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吉美朵
此幅布畫羅漢唐卡,紅黃藍三色裝裱,均為如意云紋暗花五枚緞,托居為黃色地云龍紋織金錦,防風帶為月白色暗花緞,唐卡通長143 厘米,通寬86.5厘米,畫心長70.5 厘米,寬48 厘米,彩虹為傳統的紅黃兩色,防風帶寬7.5 厘米,殘長94 厘米。唐卡共繪有兩位尊者,其中唐卡右上方為注荼半托迦尊者,身著寬袖袈裟,雙手置于臍前結禪定印,坐于一層蹲墊上,身側有一放有供物的方桌。其唐卡下方繪有閻魔敵。唐卡左下方繪有賓度羅跋羅墮阇尊者,身著寬袖袈裟,右手捧經卷,左手腹前托缽盂,雙足踏于方凳上,坐于一層法墊上。其身后有一跪地吹笛的俗裝侍從。唐卡上方從右至左分別繪有金剛勇識、燃燈佛、釋迦牟尼、彌勒佛及一位居士。唐卡整體煙熏、灰塵、污漬、油漬、折痕,缺失一條防風帶,缺失蓋簾,畫心顏料脫落、褶皺、畫心下左側破洞面積為(長×寬5×28 厘米)、與邊相處開線,天桿兩端包布殘損、天桿從中間斷成兩節,地桿兩端配有木質軸套。
此幅羅漢唐卡原藏于羅布林卡管理處(原西藏文管會)現藏于西藏博物館。屬傳世品,這幅羅漢唐卡收卷存放于唐卡庫,由于年代及保存條件制約,唐卡脆變嚴重,不適合卷裹收藏,最好平攤收藏,雖然專門定制了木質存放柜和嚢匣。但還達不到完全理想的境地且庫房缺失必要的通風設施和恒溫恒濕系統。
此幅布畫羅漢唐卡整體保存較完整。在傳世的過程中,由于自然、人為和后期存放環境影響,出現了破裂、殘缺、污染、蟲蛀、織物與顏料顏色褪變等等對其造成一定影響。
對布畫羅漢唐卡進行全面病害調查的基礎上,記錄、歸納現存典型病害(表1),文物的病害表征圖(表2)所示。

表1 病害情況統計

表2 唐卡病害分析
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行業標準《館藏絲織品病害圖示》(WW/T0013-2208) 對布畫羅漢唐卡繪制病害圖(圖1)。

圖1 布畫羅漢唐卡病害圖
根據修復原則及對此幅唐卡病害的分析,初步制定如下計劃:

(1) 為更好的實施保護修復對此幅唐卡進行裝裱分解,在拆體之前,先要查看縫合方式,縫合線的粗細和縫線的顏色等,記錄好便于后期縫合時查看。
(2)對于唐卡畫心來講只能進行表面清潔處理,不宜用水清洗。即利用物理方法去除附著在畫心表面的污垢,如煙熏、灰塵、蚊蠅排泄物。在清潔畫心前首先要仔細觀察研究畫心顏料是否開裂酥解,如果以上情況不存在或不嚴重那么可用“巴其”粘凈。這是西藏獨具的一種傳統清潔方法,是將西藏特有的糌粑用清水揉成干濕適度的糌粑團(不粘手為準),用此團試凈唐卡面上的灰塵和贓物,這種方法去除灰塵的效果比羊毛排筆更理想。
(3)清洗紡織品前要先進行局部實驗,以斷定清洗是否會造成不良后果,確定安全后方可進行大面積清洗。對此幅布畫羅漢唐卡先采用物理方法對紡織品進行表面清洗。用博物館專用吸塵器去隱藏在紡織品表面的灰塵、污染等,要注意把握好吸塵器力度。附著在織物表面的塵土和已經被吸塵器除掉了,但邊鑲和背襯上的油漬較多,油漬多的部位采取兩種不同的清洗方法。一是乙醇溶液清洗油漬。用醫用脫脂棉簽蘸乙醇溶液,在油漬處輕輕擦拭。油漬在乙醇浸濕的情況下,用干凈棉簽擦拭,棉簽臟后就換掉。需注意清洗前必須要織物下面墊純棉毛巾,得注意力度,把握好分寸。油漬和污漬特別重的地方需再重復幾次再用磁鐵壓在上面讓油污漬浸到醫用脫脂棉上再進行擦拭。此方法是能讓污漬油漬軟化二是中性洗液清潔部分鑲料。要用中性洗液清洗的部分有防風帶和背襯。我們選擇了先把背襯拆下來再用比清洗的織物大一點的托盤里用去離子水充分浸潤織物,浸泡時間按照油污漬嚴重來定,纖維在水的作用下不會疏解開來,此時要用手輕輕按織物,盡可能撫平織物表面的皺折,清洗完后要用干毛巾將織物中的水分吸干。繼續用水清洗,重復幾次清洗直至洗衣液變得干凈。在清洗完后要對織物進行平整,避免變形和萎縮。
(4)配染補布,布畫羅漢唐卡背襯有殘洞要加襯縫補加固,許配染淺紅色襯布,缺失一條防風帶,需配染月白色襯布。防風帶染色先用小塊試染,在容器里加點蘭納素黃和梔子藍色素再加點普洱茶。試染多次和原物相比再試染最后染成了與原物相近的顏色(圖2)。

圖2 試染過程
(5)針線縫補。邊鑲和背襯殘洞采用針線縫補,防風帶修補,因防風帶只有一條我們把原有的一條拆分為二再加襯墊進行了縫補。修復用縫線的選擇非常重要,線要牢固但不能僵硬。最適合紡織品修復用的是絲線??p線要與原縫線一致,在縫補之前要注意確定縫針的位置,并且以盡可能的少縫為原則,此幅布畫羅漢唐卡運用的針法最多的是鋪針和跑針(圖3)。

圖3 針線的運用
(6)修補畫心。此幅布畫羅漢唐卡畫心下左側破洞面積較大(長,寬:5×28 厘米),我們在畫心背面裂痕處用紗或薄布刷上一層黃明膠,再粘在畫心背面開裂處,上面用布和磁鐵壓一壓。如若不是很牢固可再涂一點黃明膠。需注意的是調配黃明膠盡量稀釋一點,否則粘補后唐卡畫心會變得太硬。
(7)此幅布畫羅漢唐卡的天桿斷成兩節需修復。
天桿斷節原因可能當時穿孔打眼時造成的且隨著長時間的懸掛引起的。如直接把天桿換成新的會影響它的打眼處獨特的技藝,我們找了個鐵片固定在斷節處以防他繼續斷裂。
最后畫心和裝裱分解處要按原樣縫補。最好針線不要漏在外面,以免影響整個效果。修復完成后的局部對比圖如下(圖4)。

圖4 布畫羅漢唐卡局部修復前后對比
唐卡保存時平攤最為適宜。平攤可以使唐卡畫心和紡織品纖維獲得最大程度的放松,因此是一種最為理想的保存方法。由于平攤式的存放占用的空間要大,而庫房的空間有限,目前大部分唐卡只能卷軸式保存。庫房的溫濕度要有一定的標準。現已公布的博物館室內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標準。數值溫度為15-25℃,相對濕度為45-65%。這也適合于唐卡和紡織品文物,當溫度和相對濕度指針在此數值之內緩慢波動,對文物的保存是適宜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要避免相對溫濕度的頻繁波動。已修復好的唐卡如若陳列需要盡量不要直接懸掛,應該平鋪在稍微傾斜的展臺上,避免地軸重心對唐卡畫心和邊鑲縫合處損傷。布畫羅漢唐卡整體修復前后對比(圖5)。


圖5 布畫羅漢唐卡整體修復前后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