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剛



摘 要:折扇,指扇面能折疊的扇子,清代折扇上承明代折扇風氣之盛,是折扇的大發展時期。這時折扇已經超脫用以生風取涼的工具,轉而成為一種備受人們珍愛的藝術品和收藏品,并精神化為一種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是一種社會角色的道具。成都市溫江區博物館以書畫藏品為特色,其中就有不少清代扇面,文章選擇其中幾幅,以供大家賞析。
關鍵詞:折扇;書畫;博物館;李汝南
折扇,指扇面能折疊的扇子,由于其開合自如、使用和攜帶方便,所以自其從朝鮮傳入我國后,就廣泛流傳開來。清代是折扇的大發展時期,清代折扇上承明代折扇風氣之盛,繼承中又有發展創新,大有登峰造極之勢。無數的文人仕宦在扇面上揮毫潑墨,題詩留畫,他們的風流才情與折扇產生了絲絲縷縷的關系,使折扇超脫用以生風取涼的工具,轉而成為一種備受人們珍愛的藝術品和收藏品,并精神化為一種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是一種社會角色的道具。
成都市溫江區博物館以書畫藏品為特色,收藏了不少清代扇面,其中既有溫江本地清代書畫名家李汝南的精品,又有蜀地內外書畫大家的作品,具有較高的藝術審美價值,本文選介其中幾幅,以供大家賞析。
清李汝南墨蘭圖扇面(圖1) 李汝南(1827—1884),字湘石,四川溫江維新鄉(今溫江天府街辦)人,精通書畫,尤善畫蘭,乃晚清著名書畫家,現存扇面作品較多,一生歷經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終年僅57歲。李汝南乃清同治三年(1864)優貢,同治九年(1870)在都下授翰林院編修,所交名士甚多。其詩文、書法皆馳名一時,尤以書法為世所重,作有《李湘石遺詩》三卷及《李湘石年譜》。《益州書畫錄》中記載:“高麗貢使在都,乞作草書墨蘭,歸獻其王與相,其為遠人景慕如此。川督丁寶楨禮聘入慕,后授福建福鼎知縣,未出都而卒。”
清李汝南墨蘭圖扇面,畫心縱向17.5厘米,橫向50厘米。扇面中蘭花環繞奇石而生,兩相襯映,既添墨石之雄奇,又增墨蘭之幽清。扇面中蘭花隨扇形而生,布局和諧精巧,且無論花、葉或石皆為墨色,僅墨色濃淡分布,更顯蘭的清幽秉性,畫出了“豐盈不孤、高格莊雅”的蘭意。題句“真清不寒,真香不艷,名士美人,合為一傳”,與扇面主題相呼應,是具有很高收藏價值的藝術珍品。
清李汝南臨米芾書稿扇面(圖2) 李汝南以書法名重一時,被稱為“字妖”,從這幅臨米芾書稿扇面可窺一斑。這幅扇面畫心縱向17.5厘米,橫向52厘米,此中書法行云流水、風姿翩翩、筆鋒燦爛、沉著痛快,俊朗雄健中帶有飄逸之風,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清名發行書評溪山秋凈圖扇面(圖3) 名發(1668—1743),字若霖,號虛舟,江蘇金壇人。清代書法家,亦自署二泉寓居,別號竹云。名發官至吏部員外郎,康熙時因善書,特命充五經篆文館總裁官。工書,善刻印,尤以書名,在書法上他刻苦研習顏真卿、錢南園等書體,深得錢南園的剛勁靈動之氣,結體用筆又有自己的風格。告歸后益耽書,名播海內。
清名發行書評溪山秋凈圖扇面,縱向14厘米,橫向44厘米。這幅作品行筆看似圓潤柔滑,但骨骼分明,內涵剛勁,功力深透書卷之中,可謂力透紙背,整幅作品章法得體,書風質樸,筆法老辣,表現出作者極高的藝術造詣。
清申轔小楷詩文扇面(圖4) 申轔(1754—1815),字祖似,號墨卿,晚號默庵,清代書法家,福建汀州府寧化縣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舉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后擢員外郎。申轔喜歡繪畫、治印,亦有詩集傳世。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其書超絕古格,使清末書法大放異彩。隸書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的氣象,與鄧石如并稱大家。
清申轔小楷詩文扇面是成都市溫江區文管所館藏的三級文物,該作品呈扇形,縱向16.5厘米,橫向50厘米。本作品采用小楷書體,書風質樸,筆法有力,氣勢磅礴,其小楷作品整體布局疏朗有致,氣韻生動,剛柔相濟,嚴婉并兼,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和藝術價值,同時也反映出申轔極高的藝術造詣。
清何振曦墨竹圖扇面(圖5) 何振曦(1781—1852),錢塘人,字次閑,號獻父、獻甫,又號寶月山人,齋號補羅迦室。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書畫家,精心嗜古,篆刻得其同鄉陳豫鐘真傳,能盡各家所長。曾經為阮元摹刊鐘鼎款識,兼工隸法,擅長行楷,喜畫山水?;ɑ芄P意瀟灑,敷色清雅,大有華嵓神趣,間作草蟲,隨意點筆,各種體貌,無不畢肖。
清何振曦墨竹圖扇面是成都市溫江區文管所館藏的三級文物。該作品呈扇形,縱向18厘米,橫向50厘米。遠望綠竹林郁郁蒼蒼,重重疊疊;近看呢,有的修直挺拔,直沖云霄,有的剛出土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整幅墨竹圖層次分明,筆法老練,使整個畫面更加清新脫俗,可見作者的畫竹技法已爐火純青,也顯示出作者的高雅品格。
清周興謨楷書節錄“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詩扇面(圖6) 周興謨,字伯顯,清代成都舉人。工于書法,深得歐陽詢之法,尤其擅長小楷,作有《益州書畫補遺》。
清周興謨楷書節錄“送從翁東川弘農尚書幕”詩扇面,縱向17厘米,橫向52厘米,紙本,呈扇面。扇面有明顯的折痕,白紙上布滿了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黃色斑點。周興謨的小楷筆力勁挺、剛健秀麗,風姿翩翩,隨意從容。“徘徊俯仰,容與風流,剛則鐵畫,媚若銀鉤”,俊逸風流中又處處顯露著克制,提按分明,藏鋒處亦微露鋒芒,露鋒處又顯含蓄,既濃又纖,無乖無戾,值得細細賞玩。
清姚宗元楷書節“左思詠史”扇面(圖7) 姚宗元,浙江嵊縣(今嵊州市)名儒,蔣介石曾于1899年拜其為師,學習《尚書》。清姚宗元楷書節“左思詠史”扇面,畫心縱向16.5厘米,橫向52.5厘米,紙質。姚宗元在扇面中所題楷書乃西晉文學家左思的五言詩《詠史·皓天舒白日》,這首詩前面部分寫京城洛陽皇宮里的宏偉建筑和高門大院內的“藹藹王侯”,后面部分寫詩人欲摒棄人間的富貴繁榮,隱居山間,滌除塵世污垢。扇面上的楷書清新俊逸,筆力勁挺,乃難得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