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新冠病毒疫情下的上海。攝影/ 沈琳
隨著節后大量人員返程、大批企業陸續復工,有著2400多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上海,如何織密疫情防控網絡、保障城市有序運行?
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采取精細化人性化管理,上海正在以最大的決心、最嚴的舉措和最大的努力做好疫情防控,保持經濟社會發展和市民生活穩定。
初春的外灘沒有了往日游人如織的景象,但在江堤上仍有為數不多的群眾坐在休閑椅上小憩。
“黃浦公安提醒您,出門請戴好口罩,避免聚集,防控疫情人人有責?!泵刻焐衔?點多,黃浦公安特警支隊的無人機小隊操控著一架警用無人機沿外灘江堤進行巡邏。
“為了減少近距離接觸,我們用無人機在重點區域開展空中巡查,并通過機身上的外置擴音器,勸阻在公共場所聚集逗留的人員,出門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護?!秉S浦公安特警支隊民警仇彥說。據他介紹,無人機能利用承載的高靈敏度攝像機,獲取地面上的影像,并將所獲得信息傳回警方,為快速處置警情提供研判支持。
“請大家戴好口罩,注意個人衛生,不要前往人流密集場所,身體若有不適請及時就醫?!绷硪粋€昔日熱門景點南京路步行街上,不停播報防范提醒的警用巡邏機器人,正在和屬地派出所民警搭檔巡邏。
聽到機器警察的喊話,少數不夠自覺的行人趕緊拉上了托在下巴處的口罩。作為黃浦區公安隊伍里唯一一名不需要戴口罩執勤的“警察”,它可以24小時戶外巡邏,有效彌補監控盲點,尤其是部分支小道路以及受惡劣天氣影響視線不好的監控區域,一旦發現異常情形,機器警察實時拍攝、實時發送至公安指揮中心,呼叫后臺及時處置。特別是它的語音播報功能在防控疫情期間派上了大用場,真正做到了“隔而不離”,不僅有效節約了警力,分擔了民警的防控執勤任務,也大幅降低了人員交叉感染的概率。
而在復工的生產車間,不戴口罩的后果肯定很嚴重。
位于浦東金橋開發區的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以下簡稱“上研院”),開發了一套工廠口罩識別檢測系統。它可以通過AI視覺檢測功能,對廠區工人是否正確佩戴口罩的情形進行推斷識別,并將口罩佩戴檢測結果實時展示,及時告警違規行為。
此外,針對人員管理的方案,上研院實現遠離封閉區域操作,避免感染;如果發現疑似病例,通過實時精準的位置軌跡追蹤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對接觸人員快速排查,快速精準地找出密切接觸者,避免企業全員被無差別隔離,降低成本損失。
2月17日凌晨,上海正式上線“健康動態碼”,將疫情防控工作從封閉管控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管住重點人、放行健康人”。
疫情防控,社區無疑是重中之重的關口。一邊是返滬復工人流,一邊是社區干部連續多日奮戰在一線,每天同時間賽跑,排查、預警、管理、服務,恨不得生出三頭六臂,化身“千手觀音”,體力精力都接近極限。有沒有更好的防控手段?人臉識別、智能門禁、“微卡口”……各種智能化手段一一顯現,讓大數據替人工“跑”起來。

上海各小區、單位都設置了門崗。

閔行區梅隴鎮金都路居委會所管轄的三個小區共有3992戶居民,常住人口達到2萬,外地來滬人員約占一半,不同于其他社區全靠居委會干部一戶戶敲開家門排摸、登記信息,依托樓道口的“人臉識別”及其數據庫,金都路居委會快速摸清社區“底數”,并掌握了每一位返滬人員的行動軌跡。
在這套人臉識別的智能系統背后,是“一戶一檔”的社區居民信息庫,日常由物業進行維護更新。數據庫記錄的居民信息中,包括戶籍所在地、是業主還是租客等,一目了然。其實,早在春節前夕,居委會就根據“人臉識別”數據庫篩選出居住在小區的重點地區人員,通過電話、微信掌握他們的行動軌跡,及時做好相應預案。精細化、智慧化的社區管理,不僅節省了基層干部上門排摸的人力,更大大提高了數據核驗的效率和精度。
坐落于上海市普陀區千陽南路的馨越公寓,是目前上海最大的公租房小區。小區共有55個門棟、4042戶租戶。隨著春節假期結束,外地返滬人員逐漸增多,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普陀公安分局長征派出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們轄區已建成智能識別、智能監控等前端感知設備上百個。這些設備猶如末梢觸角,轄區有點風吹草動,我們都能夠感知到。”
返滬人員是否登記?其后是否如實居家隔離?在電話核實的基礎上,民警還會通過感知設備收集住戶相關情況進行實時比對,一旦發現實際情況與登記內容不符,社區民警將會同社區衛生中心、居委會干部上門開展再次核查,確保無漏登瞞報情況。
“商務樓宇新開了1間商戶,店鋪沒有變化”——長寧區江蘇路街道華山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志歌將自己負責的3棟商務樓宇和8家沿街店鋪走了個遍,摸排動態很快通過手機錄入“政務微信”,街道城運中心“一網統管”防疫專頁的“辦公樓宇今日摸排戶數”隨即更新。
依托“一網統管”平臺,江蘇路街道轄區內的24幢商務樓宇、1000余家企業、977家沿街商鋪,所有與疫情防控有關的信息一目了然。街道辦事處主任沈昕說:“利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社區防控做到了全覆蓋、無死角。”
還有很多最新的高科技都被引入了上海多個小區。普陀區石泉路街道利用物聯網技術,為居家隔離戶安裝“門體傳感器”,住戶一開門,社區干部的手機上就會彈出消息……
目前,上海已有9600余個居民小區升級為智能安防社區,加裝智能門禁、“微卡口”等“神經元”,不僅盡可能地避免了因人員接觸而產生的交叉感染風險,更提高了社區防控的工作效率。大數據代替人工“跑”了起來,社區防控的“籬笆”就可以扎得更緊,所有人面對防疫“大考”的底氣也就變得更足了。
在社區,在抗擊疫情的一線,一位位最基層的“小巷總理”,也和醫護人員一樣,24小時在線,24小時待命。都說上海精細化管理特別細致,這細致的背后、這里面的精髓、這里面最堅實的力量,就藏在奔波在上海街頭巷尾的平凡人身上。
黃昳慧是寶山區寶山五村的居民,她也是區直機關幼兒園一線黨員教師,現在寶蓮城商務區參加志愿服務,每天做好進入人員、車輛的登記和測量體溫工作。
2月15日,上海開始降溫,室外不僅風大,晚上更是下起了大雨和小雪,作為社區志愿者,黃昳慧手上拿著暖寶寶,但不是為了自己取暖,而是要焐熱測溫儀,確保測溫儀正常工作,精準測量體溫。 “能為抵抗疫情做一點是一點,這一點點聚集起來,就是力量。”黃昳慧的話,很樸實,卻也代表了每一位上海市民的心聲。
“你是誰?你從哪里回來?你要到哪里去?”這是黃昳慧的老公宗劼每天問得最多的一句話。黃昳慧的老公是楊行鎮香逸灣居委的治保主任,每天都在居委負責排摸回滬人員(提醒返滬人員自我居家隔離,疫情區接受醫學居家隔離),負責線上對接醫學隔離人員幫助解決生活難題、預約口罩維穩排隱患等工作。
兩人每天早出晚歸,把家當成了旅館,吃飯更是一切從簡,廚房里堆滿了各種即食食品。“上海的各級干部都下到社區了,這讓我們基層的工作人員感到很踏實?!弊趧掠X得無論是值守小區大門,還是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買菜、送貨、扔垃圾,都是為了“守好門、看好人”,工作上的辛苦實在不算什么。
在上海上線三色健康動態碼之前,陸家嘴街道福沈居民區墻上就掛起了一幅不同顏色的疫情防控“作戰圖”,不同顏色的圖釘標記著不同人員的情況——湖北重點地區租住房屋用長紅釘標記,其他區域人員租住房屋用長綠釘標記,空關戶房屋用長藍釘標記。同時在來滬人員登記健康表上分類,湖北回滬居家觀察人員(圓紅釘);其他區域來滬居家觀察人員(圓綠釘);未回滬人員(圓黃釘)。通過墻面一日一報表,做到疫情防控一一對應,一目了然。
陸家嘴金融管理局則建立了樓宇疫情防控“顏色管理”機制。陸家嘴285幢商辦樓宇按照樓宇商居性質、入駐企業數量、復工企業人數、現場環境、防控設施條件等不同情況,建立重點樓宇、關注樓宇、特殊樓宇和一般關注樓宇四個等級的顏色管控方案。各樓宇工作組和包干人嚴格落實樓宇分級管理措施,確保樓宇包干工作落到實處。
寶山區友誼路街道還把居民區“出入證管理”制度逐步推廣應用到了商業街區、沿街商戶、商務樓宇、規模性租賃住房等區域中,進一步加大企業人員管控力度,減少人員流動。街道的10名處級領導干部,每人認領轄區內的商務樓宇、商務區、集貿市場、規模性租賃住房等約4處,并包干主次干道沿街商戶,將包街包樓包商場的責任落實到人,并以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啄木鳥”行動,織密筑牢防疫安全網。

工作人員對人才公寓來自不同地區的企業人員進行排摸。

寶山區友誼轄區最大的生產型企業——華域皮爾伯格泵技術有限公司的流水線正在有序生產。
與此同時,他們還將紛繁復雜的企業復工手續,簡化為“兩書一表”,即《企業(商戶)復工復產告知書》、《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承諾書》、《企業復工復產員工健康信息登記總表》,并以《清單》的形式明確告知復工必須具備的防疫措施。
轄區內復工復產企業在收到《告知書》后,只要具備必要的人員排摸管控、測溫、消毒等防疫要素,提交《承諾書》《員工信息登記表》,即可進行復工備案申報。街道再組織工作組到現場進行驗收,驗收通過即可復工復產?!皩τ趶凸て髽I的實地驗收,我們采取了動態管理的方式。自己多跑幾次,企業可以省下做材料的時間抓緊投入生產?!苯值腊补芩撠熑瞬虩樥f。
上海元熙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一直是寶山城區各大超市賣場的糧油商品的主要物流供應商?!敖值赖墓ぷ魅藛T每天都會到我們這里來,實地走訪查看我們的防疫情況,同時還在額溫槍、消毒水、手套等物資方面,幫助我們一起想辦法”。企業負責人說。
2月21日,《新民周刊》記者發現家門口原來只有兩三個攤位營業的菜市場,攤位一下子多了起來,沿街的商鋪也開始開門迎客了。細問之下,這些攤主早在2月初就從老家回到了上海的暫住地,不僅向所在地居委會進行了報備,還跟市場管理方進行了報備,居家隔離了14天之后,拿著市場開具的證明去批發市場進貨,然后開始在菜市場營業。“沒有證明,連批發市場的門也進不去?!币晃蛔鏊a批發的商戶告訴記者。
沿街的一家理發店主告訴記者,街道相關負責人在開店之前已經通過電話和微信進行了事先溝通,詳細解釋了回滬人員自行隔離的相關規定,要求開店之前必須做到人員排查、健康登記、每日測溫、佩戴口罩、定時消毒?!爸芪逡淮笤?,檢查人員就到店里來檢查了,不僅查看了復工的相關材料,檢查了體溫計和消毒用品,還指導我們店鋪的員工如何規范消毒,我很快就拿到了復工檢查驗收合格表和企業復工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措施檢查表,順利開門迎客。”
商家“一次不用跑”的復工復市在上?;鶎釉絹碓蕉?。疫情防控正在促進基層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口罩預約購買、外來人員返滬、封閉式管理、出入證發放、復工復市……社區干部充分利用精細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管理和居民積極互動、相向而行,讓我們看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精細、文明、希望和榮光。
對這些一線工作人員來說,從清晨忙碌到深夜,不過是“抗疫”過程中再普通不過的一天,正是因為有了這許許多多的“他們”,才讓“我們”在這個寒冬有信心去戰勝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