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強
摘 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類新技術不斷出現。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近年來新穎的設計模式,在設計行業中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彌補傳統設計的不足,增加產品的形態和種類,并加強個性定制。文章對3D打印技術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博物館;個性定制;3D打印技術;文創產品;應用方式
0 引言
3D打印技術作為一種近年來新穎的設計模式,在設計行業中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應用3D打印技術可以讓人們更加直觀地了解文創產品的外觀、形態等,同時3D打印技術技術可以不受地點、人員、經費的限制隨時隨地進行生產,可以有效地提升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水平,拓展博物館的社會功能。
1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逐漸得到滿足,開始追求很高層次的精神世界的滿足。參觀博物館成為人民群眾滿足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社會公眾不僅在博物館內參觀展覽、學習歷史文化知識,更希望把歷史與文化“帶回家”,博物館文創產品則滿足了社會公眾的這一需求。
目前來看,隨著國家對博物館工作的重視,我國博物館建設穩步發展,博物館各項職能也不斷完善。與此同時,博物館開始思索怎樣推出具有創意的文創產品。說到博物館文創產品,不得不提故宮文創。近年來,故宮文創受到廣泛關注,故宮博物院用幾年的時間研發了近萬種文創產品,造就了一系列文化現象。故宮博物院發布的清明上河圖眼鏡盒套裝、故宮宮貓紙雕燈等具有創意的文創產品,讓全國乃至世界人們都了解了我國文創產品的設計和開發,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文化輸出和經濟提升做出了貢獻。
我國的博物館文創產品主要是由設計開發模式、產品形式、宣傳推廣、營銷渠道四個方面組成的。具體來說,設計開發模式分為博物館主動地同企業、高校等進行合作及自主開發相應內容兩種。產品形式也同樣分為兩種:一是實物,即具有實用功能的日常文化用品;二是新媒體,即采用博物館文化元素或者符號進行IP 形象、游戲、動畫短片、視頻等來推廣博物館文化。宣傳推廣分為線下與線上兩種。營銷渠道基本有兩種,即實體和“互聯網 +”模式相結合?,F如今不難看出大多博物館都在積極地轉變自身的營銷觀念,也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營銷體系,但其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產品個性不突出、種類重復等,導致參觀者購買后實用性不強,對博物館自身口碑造成影響。
2 博物館中應用3D打印技術的作用及應用領域
2.1 應用3D打印技術的作用
首先,應用3D打印技術可以為博物館創造一定的經濟收益。目前來看,對于一些對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來說,其到博物館參觀后都會萌生出把歷史和文化“帶回家”的想法。3D打印技術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合理定制其想要的產品,可以一比一還原打印或者按比例縮小打印,滿足人們的需求。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的產品能在一定程度上為博物館創造收益。
其次,3D打印技術有利于文物保護。博物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重視自身社會職能的發揮,還要做好文物保護工作,文物是博物館所有工作的基礎。3D打印技術的應用有利于文物保護,如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在不到半分鐘的時間內復原出秦朝兵馬俑的三維模型圖,復原的三維模型圖可以滿足參觀者與研究者對文物信息的需求。
最后,可以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文物模型供參觀者近距離觀賞與觸摸。參觀博物館的觀眾大多對文物具有一定的興趣,所以在實際參觀中人們都想近距離觀看甚至觸摸文物,但是由于文物的特殊性,參觀者實際參觀中無法和文物近距離接觸。應用3D打印技術可以解決此類問題,滿足參觀者的心理需求,加強其對于文物的興趣和了解。
2.2 3D打印技術的應用領域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突然爆發了一場科技風暴。1986年,美國科學家Charles Hull開發了第一臺商業3D印刷機,幾十年來3D打印技術不斷發展、完善。隨著我國社會的快速發展,3D打印技術進入各個領域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好評。目前3D打印技術應用最多的當數醫學行業,醫學行業利用3D打印技術可以打印出患者身體部位的骨骼模型。對于工業行業來說,3D打印技術可以完善優化傳統制造中的不足,根據實際需要打印出需要的工業零件。此外,3D打印技術對航天行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博物館中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對文物起到有效的保護作用,且此技術也在我國多家博物館中得到了應用和好評。一些博物館幾年前就將3D打印技術應用于對學生的教育中,讓其在參觀博物館的同時了解和掌握制作模型的步驟。近年來我國一些博物館開始在文創產品設計中應用3D技術,但和國外相比我們還是較為落后的,如國外博物館早就和3D打印公司進行合作,讓消費者在購買前可以使用相應的軟件自由定制想要的產品,并使用相應的設備進行自主打印,為博物館文化輸出和推廣奠定了基礎。
3 博物館文創產品中應用3D打印技術的問題
目前來看,全球逐漸形成了一種3D打印技術的社會潮流??傮w來看,雖然3D打印技術的優點和應用情況都較好,但其在我國的發展還屬于最初階段,在實際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地去解決完善。
3.1 打印材料問題
現如今3D打印技術對于材料的要求較高,如石膏、尼龍、金屬、陶瓷等,受此影響3D打印的種類和質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在打印某貴金屬物件時受材料的影響,打印的價格不斷升高。如果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中使用金屬打印方式,其成本較高,消費者無法負擔。所以相關人員要重視對材料的管控,使用批量生產的方式,可以在打印過程中采用傳統翻模復制的方式,以減少成本資金的輸出。
3.2 打印質量較差
3D打印掃描精度較高,可以和亞微米級進行匹配,但因掃描時的數據量較多,3D打印設備的精度較低,在實際打印前要對數據進行完善處理,然后才能進行打印??傮w來說,3D打印技術就是將文物一層層打印出來,雖然每層的質量較好,但在累積的情況下會形成一層層的保護膜。另外如果打印的物品是圓形,那么打印精度將會較差,甚至還要在打印后進行人工打磨,增加了人力成本。
3.3 人才缺失
3D打印技術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中還處于初級應用階段,其技術水平較低,且在實際打印中由于工作人員對于3D打印技術不了解,操作時技術水平較差,無法較好地應用3D打印設備。此外,因為博物館的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所以如果操作人員的技術較差,可能會對文物造成一定的損傷,所以博物館要定期對人員進行培訓,以便在實際的3D打印工作中更好地與設備磨合。
4 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應用3D打印技術的分析
4.1 在三維基礎上進行創意設計
目前來看,在對博物館文創產品進行設計時相關設計師需要考慮產品的主體、特征、制造方式等,甚至有的設計師會因制造問題放棄設計的產品。隨著3D打印技術的逐漸興起和應用,產品設計的種類也逐漸豐富了起來,完善優化了傳統產品設計中的不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大眾的消費觀也漸漸有了改變,許多觀眾參觀完博物館文物后,希望把歷史與文化“帶回家”,甚至希望可以有屬于自己的定制產品。3D打印技術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合理定制其想要的產品,可以一比一還原打印或者按比例縮小打印。此外消費者還可以通過相應的軟件選擇自己喜歡的符號,通過3D打印技術打印出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文創產品,滿足自身的個性化需求。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應用3D打印技術,并根據博物館展覽的內容現場制作文創產品,可以給參觀者帶來較好的感官體驗,不僅可以激發參觀者對文物的興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注入一些文化內容,弘揚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4.2 材質多樣化,激發人們的興趣
在對博物館文創產品進行定制和設計的過程中,材質是最為重要的一個內容,且不同材質的產品可以給參觀者和購買者帶來不同的感官體驗。博物館中的文物藏品都是歷史上遺留下來的精品,其制作工藝較為復雜,使用傳統的復刻、修復工藝無法對其進行整體還原,且材料也較為單一。但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在文創產品設計時針對不同的文物選擇不同的材料,從而為參觀者和購買者帶來更好的感官體驗。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激發出參觀者的興趣,且3D打印技術可以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讓他們一起合作設計并打印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文物模型。博物館文創設計人員要不斷地完善優化現有的設計模式,掌握文創產品的差異、使用的感覺等,讓消費者和文創產品產生共鳴,讓消費者通過將歷史與文化“帶回家”產生民族自豪感,真正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4.3 減少成本資金
傳統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制造大多是減材制造,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容易浪費大量的原材料,而3D打印技術可以通過累積原材料的厚度形成一定的三維實體,且在實際制造中不需要使用傳統的人工工序,能打印出多樣化、復雜性較強的內容,從而徹底實現自由設計制造。此外3D打印技術使用的材料是傳統制造材料的1/10,對于廢料還可回收重造,有效降低了生產的資金。如國外某藝術博物館使用3D打印技術完整復刻了18世紀的多幅名畫。且通過3D打印技術復制的文物藝術品不僅顏色上和正品毫無差別,甚至在油畫的質地和紋理上也沒有太大的差別,遠處看仿佛二者是同一時期、同一作家創作的相同的作品。使用3D打印技術進行復刻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顏料的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一個福音。
4.4 將文創產品的流程簡約化
文物仿制是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種類之一,其主要是對博物館內文物按照相同比例、同材質等進行復制。對于一些相對立體的文物來說,傳統的仿制大多是通過塑性、雕刻、翻模等方式進行。如果直接對文物進行翻模將會對文物造成一定損害,而雕刻需要專業的人員來進行,花費的人力、物力及資金較多。所以,有效應用3D打印技術可以彌補優化傳統工作的不足。首先,3D打印技術可以在不接觸文物的情況下對三維數據進行采集,并通過得出的數據和特定的材料將文物一比一打造出來,從而實現文物的復制。其次,使用3D打印技術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工和設計的成本,如博物館對文創產品進行設計開發過程中大多都會選用3D打印技術先采集文物的三維數據,然后根據數據打印出數字模型,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得出消費者想要的獨一無二的文創產品。在保證文物自身安全的情況下簡化傳統文創產品的設計流程。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博物館文創產品中應用3D打印技術可以為參觀者提供多元化的體驗方式,讓其更好地了解我國的文物,所以相關博物館要拋棄傳統的設計觀念,較好地使用3D打印技術,不斷完善優化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種類和內容,以促進博物館自身持續穩定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彧.3D打印技術助力文創產品制造工藝創新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20):25-26.
[2]李小東,熊壯,蘭希,等.3D打印技術對文化藝術的影響[J].今日印刷,2019(4):46-48.
[3]肖金材,吳梅梅.3D打印技術在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J].戲劇之家,2019(3):126-127.
[4]馬玉靜.試談3D打印技術在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中的應用[J].北京文博文叢,2018(3):99-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