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CBCT影像系統在牙體牙髄和根管治療中的優勢。方法?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無錫巿惠山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0例。兩組患者均進行根管治療,每3個月復診1次,共進行4次。每次復診時,對照組患者進行X線直視影像術(RVG)掃描,研究組患者進行CBCT掃描根,比較兩組患者根管治療后的疾病檢出率、根管充填密度合格率及根管填充長度合格率。結果?研究組患者根管治療術后疾病檢出率為32.50%,高于對照組的12.50%;根管充填密度合格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72.50%;根管填充長度合格率為87.50%,高于對照組的67.50%,組間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 )。結論?CBCT影像系統可為根管治療術后相關疾病的診療提供更為可靠的影像學依據,能夠有效評估根管治療的臨床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錐形束計算機體層攝影;牙體牙髄;根管治療;直視影像術
【中圖分類號】R7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002-02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dvantages of CBCT imaging system in tooth marrow and root canal therapy.Methods?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periapical periodontitis or pulpitis admitted to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shan District in Wuxi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study subjects.According to the the double chromosphere method,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study group,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Patients in both groups received root canal therapy,and were revisited once every 3 months for a total of 4 times.At each follow-up visit,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canned by X-ray direct vision imaging (RVG),and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canned by CBCT.Disease detection rate,qualified rate of root canal filling density and qualified rate of root canal filling length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root canal treatment.Results?The disease detection rate after root canal treatment was 32.5% in the study group,which was higher than 12.5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fied rate of root canal filling density was 90.00%,which was higher than 72.5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qualified rate of filling length of root canal was 87.50%,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67.50%),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groups (P<0.05).Conclusion?CBCT imaging system can provide more reliable imaging basi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root canal therapy related diseases,and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root canal therapy,which has a certain promotion value.
Keywords:CBCT;dentition;root canal therapy;RVG
牙體牙髓病屬于臨床較為常見的的口腔疾病,主要包括牙根吸收、牙根縱折、慢性根尖周炎等,嚴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根管治療術(RCT)是當前臨床治療慢性根尖周炎、牙髓炎等牙體牙髓病的常用術式,該術式可有效清除患牙的牙髓組織、相應的感染壞死物質及根管內的細菌與感染物,且可成功保留患牙[2]。在根管治療的過程中,影像學檢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如變異根管的發現、根管填充后即刻填充效果、根管長度的精準測量等。傳統的X線片只能簡單觀察根管治療后的根尖炎癥吸收情況與骨組織變化,且受二維圖像的制約,以及角度、重疊等因素的影響,其X線片難以精準地判斷病情及預后[3]。近些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錐形束計算機體層攝影(CBCT)在臨床口腔診療中得到廣泛應用,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4]。鑒于此,本研究選取80例行根管治療的根尖周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觀察CBCT影像系統在根管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并分析其優勢。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無錫巿惠山區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根尖周炎或牙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雙色球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52~74歲,平均年齡(60.24±6.24)歲。研究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52~75歲,平均年齡(60.63±6.5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無錫巿惠山區第二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根尖周炎或牙髓炎的診斷標準[5],且行根管治療;(2)患者口腔內無金屬冠修復體;(3)患者既往無根管治療史;(4)初始X線檢查顯示根尖陰影<1 cm。
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內分泌疾病、免疫系統疾病者;(2)患有嚴重心、肝、腎功能疾病者;(3)根折患者;(4)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及藥物過敏者。
1.3 方法
根管治療:所有患者患牙開髓揭頂,對患牙的炎癥物質,壞死的牙髓組織進行清理,采用10號K銼對根管進行疏通,對根管工作長度進行測量,同時拍攝插針片,機用Protaper預備根管,采用次氯酸鈉與乙二胺四乙酸對根管進行交替沖洗,氫氧化鈣糊劑內置于根管,氧化鋅暫封。14 d后復診,將暫封物取出,對根管進行沖洗,之后拍攝試尖片,采用AHplus 糊劑+牙膠尖對根管進行充填,待攝片提示根管充填完好后墊底,充填復合樹脂,剖光,完成根管治療。囑患者術后每3個月復診1次,共進行4次。每次復診時對照組患者進行X線直視影像術(RVG)掃描,研究組患者進行CBCT掃描。
RVG掃描:采用平行投照技術進行拍攝。儀器型號:Minray牙科X射線機。儀器生產廠家:芬蘭SOREDEX公司。曝光時間:磨牙0.3 s,前牙0.15 s。曝光條件:電流7 mA,電壓70 kV?;佳缊D像收集系統:Cliniview510數字牙片拍攝系統。影響分析處理系統:Soredex Digora Optime軟件。
CBCT掃描:利用購自上海怡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韓國VATECH產PHT-35LHS型口腔頜面錐形束計算機體層攝影系統,參數設置:曝光時間為18 s,層間距0.25 mm,層厚0.25 mm,掃描視野為15×15,掃描參數:電壓為110 kV,電流為 1~10 mA。患者頭部保持靜止,取站立位,雙眼向前直視,采用360°旋轉掃描,獲取數據經處理后獲得患牙牙體、根管的橫斷面、冠狀、矢狀圖像及三維立體圖像。并采用EzDent-i成像軟件對圖像進行推向處理,對跟根管位置、走向及是否堵塞鈣化等情況進行觀察。兩組患者最后掃描復查結果均由同一組高閱歷口腔醫師閱片。
1.4 觀察指標與評定標準
(1)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根管治療后疾病檢出率、患牙的實際根管數目、根管填充數目及根管填充質量。(2)根管填充密度質量評定標準:充填密度致密且均勻一致視為合格;充填密度不致密或充填材料存在明顯可見的空隙視為不合格。(3)根管充填長度質量評定標準:充填材料根尖末端距根尖孔距離0~2 mm視為合格;充填材料根尖末端距根尖孔距離>2 mm視為欠填;充填材料根尖末端超過根尖孔視為超填。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統計學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其中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根管治療術后的疾病檢出率比較
研究組患者根管治療術后的疾病檢出率為32.50%,高于對照組的12.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根管充填質量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根管充填密度合格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72.50%;根管填充長度合格率為87.50%,高于對照組的67.5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根尖周炎是人體口腔最為常見的一種牙體牙髓病,大多由細菌等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后引起牙髓損傷、壞死變性等分解的產物造成根尖周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當根尖周炎發展到一定程度后會引發牙槽骨的炎癥性破壞,形成膿腫與竇道,嚴重時甚至出現牙齒脫落或松動[6-7]。對于根尖周炎患者來說,若不對炎癥進行及時、徹底的清除,其身心健康則會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臨床治療牙髓炎、根尖周炎等牙體牙髓病通常采用根管治療術,該術式主要分為根管預備,根管消除及根管填充,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臨床Profile、Protaper等根管預備,新材料MTA、根管長度測量儀及Thermafil等技術的應用使得根管治療術的臨床療效得到顯著提高[8]。
然而,臨床實際工作中根管治療后往往發生其他疾病,對根管治療的臨床療效造成影響[9]。相關研究發現,根治療術后疾病在治療成功率僅為67%。根管治療術后疾病主要是指患牙根尖周病變尚未愈合即發生的新的根尖周病變,比如牙槽骨、牙根尖的硬骨板等牙周組織長期被病原刺激或被感染,進而產生慢性根尖周炎癥。因不同根管間存在顯著差異,根管系統又處于牙體內,且無法直視,因而導致臨床醫師無法對根管形態做到及時掌握。RVG、CBCT均屬于臨床較為常用的掃描方法。RVG是由傳感器接收圖像信息之后轉換至監控器上,由醫師在電腦上直接判讀,無須沖洗底片。但RVG掃描在臨床口腔醫學的應用中仍存在以下一定的局限性:①RVG采用的是平行投照技術,將三維立體圖像轉換為二維平面圖像會使影像互相重疊,無法呈現患牙病區的三維信息;②無法準確呈現根尖周骨質區的破壞程度,只能依靠醫師豐富的臨床經驗進行判斷。CBCT影像系統集成了拍攝、處理圖像的軟件系統與固定設備、儲存圖像的硬件系統,進而對患牙及牙周組織進行矢狀、軸狀、冠狀重建,得到多維圖像。通過攝取系統探測器及二維拍攝,對患者頭部進行360°采集容積數據,通過軟件系統進行錐形束數據轉換,從而重建圖像的多個層面,確保圖像達到最佳顯示狀態。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根管治療術后的疾病檢出率為32.5%,高于對照組的12.5%(P =0.032<<0.05),而根管充填密度合格率(90%)和根管填充長度合格率(87.5%)均高于對照組(72.5% & 67.5%)(P<0.05)。提示在根管治療過程中應用CBCT進行診斷檢查,可獲取更為準確的影像資料。這一結果與彭奇明等在CBCT用于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療術后效果評估的作用及價值研究中得到結論基本一致[10]。究其原因,CBCT的最大優勢在于多切面的觀察與重建的實現,可幫助醫師更為清晰、全面的了解根尖病損與其相鄰結構的關系,進而幫助醫師準確的評估根尖區的病損范圍與程度。由測量精度角度比較,CBCT可等比顯示牙槽與牙列形態,RVG技術無法達成;由分辨率角度比較,CBCT空間分辨率可達0.125 mm,牙周、下頜管及骨小梁等結構均可觀察到,而RVG技術無法達成;由曝光時間角度比較,CBCT與RVG均可控制在30 s左右,但RVG掃描時,有時需重新拍攝,術后追蹤難度較大。由此可見,通過多維度比較,RVG掃描技術提供的圖像質量均遜色于CBCT影像系統。
綜上所述,CBCT影像系統可為根管治療術后相關疾病的診療提供更為可靠的影像學依據,能夠有效評估根管治療的臨床效果,具有進一步的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鳳霞,田恬.錐形束CT在牛牙癥診斷及治療中的導航作用[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20,18(1):14-15.
[2]潘蕓,聶敏海,黎春暉.錐形束CT測量根管工作長度的準確性研究[J].西南醫科大學學報,2019,42(5):445-449.
[3]鄒芳.錐形束CT在頜骨囊腫邊緣受累牙診治中的應用[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18):40-42.
[4]吳進華,徐春香.錐形束CT和X線片在根管治療術遺漏根管診治中的應用療效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21):63+77.
[5]王霞琴,張玲.CBCT影像系統在根管治療中的評價作用[J].中外醫療,2019,38(20):186-188.
[6]徐彩東,應凱.CBCT在疑難根管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2019,33(3):184-185.
[7]蔡潔琛,余曉寧.錐形束CT在口腔內科臨床診斷治療中的應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2):67-69.
[8]許馳.錐形束CT和X線片在根管治療術遺漏根管診治中的應用價值對比研究[J].黑龍江醫學,2018,42(12):1230-1231,1236.
[9]楊艷.研究錐形束CT(CBCT)在牙體牙髓病診斷治療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33):128-129.
[10]楊順.老年人磨牙根管治療術后應用CBCT及影像效果評估的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8,2(11):156-157.
作者簡介:華剛,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口腔醫學。
江蘇省無錫巿惠山區第二人民醫院?江蘇無錫?214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