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宛書 白雪穎 于瑋瑋 李穎 郭留云

摘要:目的 分析各年齡段人群肥胖與牙周炎相關性的關系,方法 選擇在河南省口腔醫院就診的各年齡段患者共60例(青年組:44歲以下;中年組45~59歲;老年組60歲及以上)。測量每位受調查者的身高、體重,計算體質指數(BMI);進行口腔檢查,記錄牙齦指數(GI)、附著喪失(CAL),分析BMI與GI、CAL的關系。結果 青年女性BMI與GI、CAL呈正相關(r=0.770,0.874,P<0.05),GI、CAL隨著BMI的升高而升高;男性BMI與PGI之間呈正相關(r=0.782,P<0.05)、與CAL無相關。中年組女性BMI與CAL呈正相關(r=0.759,p<0.05)、與GI無相關;中年組男性BMI與CAL之間呈正相關(r=0.727,P<0.05)、與GI無關。老年組女性BMI與CAL、GI無相關;老年組男性BMI與CAL、GI無關。結論 在接診青年人時,應將體重超重因素考慮在內并考慮到該因素可能引起的其他系統疾病。我們呼吁對青年人口腔健康檢查時,及早的預防體重超重及牙周炎的發生。
關鍵詞:肥胖;牙周炎;各年齡段
【中圖分類號】R7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0)12-052-02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肥胖人數越來越多。肥胖帶來的負面影響逐漸凸出,肥胖是指體內異?;蜻^量的脂肪積累,當前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提示超重、肥胖的一個重要指標。牙周炎是一種多因素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口腔常見多發病之一,有研究發現 BMI 指數與牙周炎間存在相關關系,指出較高水平的 BMI 指數人群患牙周炎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 8.6 倍。[1]但是目前 BMI 指數與牙周炎相關性的作用機制尚不清楚。面對我國肥胖人數的快速增長,我們認為,研究不同年齡段人群肥胖與牙周炎的相關性十分重要。
1.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2019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河南省口腔醫院就診的符合調查條件的患者共6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男性和女性的年齡為(46.54±11.56)歲、(48.83±14.94)歲,男性體重和身高為(71.38±13.19)kg、(169.67±17.17)cm;女性體重和身高為(60.88±4.62)kg、(162.46±2.91)cm。男性超重者占38.46%,女性超重者占58.33%。
1.2 排除標準 近3個月內進行牙周治療包括齦上潔治術、跟面平整、牙周手術等;妊娠女性、糖尿病患者;全口牙數<16顆者,功能牙<8顆者;無法配合檢查者;依從性差者。
1.3 研究方法 篩選符合條件的就診人群進行研究,履行告知義務并征得同意后方可納入調查;計算體重指數(BMI),評估全身性肥胖狀況;制定調查問卷:根據本次研究目的結合可能的危險因素制定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內容包括了與肥胖因素相關的協同變量如:性別、吸煙、飲酒、教育程度、職業等;牙周臨床附著喪失的檢查(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并將全口牙列按四分法分區隨機選擇上、下頜相對側分區(即1、3區或2、4區)作為檢查牙位區,對每個牙位6個位點進行檢查(即頰舌側的近中、中央、遠中位點)記錄平均值;牙齦指數的檢查(gingival index ,GI)將牙齦分為近中唇(頰)乳頭、正中唇(頰)緣、遠中唇(頰)乳頭和舌側齦緣;最后算出每名調查對象各項牙周指數的平均值。
調查前對所有檢查者進行標準一致性實驗,結果具有較高的一致性(Kappa=0.89)
1.4 診斷標準
1.4.1 肥胖診斷: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標準如下:(1)體重過輕(<18.5kg/㎡),(2)體重正常(18.5~24kg/㎡),(3)超重(24~28kg/㎡)(4)肥胖(≥2.4.2kg/平方米)
1.4.2牙周炎診斷 通過臨床附著喪失程度及牙齦指數來判斷。臨床附著喪失≥2mm診斷為牙周炎;牙齦指數觀察牙齦情況,計分標準為:0=牙齦健康;1=牙齦輕度炎癥:牙齦色有輕度改變并輕度水腫,探診不出血;2=牙齦中等炎癥:牙齦色紅,水腫光亮,探診出血;3=牙齦嚴重炎癥:牙齦明顯紅腫或有潰瘍,并有自動出血傾向。
1.4.3質量控制 檢查人員進行統一規范的培訓(包括詢問及現場檢查),對實施現場進行一致性評價;從設計、調查、分析、總結都實行專人負責監督。
1.4.4統計學處理 應用 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牙周炎相關因素采用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肥胖程度與牙周炎相關性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肥胖程度與各牙周臨床指標的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調查人群基本情況 男性和女性的年齡為(46.54±11.56)歲、(48.83±14.94)歲,男性體重和身高為(71.38±13.19)kg、(169.67±17.17)cm;女性體重和身高為(60.88±4.62)kg、(162.46±2.91)cm。男性超重者占38.46%,女性超重者占58.33%。
2.2 不同年齡段男、女性BMI分別與GI、CAL的關系 ?青年組女性調查者中體重正常、超重的牙齦指數分別為1.31±0.82和2.00±0,牙周附著喪失為0.54±0.84和2.00±0。青年女性BMI與GI、CAL呈正相關(r=0.770,0.874,P<0.05),GI、CAL隨著BMI的升高而升高;男性BMI與PGI之間呈正相關(r=0.782,P<0.05)、與CAL無相關。中年組女性BMI與CAL呈正相關(r=0.759,p<0.05)、與GI無相關;中年組男性BMI與CAL之間呈正相關(r=0.727,P<0.05)、與GI無關。老年組女性BMI與CAL、GI無相關;老年組男性BMI與CAL、GI無關。詳見表1,表2。
3.討論
本文結果顯示,青年女性的BMI與GI、CAL均相關,超重者的附著喪失和探診深度比正常者嚴重;青年男性中只觀察到BMI與GI 相關,與CAL無相關。中年組男性、女性BMI均與CAL有關,與GI無關。老年組男性、女性BMI 均與GI、CAL無關,這可能是因為老年人存在其他系統疾病對牙周炎發病有著顯著的影響。因此,在接診青年人時,應將體重超重因素考慮在內并考慮到該因素可能引起的其他系統疾病。我們呼吁對青年人口腔健康檢查時,應將體重和身高統計在內,及早的預防體重超重及牙周炎的發生。
此外,男女結果的差異可能原因是以BMI作為衡量男性全身肥胖的指標,可能會受到肌肉數量和骨骼數量的影響。因此,男性的BMI高,不代表就是肥胖。脂肪組織與肥胖密切相關,在脂肪組織中有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達,而在肥胖者中TNF-α的水平升高,除TNF-α 升高外IL-6和C反應蛋白等炎性因子也升高,IL-6、TNF-α則是很強的骨吸收刺激劑,可直接造成牙周組織的損害[2]。
此外,肥胖者常伴胰島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IR時常伴慢性炎癥反應。胰島素是一種抗炎因子,能抑制一些促炎癥因子的表達,從而降低血漿中細胞黏附分子的濃度。IR使前體脂肪細胞轉化為成熟的脂肪細胞障礙而處于吞噬細胞樣狀態,并促進單核細胞的浸潤分化,而其分泌的炎性因子激發脂肪細胞分泌炎性因子,使IR進一步加重而形成惡性循環致肥胖的炎性狀態。因此,在診治老年的牙周炎患者,要重視肥胖因素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其他系統疾病。年輕患者要充分重視BMI對牙周炎的影響,同時,應在大中學生口腔檢查中加入體脂指數的內容,及早預防牙周炎的發生[3]。
參考文獻
[1]中國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流行現狀[J].武陽豐,馬冠生,胡永華,李艷平,李賢,崔朝輝,陳春明,孔靈芝.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05)
[2]Role of low energy expenditure and sitting in obesity,metabolic syndrome,type 2 diabetes,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Hamilton Marc T,Hamilton Deborah G,Zderic Theodore W.Diabetes .2007
[3]Relationship between upper body obesity and periodontitis.T Saito,Y Shimazaki,T Koga,M Tsuzuki,A Ohshima.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 .2001
基金:2019年河南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重點項目),項目編號:201910459115。
河南省口腔醫院?450052