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讓黨旗在防控疫情斗爭第一線高高飄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成都市錦江區全面落實“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積極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疫”線陣地筑牢成千“堡壘”、樹起上萬“紅旗”、建好無數“防線”,讓鮮紅的黨旗始終在疫情斗爭最前沿高高飄揚,奮力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后,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錦江區快速反應,全區迅速進入“戰時”狀態、全員進入戰斗崗位,把疫情防控作為壓倒一切的工作抓牢抓實。
區委率先行動。錦江區及時成立工作領導小組和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全區資源力量,抽調120名干部組建10個工作組,建立每日會商、群防群控、診療救治、輿情處置、督導督查和信訪維穩等工作機制,建立高效協同、上下貫通、快速響應的組織領導和指揮體系,確保疫情防控全區“一盤棋”。區級領導干部以上率下、沖鋒在前,從臘月二十九開始,全員在崗在位,與基層干部混崗編組入戶排查,到街道社區督促指導,發揮好示范帶頭作用。
錦江區委書記陳歷章在春熙路步行街調查督導商圈疫情防控工作。
干部迅速集結。“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全區黨員干部第一時間取消春節休假,全員返回崗位,1300余名機關干部下沉街道社區,170余名具有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數理統計等專業背景的干部充實到隔離點、街道及衛健等部門,始終沖在抗“疫”隊伍的最前列。錦江區保護、關心、愛護一線“戰士”,優先把防護服、醫用口罩等防疫物資向一線傾斜,及時為750名一線醫務人員、志愿者購買防疫期間意外保險,為6347名一線防疫人員購買防疫期間意外身故、傷殘保險。出臺關心關愛干部六條措施,從提拔使用、輪崗調休、心理疏導等方面落實激勵措施,分批次表揚先進典型,增強干部職工抗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社會全面動員。錦江區及時制發致全區市民群眾的一封信、先后發布5次公告,利用“線上”微信公眾號、微信群、微博、抖音等媒體平臺,和“線下”懸掛宣傳橫幅、利用LED屏滾動播出、喇叭播放等多種形式,多渠道、無死角、高頻次集中宣傳各級疫情防控部署,營造全民防控的濃厚氛圍。區司法局發布《疫情防控相關法律知識》和《防控疫情、法治同行—致社區群眾的倡議書》,從法律角度強化市民和企業疫情防控的主體責任,充分激發群眾自覺申報疫情情況的自覺性、主動性。全區群眾積極響應號召要求,自覺遵守疫情防控各項規定,戴口罩、少出門、不聚集。
全區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利用近年來推進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厚植優勢,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廣泛發動基層群眾、“兩新”組織等多方力量參與,著力構建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社區黨委是最堅固的戰斗堡壘。全區89個社區黨委發揮核心龍頭作用,整合街道機關干部、社區“兩委”、網格員、院落黨員等力量和資源,加班加點、通宵達旦,用10天時間開展3輪全覆蓋、地毯式入戶摸排,摸排42.8萬余戶、71.5萬余人,全面摸清疫區返蓉人員,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戶”。堅持把黨組織的戰斗堡壘筑在抗“疫”第一線,組建臨時黨組織51個,成立黨員突擊隊、黨員先鋒隊350支。區疾控中心黨支部連續奮戰35天,完成190例可疑病例深度調查分析和771例密切接觸者追蹤管理,培訓專業消殺人員323名。區疫情防控交通運輸組第二臨時黨支部在10天時間里,在成自瀘高速防疫檢測站檢測車輛累計18967臺次,體溫檢測累計44347人次。
黨員沖在第一線。哪里有疫情,哪里就有共產黨員的身影。全區1.9萬余名黨員迎難而上、擔當盡責,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區疾控中心黨員陳立煌和其愛人劉李各自奮戰在消殺、檢驗一線,連續20多天沒下“火線”。即將退休的60歲老黨員易守君,選擇堅守在一線、站好最后一班崗,帶領科室干部檢查零售藥店746家次、醫療器械經營企業360家次、農貿市場134家次……全區黨員以“疫情不滅誓不后退”的“硬核表達”生動踐行入黨誓言。
群眾發動到末端。社區黨委發揮“一核三治、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機制作用,加強對“兩新”組織、自組織、居民群眾的引領,緊緊依靠并帶領人民群眾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全區共有1.2萬余名志愿者主動請戰參與疫情防控,協助社區開展入戶排查、院落值守、居家觀察隔離人員服務等工作。
保障市場供應,維護社會穩定,是有效應對重大疫情的重要保障。錦江區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戶籍人口50余萬,常住人口100萬,在全力防控疫情的同時,必須抓好城市運行,保持生產生活平穩有序,堅決避免引發次生“災害”。
不等不靠、千方百計籌集防疫物資。全面動員全區各部門、各街道、各行業發揮優勢,與國內外1000余家醫療防護物資生產企業、銷售平臺建立聯系。充分利用外貿企業、跨境電商企業供應鏈渠道優勢,積極在俄羅斯、印度、韓國、巴基斯坦等國家采購醫療防護物資。加強與境內生產企業、醫療機構、藥品銷售企業對接,主動挖掘供貨潛力。積極發動社會捐贈,伊藤洋華堂黨支部第一時間向全市捐贈80萬只口罩,退休老黨員肖克家從國內籌措捐贈1萬只口罩。截至目前,全區共采購籌集口罩91.7萬只、手套26.6萬雙、防護服1595件、隔離衣2776件、護目鏡4000副、酒精6噸、次氯酸鈉14噸及其他物品若干,基本形成了與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相匹配的物資保障格局。
多措并舉、最大努力保障生活物資。與省市級保障單位和上游供應鏈企業搭建順暢的保供渠道,與舞東風、家樂福等大型超市簽訂《生活必需品保障協議》,全面確保全區紅旗連鎖、舞東風、WOWO等便民超市全部正常營業,確保市場供應總體充足、運行平穩、價格穩定。舞東風黨支部27名黨員第一時間下沉門店,多方協調供貨渠道,累計向門店投放大米、面粉、雞蛋等物資2700余噸。針對封控小區,組織永輝等大型超市點對點服務、送貨上門;依托成都市農產品市場流通協會做好農社對接,在全區增設10個便民“移動菜市”,不間斷提供便民服務,滿足居民對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堅持每日一監測、每日一檢查、每日一分析,及時研判預警、分析趨勢變化,確保區級保供企業庫存量充足,重點超市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庫存充足,堅決打擊供貨短缺和哄抬物價現象。
聚焦重點、多管齊下加強城市管理。針對重點區域,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選派13名干部組成黨員先鋒隊,對人才交流中心等重點區域開展巡查、駐守,累計勸離、疏散聚集人員2000余人次,清理游商攤販130余戶。針對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困難兒童、重病重殘人員等特殊群體,各街道組建志愿服務隊25支,分網格、“認家門”,加強走訪探索,提供必要幫助,確保疫情路上不落一人。針對不實謠言、錯誤言論,發揚斗爭精神,組織全區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及時發聲、主動發聲,加大正面典型宣傳力度,開通抗疫心理援助熱線4條、組建心理咨詢服務隊11支,消除群眾恐慌、穩定群眾情緒、增強必勝信心。
經濟社會是一個動態循環系統,不能長時間停擺。認真落實防控為先、統籌兼顧、分類指導、精準高效要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有序有力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最大限度減小疫情對經濟社會秩序的負面影響。
出政策穩信心。疫情對經濟影響的程度取決于疫情延續的時間和疫后政策對沖的力度。針對市場主體急難愁盼,錦江區及時出臺“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5條政策措施”,從降低企業用水用能成本、加強用工保障力度、減免逾期利息,租金全免減免等方面拿出一系列針對性幫扶政策,切實緩解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最大程度減輕市場主體的損失,保護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和諧穩定。建立規上企業、大型商場、特色商業街區聯絡員和中小企業行業協會聯絡專班制度,一企一策,一個行業一套辦法,促進各行各業盡快恢復正常運行秩序。
抓樓宇促發展。錦江區有大型商務樓宇141棟,是錦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抓住了樓宇就抓住了復工復產的關鍵。在全區深化“送服務、幫企業、送溫暖、解難事”活動,建立“部門+街道+社區”黨員干部專班值守模式和“一日一研判、一事一處理” 工作制度,141棟商務樓宇全部設置“黨員服務崗”,46個重點樓宇設立“疫情防控工作企業返崗復工服務點”,主動了解、解決樓宇企業復工復產問題和困難1200余個。針對樓宇防疫物資緊缺問題,協調解決防護口罩1萬余個、測溫儀100個;針對樓宇空間制約受限問題,將10余個樓宇黨群服務站等改造為分餐休息所、臨時隔離點、物資儲備地。
抓機遇強擔當。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錦江區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搶抓機遇、把握機遇,要提高政治站位,自覺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下思考、謀劃和推動錦江工作,加快招引世界500強和“六類”500強等高能級市場主體,大力推進三大產業功能區、三圣鄉提檔升級等重點項目、重點工作,積極發揮錦江在國際消費中心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新經濟培育等方面輻射帶動能力,為助力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勢見效貢獻錦江力量、彰顯錦江擔當。
黨旗高揚、黨徽閃耀。全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正挺身而出、迎難而上,用最強的黨性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決策部署,用最大的努力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用最快的速度抓好復工復產達產滿產,為奪取疫情防控斗爭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而砥礪前行、不懈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