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鴻燕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孕期定期產檢對改善重度子癇前期母兒圍生結局的重要作用。方法 擇選86例在本所進行產檢及住院分娩的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所選樣本均經臨床診斷確診為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其在本院接受相關檢查有分娩的時間范圍,為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觀察組選擇定期接受產檢的43例孕婦作為樣本,對照組選擇同期未定期進行產檢的43例孕婦作為樣本;對兩組樣本相關并發癥發生率及圍生兒結局進行數據統計對比。結果 兩組樣本發生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樣本中發生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出生體重、出生Apgar評分基本相同,組間數據對比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但觀察的圍產兒死亡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孕產婦接受孕期定期產檢,可有效提高發現孕婦出現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機率,為采取及時干預措施、給予針對性治療提供數據參考,因而能夠有效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
關鍵詞: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定期產檢;圍產兒;母兒結局
【中圖分類號】R3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021-01
子癇前期為孕婦孕期較常出現的癥狀,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一般發生于孕期34周內,對母兒健康及生命安全均帶來嚴重威脅,是造成孕產婦及圍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本所接受孕期產檢,并住院治療分娩的86例孕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樣本是否定期孕檢,均分為對照組(未定期孕檢)和觀察組(定期孕檢);所選樣本均經臨床根據相關診斷標準,確診為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且均于妊娠34周內發病;樣本資料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孕期定期產檢方法
所選樣本均在本所建卡,定期孕檢頻率為:孕28周內,1次/月;孕28以后,1次/2周;超過36周,1次/周,直至分娩。以孕婦實際產檢次數低于要求產檢次數2次及以上者為未定期產檢者[2]。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選擇對兩組樣本的嚴重并發癥發生率、圍生兒結局兩項指標進行統計比較;相關并發癥包括:胎盤早剝、DIC、子癇、左心衰、肝酶升高、ELLP綜合征六種類型;圍生兒結局包括: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圍產兒死亡、新生兒出生體重、出生Apgar評分五項指標[3]。
2 結果
2.1 兩組樣本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統計結果顯示,兩組樣本各類嚴重并發癥的發生率無顯著差異,組間數據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2.2 兩組樣本圍生兒分娩結果比較
如下表所示,兩組樣本中出現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新生兒出生體重、出生Apgar評分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觀察組樣本中圍產兒的死亡率大幅度低于對照組(23.26%:34.88%),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重度子癇前期臨床除表現出高血壓以外,孕婦會出現頭痛、視物模糊、貧血、黃疸、肺水腫、心力衰竭、胎兒窘迫等,對母兒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有較嚴重的影響;產前檢查,不但可以及時發現孕婦孕期出現的各類并發癥、通過及時對癥治療緩解和控制癥狀,而且也能夠及時發現孕婦和胎兒的異常,是及時發現、確診孕婦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癥狀的重要手段。
定期孕檢可通過對孕婦的尿蛋白、血小板、血清轉氨酶水平、血肌酐水平、血壓波動等相關指標的檢測,根據樣診斷標準準確判斷孕婦的身體狀況及胎兒的發育情況,及時發現孕婦是否處于重度子癇前期、給予孕婦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措施,更有效地減少孕婦發生各類并發癥、降低圍生兒不良結局的發生機率,減少和避免因孕婦患有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而導致圍產兒死亡的機率。
綜上所述,孕產婦接受孕期定期產檢,可有效提高發現孕婦出現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的機率,為采取及時干預措施、給予針對性治療提供數據參考,因而能夠有效降低圍產兒的死亡率。
參考文獻
[1]李玉玲.定期產檢對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母嬰結局的價值分析[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20,9(01):103-104.
[2]陳立玲.妊娠期慢性高血壓并發早發型重度先兆子癇對母兒結局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15):26-27.
[3]黃麗珺.早發型重度子癇前期孕婦定期孕檢對圍生結局母兒的影響[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7,10(12):1183-1185.
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婦幼保健所?內蒙古赤峰?0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