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在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上,一般采用的都是強制性的管理,主要以教師的管理為主體,學生在管理中要嚴格服從教師的各項管理要求。
在這種強制性管理模式下,學生的各項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學生在學習中常常存有“學習是給老師和家長學的心態”,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不能夠發揮自主探索性,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下降,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夠扎實,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過于淺薄。
在服務型學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主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對學生生活學習的各項內容進行服務,以幫助學生靈活、順利就業為服務目標,進行高校學生的所有管理。
在這種高校學生管理模式下,很好地避免了傳統高校學生管理的弊端,使得服務型學生管理滲透在學生教育生活管理中的每一個部分,促進了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
物聯網主要是以互聯網、傳統電信網等技術為信息承載體,實現具有獨立功能的普通物體之間的互聯互通網絡,它的應用范圍涵蓋了工業制造、健康醫療、運輸和物流等,使得物聯網擁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因此,在構建服務型學生就業體系時要基于物聯網的市場前景發展進行構建,使得服務型學生就業體系與時俱進,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優秀人才。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2013年5月正式發布的,主要包含三個方面:文化基礎、社會參與、自主發展,綜合表現為六個素養,分別是科學精神、人文底蘊、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及實踐創新。核心素養旨在全面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使得學生能夠很好地適應社會。
高校構建服務型學生就業體系就要以核心素養為基礎和依據進行,切實落實好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促進學生在生活學習中能夠獲得各項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就業能力基礎,從而在未來就業中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 針對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服務
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服務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促進學生擁有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在進行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時,以學生實際生活為主體,使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教師可以通過學校組織各項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影響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的建立,也可以在思政教育課當中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培養等,更好地發展高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 學生基礎性學習的服務
在學生的基礎性學習中,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革和創新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發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在教學方面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社會發展的情況,科學、合理地對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和調整,促進學生發展好基礎學習。
(三) 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的服務
學生的素質教育是學生教育的基礎。教師在進行高校學生素質教育時,要在教學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從各個方面滲透學生的素質教育,加強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 促進學生身心健康良好發展的服務
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一直比較重視的問題,因此,在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服務中,教師對于學生要多關注,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教師要全面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況。針對有問題的學生要多進行溝通和交流,切實做好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使學生積極健康地面對生活和學習。
(五) 對于困難學生的資助服務
針對于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校要給予一定的經濟幫助,并且在日常要多關注、關心困難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幫助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能夠以完滿的成績很好地就業,減輕困難學生的家庭負擔。
(六) 保障學生基本生活的良好后勤服務
在后勤工作服務方面,學校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學生的生活后勤服務,在生活上多關注學生,多詢問學生的生活需求,保障學生基礎的生活情況,促進高校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
(七)促進學生順利就業的服務
在高校教育中,學生都能夠順利就業及適應就業的生活是高校發展的目標。因此,高校在日常教育中要以學生的就業為目標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教師在教育中,要時刻根據社會發展的情況及時調整教育方向,使得學生畢業工作后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并且,學校要多與企業單位進行溝通交流,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增加學生更多的就業機會。
(一) 根據社會發展融合物聯網內容
當前社會發展中,信息化技術發展很快,學生的就業與信息化技術下的物聯網內容息息相關,學生在就業后必然也要面對和進行工作中的物聯網內容。但是,如果學生的能力培養僅僅局限于學校書本的內容,就會讓學生與社會的發展脫節,那么學生畢業工作后將無法適應物聯網的社會發展。因此,在學生的教育教學服務中,教師要融合物聯網的內容進行學生學習內容的教授,適時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讓學生的各項能力發展也能夠與時俱進,以便于學生畢業后順利適應物聯網下的各項工作。
(二) 以學生為主體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中,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這樣才能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內容的研究和探索。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才能夠根據自身的情況不斷地完善自己,全面地提升自己。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多讓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充分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地進行學習,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為畢業以后的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 圍繞核心素養培養有責任擔當的人才
素質教育方面,學校要圍繞核心素養的內容,培養有責任擔當的社會優秀人才。教師在日常的素質教育中,可以結合學生以后就業的職業素養發展學生的素質教育。在日常的學校活動中,教師可以邀請一些優秀的畢業生到學校進行座談會,讓學生多與其溝通和交流工作技能,并讓其講述有關工作后的職業素養,使得學生能夠懂得工作以后擁有責任和擔當品質的重要性,從而使得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質教育。
(四) 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生活的心態
現在社會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高校學生的社會問題,所以,高校在學生的身心健康服務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擁有健康的生活心態。教師在學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教師也可以用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心理輔導案例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啟發學生擁有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五) 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高校學生的所有學習都是為最后的就業做準備,因此,在教育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非常關鍵。教師可以在日常帶學生參觀企業,了解企業的運作和企業工作的流程以及企業工作的技能,從而讓學生清楚自身學習的情況,使得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起來進行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另外,學校要為學生構造完善的實踐設備、實踐環境、時間工具等,增加學生的教育實踐,促進學生能夠在實踐學習中進行創新,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以后的就業中迅速適應社會的發展,使得學校培養出創新型的社會精英人才,從而促進社會的發展。
基于“物聯網+核心素養”構建服務型學生就業體系適合于當今社會的發展,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各項能力,有助于高校培養全面的精英人才,幫助高校提高學生的就業率,使得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社會工作,適應社會的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作者單位: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基金資助: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輔導員項目“基于核心素養的服務型學生工作體系的構建——以銅仁幼專為例”(2018fdy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