入的數字化管理,可以避免由于無標準、無規劃數字化工作產生的資源浪費,保證管理工作精細化、無死角、高精度,還可形成全面交互的文物數字化展陳展示。
2、文物數字化管理
文物管理之于藏品的第一要務,即對可移動文物進行保護,藏品一旦受到損壞,將是我國文化遺產和人類悠久文明的重大損失,而通過文物數字化建
設,建立藏品的信息化檔案。數字化信息的存儲可以不斷重復、再生,從而得到根本性的延續。數字化信息可以反復使用而不受損失。數字化從根本上解決
了文化遺產的保護、保存和利用,是傳承中華文明的最好手段。這樣不僅可以減少實物的流通次數,降低損壞的風險,還能夠有效的改善藏品管理的質量,提
高管理水平,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開展。由此,文物
數字化、信息化建設減少了藏品實物的利用率,降低
了藏品損壞的可能性。其次,對于藏品研究這個方面的功能來說,文物數字化建設使藏品信息公平,業內研究人員可以更便利地拿到藏品的資料,對藏品研究工作提供了信息資源,為藏品研究專業人員提供了一個開放的研究環境,使學術交流更深入、更方便。
羅布林卡在以往的工作中已累計了大量的文物信息數據,如果將其充分整合利用,將在文物的研究、宣傳、學習、交流等多方面產生廣泛而積極的作用。
同時,通過數字化對文物的多維數據進行補充,打造統一的文物檔案系統,建立藏品信息庫。通過計算機技術對文物的各種信息進行數字化管理與利用,以便對文物管理處內部各類業務進行科學管理,同時互聯網上的藏品信息。
羅布林卡的文物大多是由金銅造像等具有民族特色的文物構成。民族文物是反映一個民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遺跡和遺物,具有本民族特色。它們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一個民族近現代社會發展、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是研究民族歷史,特別是少數民族歷史的實物資料。數字化文物保護的本質,就是用數字化技術對文物信息進行全面永久地保護,是其他對于本體保護與研究持續進行提供科學的基礎。羅布林卡包含大量金屬佛像、佛塔、唐卡等做工細致且色彩鮮明的文物,要想將這些文物的特點優勢等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就必須借助于更加精密的方式,數字化手段是基于傳統文物保護弊端的形勢下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等多種科技信息產品技術為精密物品信息獲取的一種重要方式。
文物的有效保護一直以來是文物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加強文物的有效保護不能只是字面意思,一定要落實到每一件文物。羅布林卡文物不僅包含宗教性的特點,而且某些文物能夠反應當時民族之間的信息交流情況,通過文物的流通增加相互之間的往來,這些具有代表性且包含意義極強文物是應當得到保護的,通過數字化手段可有效對這些文物進行保護。真實實體文物具有不可復制性,一旦造成損傷是不可挽回,為了盡量將風險降至最低,文物數字化必須有效使用。文物數字化是文物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文物保護方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對文物進行再次保護利用,可以有效促進文物管理處職能的發展。
文物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文物為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對文物管理工作的再發展、再利用。文物的管理是一個意義重大的工程,它涵蓋了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包含藏品的收藏、保護、研究、陳列、教育、利用等內容,文物管理建設促進了相對應文物管理處職能的發展。數字化展示借助了網絡和多媒體技術,具有多元化和互動性高的特點,利用數字化相關數據制作不同的展示模
式,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換或新增主題,參觀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決定參觀方式和主題,對感興趣的物體進行詳細的研究,通過聲音、圖片、動畫等多媒體信息獲得更多文物數據細節,并且拓展想象空間。同時又具有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點,符合信息時代人們的學習習慣。珍貴文物數字化將使羅布林卡壁畫內容輻射范圍變大、受益面加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